返回

[红楼]升官发财在红楼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5章 番外一(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五年后。

    对于大文百姓来说,嘉业以前提起滇省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边陲之地”、“土人聚集”,说完还要悲悯的感叹两句“听说那边夷人惯常闹事,不如何太平,恐怕生活很难”。

    行商见多识广知道滇南多矿产盐茶,但也不过如此了,听见有人要移居滇南只会微微挑眉:“听说边地缺人,你们去那边也好,出头的机会多,苟富贵勿相忘啊。”隐隐带着中原大地生长起来的骄傲,转身就要摇头——这人废了。

    也是,中原繁华富庶,哪里不能讨生活?只有在中原混不出头或是犯了事的才要搬到那些穷乡僻壤和土人打破头。

    然万事万物一直处于变化之中。

    这些刻板印象在滇南上任新的布政使后悄然改变。

    林隽带领的滇南领导班子确立以“发展滇南美妆产业链”的计划为工作重心,打造花卉种植基地,催生出集美妆、美食、美景为一体的繁荣经济圈,由此衍生而来的旅游业方兴未艾。经过滇南上下协力,滇南的经济由以往的文朝倒数弯道超车一骑绝尘,去年更是领跑江南、直逼大文政治经济中心顺天!让人咋舌。

    从嘉业元年到如今的嘉业五年,滇南省彻底摘掉“未开化”、“不太平”的帽子,成为大文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新星。

    如今提起滇南都要竖大拇指,海外洋人称其为“美业指南针”、“闪耀在东方的明珠”;商人为它冠名“花都”,“玫瑰之乡”的名声传扬五岳;文人骚客更是将之视作“桃源”,是安置文思、陶冶灵魂的应许之地。

    姑娘们注视着它,因为这里有最前沿的化妆品,有最潮流的美妆技术;普通百姓向往着它,传言滇南遍地是机会,只要你踏实肯干,丰衣足食不是妄言。

    “‘这一生总要去一次滇南吧,购物也好游玩也好,甚至是谋生也没关系,只有去过滇南,才会知道生活和诗意不是互斥的两极,而是紧密相连的共生。’软文!活脱脱的软文!”一名弱冠之年的青年将杂志拍到桌上,嫌弃道:“这些人为了推广真是什么五花八门的手段都使出来了!”

    “仿佛此生不去滇南就要多后悔一样,哼!”

    他的同伴十分无语,你看的是旅游杂志,撰稿人要突出一地的可游性总会有所夸大嘛,那么较真做什么?

    “所以呢?正坐在入滇客船上的仲文同学,你是要上演‘身在滇南心恶之’的戏码么?”

    “我是被你们拉来的!”李仲文斜眼睨向旁边的一名青年,抱臂哼道:“尤其是某些人成日将此地挂在嘴边,我倒要瞧一瞧这地方到底是不是他口中说的那般天上有地上无!”

    被他乜斜的青年面如冠玉,一身气质格外恬淡,听到这样有些挑衅的话也只是轻轻一笑。

    李仲文见状更气了,鼓着眼睛活像一只河鲀。

    同伴纷纷擦汗,他们这次游学不过顾着同窗之谊随口邀请李兄一句而已,他们也没想到李兄会答应同行啊。

    算了,同窗三年李兄的性格他们早已了解,不与他呛就好了。

    如今正值四月,红河两岸青青芦苇随微风一波又一波地飘荡。空气中弥漫清润的水汽,却并不难闻,只觉得畅快。

    一行人站在甲板上沉醉于这样的轻松氛围。

    他们乘坐的客船并不大,拢共只有二十来位乘客。船行至河段中游时李仲文看到不远处设了一个闸口拦住过往船只,一些越南打扮的兵士守在闸口向过往船只收费。

    李仲文皱眉:“咱们在入海口换船时不是已经交过关费么?怎的不上不下的又要交钱?”

    这不是乱收费么!

    同伴们也拧眉,尤其那位被他针对的恬淡青年特意倾身出去盯了好一会儿,喃喃道:“越南又不安分了。”

    轮到他们的船时,众人就见船老大取出一面旗帜挂在船头,黑底的旗帜以金线绣着一个“滇”字,灼灼耀目。

    那群越南兵盯着旗帜瞧了好一会儿,忿忿放行。

    “咦?咱们入滇的船不收费么?”

    “是咱们滇南出来的船都不收费,那旗帜便是咱们滇南船才能配备的。”这时栏杆旁边的一位面容慈和的老伯说道,言语傲然:“他们不敢向我们收费。”

    “老伯,这是怎么说的?”

    “以前的红河哪有这般繁华?还不是靠着承接咱们滇南的运输才有现在这个热闹模样。河上走的船多了这些越南人便想着法子胡乱设关卡捞钱,但咱们大文可有红河经营权的,他们要是敢收到咱们的头上别想有好果子吃!”

    老伯哼道:“林大人只要下令不收越南种植的作物就够他们喝一壶了。”

    一行人不明觉厉,李仲文逼逼:“既如此林大人为何不下令不许他们乱来?百姓何其无辜。”

    他这话引得老伯笑起来:“小哥儿,我老汉都知道那是别人家的事,我们大文人插手进去成什么了?”只要没朝大文人伸手大文官员就管不上,所以许多越南船老大挖空心思的想要弄到一面滇南挂在船上避税呢。

    李仲文反应过来自己问了个傻问题,生怕别人笑他,脸颊涨得通红。

    所幸老伯很快转移话题,“几位小先生是来滇南游玩的?”这五六人一看就是读书人,嫩生生文绉绉的。

    季初摆着手说:“老伯,当不得您这般客气,叫我三郎就好啦。我们是广平书院的学生,约着一起游学哩。”

    “嚯!广平书院可是京城的名校啊,”老伯竖拇指,“小哥儿们是坐船下来的?”

    “是哩,我们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