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五月份,晚高峰的地铁车厢就微微发酸了,今年C市夏天来挺早。
蒋京雪被挤在角落,跟广告框上的男明星脸贴脸。后者举着一支牙膏,笑容灿烂,不过一排牙都被马克笔涂黑了,旁边印着虫爬似的签名:钱悦。
挤也就忍了,可怕的是旁边那乘客耳机漏音,放的也不知道是啥视频,总之他不断听到“钱悦”二字。
“钱悦~”
“钱悦?”
“钱悦!!!!!!”
……
“列车即将到达戏剧街站,请从列车前进方向的右门下车。”
在足足听了34声“钱悦”后,蒋京雪终于解脱了。出站路上钱悦又从他的全世界路过,卖电脑、卖饮料、卖机票,衣食住行全包。哪哪儿都是他,这个年代,流量明星如营销短信般入侵你的生活,你还无法回复“TD”退订。
诸事不顺,一出地铁就被突如其来的大雨浇头。蒋京雪冒雨跑去了剧场,一头扎进灰蓝色的灯光里,检票厅很空,摆放着寥寥一张接待台,像高级餐厅的摆盘,大盘子,一丁点食物。有点傲慢的洁净感。
衣服湿透,蒋京雪临时买了件纪念T恤换上,只剩XL码。
“晚上好,欢迎来到ICC大厦。”
沉浸式戏剧,进检票厅就算是入戏了。
“本剧全长一百五十分钟。体验期间,请您全程佩戴面具,保持沉默;请勿触碰或攻击演员……”
《史上最小型晚高峰》是国内首部沉浸式戏剧,讲述了一起写字楼电梯谋杀案。
人们痴迷于造梦,而沉浸式戏剧,是比传统戏剧更贴近梦境的存在。这栋建筑就是舞台,观众们游走在演员们之间,自由探索剧情。
活的、有呼吸、能摸索的梦。
“所以,沉浸式戏剧跟实景剧本杀有啥区别?”排他前面的俩小女孩翻着戏单嘀咕。
“‘六层楼,十八座电梯,五十个场景……’这个配置很牛么,实景剧本杀也这样啊,还能换衣服。”
“一会儿不就知道了。”
不能光看饺子皮,要看馅啊。蒋京雪饿着肚子想。
存包,换鞋套,戴面具。观众们分批被工作人员带上电梯,随机放在不同楼层。多数人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瞧啥啥新鲜,一见演员便涌上去把人围个结实。只有蒋京雪跟个游魂似的慢悠悠晃,毕竟这是他第六次来。
沉浸式戏剧的剧情是碎片化的,类似散落一地的珍珠,他刷了几次才把这根珍珠项链串起来,现在还差最后一颗。
今天他是来找彩蛋的。
***
戏单上标的演出空间只有六层,但实际上是七层。率先找到特定线索的观众,能上第七层解锁彩蛋结局。
钱悦就猫在七层的A2电梯间背词。他跟这出《史上什么什么峰》压根不熟,对故事就了解个大概。飞行嘉宾嘛,戏份少,他任务就是候这等一个有缘大聪明,再来段三分钟的独角戏。
楼下的观众们都不知道,本场戏是竞演综艺《Action!》的一环,隐藏摄像头正在录制他们的一举一动,而带来彩蛋结局的演员,就是大家无法回复TD退订的钱悦。
“唉。”钱悦把台词纸拍脑门上。
坐得屁股都发麻了,可词到现在都没啃透,他归因于脑子被驴踢了——不是夸张形容,是陈述事实,中午他……不想了,越想越心酸。
“钱老师?”耳麦传来导演的声音,“准备得如何了?有观众找到彩蛋线索了,预计还有五分钟就会到七楼。”
“收到。”钱悦把打了一半的哈欠咽了下去,他最后默读了遍台词,然后把纸压在道具下。
那头在倒数:“大概还有60秒。”
钱悦低头掰手指,口中念念有词。电梯地面做了深渊镜效果,一层层深深深深延伸下去,没有底似的,像洞穴,或者大型海洋生物的口腔,无论是什么,都是能把人吃掉的存在。
“30秒。”
他猛一下站起来,头有点晕,似乎下一秒就会踩空跌下去。
“15秒。”
要是真掉下去,得掉多久才能停啊。
“到门外了。”
挺玄乎,门还没开,钱悦皮肤就已感受到那人的目光。他转了下脖子,开场台词在嘴巴里倒来倒去:“手上有些伤口看不见但洗手时会痛手上有些伤……”
电梯门终于动了,钱悦微微低头。来者是个身形单薄的年轻人,手肘白到发青,把大T恤穿得空空荡荡。他戴着观众们统一的面具,平静地与他对视。
那双眼就像脚底的深渊镜。
鬼使神差,钱悦突然忘词了。
“……”
操,咋办?
要不跟对方解释解释,就说自己忘词了,咔,你先退到门外咱重来一次?可重来也不能保证不卡壳。
晚点拉群演补录吗?谈的时候没算上补录的时间,下次空档是什么时候?应该是两个月后,赶不上,算了。
在重重回忆台词的间隙,他轻轻地想。
避开对方视线,钱悦开始了他的经典保留项目:“535,85777,3894。”
“3482903,377,92390。”
“93842!853,395739,657509……”
只见对方笑了一下,突然抓起旁边的道具书呼了过来,十成十的力道。钱悦向后闪,一个没站稳,眼前一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