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外甥是雍正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40章 久违的预知梦(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力也神饭量的缘故,虎威自小长得就高高大大。如今十一岁的他,都五尺半还有余了。

    正经的翩翩美少年。

    个小的就是正常小孩儿身高,也就勉勉强强到四尺的样子。

    若有姑娘过来递荷包,确实不大会考虑个小的。倒是很有可能走迂回路线,先跟小叔子们打好关系,再徐徐图之。

    虽说在旗女子原则上说都得参加选秀,在选秀之前不可以私议婚事。

    可既然有规矩,自然就有破例。

    赶着前两次征伐噶尔丹时,蒙古各部都没少跟着出力。在被皇上宴请的时候,借着微醺酒意提那么一嘴怎么了?

    能成,自家就多个乘龙快婿。

    便不能成,也不过白试探几句而已,又没有什么损失。

    只是……

    淑宁喟叹,做完预知梦傻乎乎惦着退婚日好像还在昨日,恍惚间孩子们竟然已经长成少年。

    “再过几年,我也是要当玛嬷的年纪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那么多蒙古姑娘,我儿有看中的没有?”

    就知道会是这样的虎威扶额,对个臭弟弟投去危险一瞥。

    这才无奈地看向自家额娘:“额娘啊,您别看儿子长得高高大大,实则才过了十周岁生辰几天呢?皇上就算再怎么样,也不可能现在就给儿子赐婚呀。而且,经过那一番守株待兔之后,儿子这未来将星的名声算是彻底打响。皇上且盼着儿子戒骄戒躁,好生学文习武学兵法。才不会早早赐婚,让儿子沉醉温柔乡呢。”

    就算要赐,会不会赐个蒙古福晋!

    只是可怜的十十哦,要继五阿哥之后,成为又一个因为身后势力太强而被皇上忌惮的阿哥。

    五福晋再怎么小门小户,也还是满洲女子。

    未来十福晋直接就是个蒙古姑娘了。

    淑宁:……

    默默同情夫家大外甥息,都已经藏拙至此了,还是没能顺利逃过此劫呀。

    就,希望他能看开吧。

    才康熙十六年,九龙夺嫡都还没正式开始,局势就已经渐渐紧张了啊!

    为防自家那个冲动投机分子又起什么不该起的心思,夫妻重逢第一夜,淑宁就积极展开机会教育。

    直让阿大人目瞪口呆:“是为夫年老色衰,吸引不了福晋的注意了吗?小别胜新婚的时候,你居然还有心思跟雷夫说这个呀!看来,是为夫不够努力。”

    淑宁刚待逃跑,就被饿虎扑羊。

    不得以反复保证,阿大人经过岁月沉淀,风采更胜往昔。

    只是小女子心忧全家,唯恐夫君在这风谲云诡之间一个行差踏错,连累全家万劫不复,所以不免多嘱咐了些。

    可惜这后话还没有说出口,某个臭不要脸的就已经星眸晶亮:“既然爱妻都这般有眼光了,为夫就算再怎么累也得让你再领略一番。”

    淑宁:!!!

    深恨某人不要脸,更恨某人再怎么不要脸也还不忘吃药。

    让她好好的女儿梦,至今难圆。

    太子被康熙抓了个现行,还处死了一波人。旁人私下里都琢磨着太子之位摇摇欲坠,连索额图都空前紧张。

    但阿灵阿却知道,皇上虽然对太子颇多失望。可那终究是他悉心教养多年,一手带大的嫡子。

    便是有些不妥,只要太子能深刻认识到自己错误并悉心改正。

    父子间这点小龃龉便可迎刃而解。

    果然,几日后太子呈上了不眠不休多日抄写的孝经。父子见面,太子又一番痛哭流涕地解释。

    皇上再度心软,父子两个重归于好。

    冬至时,皇上甚至还为了帮太子巩固地位,消弭因为前头膳房花喇事而造成的不好影响,派他去太庙行礼。

    可把胤禔酸的哟,吃饺子都没用上醋。

    就不明白,同样的儿子,怎么嫡出的就格外香些。

    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笑着把虎头虎脑的弘昱往他怀里一推:“爷闻闻香不香?”

    胤禔狠狠往自家好大儿的小嫩脸上香了一口:“香,怎么不香呢?这可是爷唯一的宝贝嫡子!”

    “那可不,皇上也是这么想的。”

    胤禔:……

    行吧。

    唯一的宝贝嫡子,再怎么生气也不至于一下子就废了去。但事关大清江山呢,胤禔相信自家皇阿玛不是那糊涂蛋,不至于眼瞅着胤礽不堪托付,还硬要把江山交给他。

    所以接下来,他就好生努努力呗。

    让皇阿玛看清楚,胤礽那家伙到底有多不堪,多靠不住。大清江山若是交给他,不出几年,整个八旗都得被撵回关外放羊。

    其实不用他这个小动作,康熙也心有惴惴。

    觉得太子太欠磨砺。

    若不改,很难撑起整个大清江山。

    底下的皇子们,也该得到更好的锻炼。顺便好生甄选一下,其余成年皇子之中哪个可堪托付,哪个能作为栋梁。

    正好二征噶尔丹时,几个成年皇子都曾从征,多多少少都立下了些个功勋。

    也是时候封赏了。

    而就在康熙想着给诸皇子封王的时候,久久不做预知梦的淑宁迷迷糊糊间又做梦了。

    还是乾清宫大殿,皇上上朝的恢弘场面。

    康熙决议大封诸皇子,并把大阿哥封为了直郡王、阿哥封了诚郡王,余下从四到八几位皇子俱封贝勒。

    初封就是郡王!

    太子党们做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