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边关基建指南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六十一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走进玻璃厂, 除了将黄沙用?小推车运送回来的淘沙队外?,厂房里面还有一些正在将黄沙、碳酸钾及生石灰等物?混合搅拌均匀的工人?。

    他们所做的,正是玻璃炼制的第一步——配料。

    这些工人?身形高矮胖瘦各有不同, 却都个个生得一脸正气, 手上搅拌着原料的动作又快又稳, 一把长棍挥得虎虎生风,不像是在混合原料, 倒像是在练武似的。

    这些人?便是谢景珩之前和盛玉提过的, 从军中各营派来城内“屯田”的士兵。

    “屯田制”古已有之, 部分回城的士兵被?分派去了种田, 其他人?则被?盛玉分散安排进了各厂房内。

    因为?缺乏工具,工人?们对各种原料所需份量无法精确测量,但在众人?的多番摸索下, 也算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比例。

    原料齐全, 工人?就位,烧窑已造好,而玻璃厂的正式开工却仍欠了一股东风。

    ——烧制玻璃的师傅便是这股东风。

    事实上,烧玻璃的师傅盛玉心中早有人?选, 那便是当前在炼铁厂上工的老师傅。

    玻璃烧制的难点主要在于第三步——成形,即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

    这是一个冷却的过程, 玻璃在这个过程中由粘性液态转变为?可塑态,再转变成脆性固态。

    成形必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这就要求烧制玻璃的工人?们对于温度的把控能力要强, 且具备塑造形状的巧劲。

    盛玉想要的不仅仅只是大块平整的玻璃,她?还想做出一些各种形状的玻璃制品, 而若是要实现这个构想,在玻璃成形时则需要懂行的师傅利用?工具、吹气等方法控制玻璃液的形态变化。

    边关的百姓还是第一次听说“玻璃”这种物?品, 她?又要到?哪里去找几?个懂这门技术的老师傅?

    盛玉苦思冥想之下,想到?了炼铁厂的炼铁师傅。

    炼铁的窑早在砖窑建成时便一起?建造完成了,盛玉甚至还将炼成的铁剑送了一批给关外?军营。

    只是炼铁厂的主力不多,只有两个以前在铁匠铺做过活儿的老师傅,再就是几?个跟着学习打下手的年?青人?而已。

    两个老师傅常年?在炼铁厂埋头干活,连带着几?个“学生”也极少出现在人?前,日子一长,倒少有人?能想起?他们。

    炼铁厂的老师傅常年?与火炉高温打交道,对锤敲锻打向来有一手,想来炼制玻璃也难不倒他们。

    只是现在有个问题——老师傅们不愿意。

    盛玉扶额坐于案桌前,闭眼假寐之际眉心不时皱起?。

    自从来到?边关,枝儿还是第一次见到?自家向来运筹帷幄的小姐这般模样。

    ——看来这次的事有点儿难办。

    将热茶奉上,枝儿退至一旁。

    即使声音已经很轻微,盛玉还是睁开了眼,她?的声音略带沙哑,眼神却依旧清明:“什么时辰了?”

    枝儿回道:“快到?酉时了。”

    盛玉“嗯”了一声,她?与谢迩约定的时间便是酉时。

    拿过桌上的茶,轻抿一口,温度适宜,茶香袅袅。

    茶水不过才喝两三口,谢迩便如约来到?了书?房。

    在盛玉的示意下,谢迩于对座入座,枝儿则另奉了一杯茶置于谢迩面前。

    “事情如何?”盛玉问。

    谢迩摇头:“他们还是不愿意。”

    盛玉眼神了然,对于谢迩的回答丝毫不感到?意外?。

    老师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向来有一股从一而终的劲儿,更别?说铁器在这个时代?还有着不一般的地位,再加上盛玉和两个炼铁老师傅谈论时“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关于钢含量对铁器铸造的影响,现在他们对如何打造质量更好的铁器正是热乎劲儿未消的时候。

    平常除了吃饭、睡觉,他们一股脑的心思全扑在炼铁上,哪还有心思去烧什么玻璃?

    盛玉支颐望着窗外?的漫天夕阳,心想这一回少不得要她?亲自去走一趟了。

    关外?,黄沙漫天。

    众副将于营帐中围坐一堂,目光汇集之处是面前案桌上用?沙土堆成的地理模型。

    这沙盘做得极为?逼真巧妙,聚沙为?山谷,以指画形势,直观展示出了陇地道径之险要。

    边关地形复杂,这沙盘上的一山一谷皆是军中情报营的士兵以身犯险,以一足一目亲自探查而得。

    在这满室盔甲军装中,唯有一身着藏蓝色长袍的中年?男人?直身立于沙盘前。

    他身形颀长,眼神半眯,蓄着长胡须的脸上看不出实际年?龄。

    左手执羽扇,右手指沙盘,动作并不大开大合,却难掩周身气势。

    ——这便是谢卫国身边最为?赫赫有名的军师孟元清。

    去年?冬日,边关军与北面夷狄刚结束一场长达半年?的战争,本以为?对方少说也得修整个大半年?才有席卷重来的能力,不曾想有情报传来,夷狄军不日后?将会对大夏发起?一场战役。

    从和夷狄军交手这么多年?以及军中掌握的关于夷狄的情况来看,众将领预测这场战役波及范围并不会很广,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耗费最少的人?力、物?力拿下这场战役。

    孟元清的手指向夷狄可能行进路线的一条:“此处地势险峻,且地形隐蔽,夷狄军最有可能从这边突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