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边关基建指南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六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昨夜刚下?过一场雨, 空气中带着微凉的湿意。

    此?时天色尚且还黑着,城门外?却早已聚起了一大群人。

    城门未开,等在城外?的人们也异常沉默。

    人与?人之间仿佛有堵看不见的墙隔着, 周身?散发?出冷漠的气息。

    四周很是安静, 少有人说话, 只?偶尔抬起头用提防的视线打量着周围的人。

    更?有甚者,有三两个人直接找了个地方靠着城墙闭起了眼。

    间或响起几声婴儿的啼哭, 惹来旁人的怒视, 随后便不了了之了。

    ——没有人知道他们等在这里是为了什么。

    渐渐的, 墨黑的天幕慢慢散去沉重的色彩, 东边天际徐徐露出鱼肚白。

    光线柔和,照在厚重的城门上,为城门镀了一层光。

    所有人都被惊动, 转头看向此?处, 注视的目光期待而凝重——

    终于?,伴随着厚重的声响,城门开了。

    城门一开,便仿佛打开了某道机关似的——

    “城门开了!”

    “快走, 得赶紧进?去!”

    “快往前冲啊,狗子, 拿好你的碗!”

    ……

    安静的气氛一下?被打破,伴随着各种杂乱的声响,一大群人前扑后拥一窝蜂往城门的方向冲去。

    这阵势让人看傻了眼, 有拿着长矛的士兵站在城门两侧维持秩序:

    “一个一个来!” “都别急,城主说了, 今日?定能让你们都吃上饭!”

    “我看谁还往前冲,为了口尚未见着的吃的, 你们怕不是现在就要把?命丢在此?处?”

    只?是他们的声音到底微弱,很快便淹没在这些人的叫喊声中,起不到甚么作用。

    能不急吗?时隔这么久才有粮食的消息,谁知道到时候能不能真的吃得上?

    这时候谁还管城主说过什么,现在不赶紧往前冲,难道等饿死了第一个做饿死鬼吗?

    ——百姓们心?中腹诽,却腾不出时间和精力来回应士兵们的叫喊,只?一个劲往前冲便是了。

    今日?是晋城大开城门施粥布粮的日?子。

    消息早在前两日?便发?布了下?去,是以这些人才在天未亮时就赶到了城门口,打算寻一个好位置,到时城门开了可以第一个冲进?去。

    哪知进?了城,却见前方的空地处早就排起了一条长队。

    肩挨着肩,前足抵着后脚跟,仿佛靠得越近就越早能排上自己似的。

    后来的人也别无他法,在周围士兵们的虎视眈眈下?,只?好拿着碗,老老实实跟在后面排起了队。

    排队的队伍里同样安静,一个个都没有多余的力气讲话。

    望着一眼看不到头的长队,鼻尖时不时传来白粥的香味,未免张开口就把?口水流出来,索性都闭紧了嘴巴。

    等待虽然煎熬,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有了希望。

    临街酒楼的某一处房间。

    此?房间位于?二楼,乃是这间酒楼的雅间所在。

    位置好,视野广,大半条街的景象都能尽收眼底,这样的雅间自然难求,非贵客预定不可进?入。

    此?时这处房间的窗边,便站着两道人影。

    一道身?形颀长,离窗边靠得近些,他双手背在身?后,目光注视着窗外?的人群;另一道身?形半佝偻着,应是位老者,站在前方那男子身?后略侧一步的距离处,双眼同样注视着窗外?。

    从两人的站位看,尊卑立显。

    许久,那男子才悠悠叹了一口气,转过身?来。

    一看,不是那晋城城主叶士英又是谁? 叶士英坐回桌前,叶管家立刻为他倒了一杯茶。

    悠悠茶香中,叶管家率先?开了口:“少将军送来的土豆和米粮还可撑得住五日?有余,到那时朝城送来的救济粮也该到了,晋城饥荒之事解决在即,老爷总算可以不再为此?烦心?。”

    叶士英轻抿了一口茶,许久未说话。

    他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茶杯里浮动的茶叶,眼神逐渐涣散,不知在想些什么。

    良久之后,叶士英才打破沉默问道:“你可知谢景珩送来的粮食是在何处购得?”

    “这……”叶管家不曾想过此?事,被这么一问才试探着回答道,“晋城无粮,与?之相距最近的平城又趁机抬高粮价,一斤米粮的价格较之平常多出了十倍有余,总不能,是在平城购得……”

    思?索到此?,叶管家双眼微微睁大,“难不成?少将军竟是周转了周边各地,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集齐这么多粮食?”

    虽是用的疑问语气,但叶管家知道自己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果不其然,叶士英点了点头:“谢景珩这人,当真是不可小觑。”

    叶管家俯身?又为他添上了热茶,附和道:“少将军心?善,本不用如此?大费周章,可他却还是做了。”

    叶士英眼神微微一动。

    叶管家说的没错,只?要谢景珩跟他说能送来土豆,缓解晋城的饥荒之急,为了报答他的恩情,叶士英怎么也不能不同意让边关购买煤矿之事。

    可谢景珩不仅送来了土豆,还差人前来教授土豆的种植之法。若是土豆能在晋城之地长成?,那往后晋城便能实现粮食上的自给自足,对晋城百姓来说,又何止只?是一句区区“大恩”能概括得了的。

    更?别说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