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 在并州一带又有“煤城”之称。
此地多山,可耕种面?积稀少且分布零散,因煤矿资源丰富, 是以居住在晋城的百姓多以挖煤为?生。
经营煤矿生意的富商将落脚地选在一山之隔的平城, 在晋城生活的人, 多是一些与富商签订了长期合约的长工。
这些长工的工期少则七八年,多则数十?年, 他们几乎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晋城, 合约一签, 往后的生活便与“挖煤”绑定在了一起。
当前?时代的挖煤技术并不高, 几乎全靠人力,挖煤工人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只?是挖些埋藏深度不大的煤矿还好,若是要进入煤矿深处, 那几乎就是九死一生的事?儿。
为?了“省事?”, 有些富商索性与长工签订了包身合约,挖煤工人因矿难葬身后,再给予其?家人部分补偿。
身死补偿抵得上一个工人干一辈子挖煤工作所得,这样的包身合约在当地反而更受挖煤工欢迎。
慢慢的, 长工逐渐被包身工所代替,留在晋城的大多数挖煤工人也成了拥有煤矿的富商的家生子。
不只?是晋城的本地人, 周边地区若是有些生活难以继续的贫苦人家,也会?拖儿带女?来到晋城,将自己卖身为?奴。
在晋城的日子苦虽苦些, 虽然还有身死的风险,但一家人总算有能吃上饭的希望, 对这些身无一技之长的人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这便是当前?晋城的现状。
连同这些消息一起送往边关的, 还有近一千两的银票,皆是谢司等人近期卖土豆所得。
边关城内,将军府书房。
李四低着头?站于一侧,余光瞥见坐于书桌前?的少夫人看?完谢四哥写的那些信后便一直敛眉不语,心中不免忐忑起来。
他不知道信件上写着什么内容,但只?要想到谢四哥在晋城写下这封信时那一脸严肃的表情,就知道此事?绝不简单。
果然,在人前?向来云淡风轻的少夫人从未露出过现在这种略显纠结的表情,她的眉头?微微皱起,淡淡愁思浮现在往常平静的面?容上。
一旁的茶水凉了又温,枝儿刚把一盏热茶送来,倒在茶杯里,热气氤氲,茶香弥漫。
将茶杯轻轻放于盛玉桌前?,枝儿轻声道:“小姐,喝口热茶吧,暖暖身子。”
春季的边关气温依旧冷冽,即使屋子里已经燃起了煤炭,却仍教?人觉得凉飕飕的。
枝儿转身环视了一圈,走到窗边,将窗户开得小了一些。
盛玉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一旁的煤炭散发出的热气源源不断传来,配合着温热的茶水,倒真让冰冷的双手一下子暖和了起来。
即使已经到了春季,在寒冷的边关,煤炭依旧是每天不可缺少的存在。
不仅是边关,除去少部分南方地区,大夏的大部分城都都还在使用煤炭取暖,只?是比起冬季,每家每户每天的使用量减少了不少。
谢司在来信中,便咨询了盛玉关于购买晋城的煤矿一事?。
目前?蜂窝煤尚未推广开来,仍是边关的特有产物,外界对此甚至闻所未闻,若是将蜂窝煤出售至大夏各地,其?中的利润将不可计量。
且在外界将蜂窝煤技术破解之前?,边关将会?一直垄断该行业。
这意味着“黑色的黄金”将变成真正的黄金,源源不断流到盛玉手上。
搞建设,最缺的不是人也不是物,而是钱。
有了钱,前?两个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盛玉的决定下得很?快,她放下茶杯,吩咐枝儿:“一会?儿把谢管家叫来。”
叶怀兰现在留在了关外,将军府上平常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所谓“物尽其?用”,盛玉便把谢管家抓来协助她管理边关建设的日常开支一事?。
即使谢卫国和叶怀兰都对她表现出了超越常人理解的信任,但盛玉在日常的处事?中依旧谨言慎行不落人话柄,谢管家管理谢府数十?年,可以说是谢家的老人了,让他参与到边关建设的财务管理事?务中来,也能让谢卫国等人对她更加放心。
——当然,事?实上谢家上下都早已把盛玉当作了谢家的一份子,也正因为?如?此,盛玉行事?更要小心。
盛玉叫来谢管家,便是要商讨购买晋城煤矿一事?。
这可是煤矿啊,虽说在当下这个时代,煤老板并不比后世有钱,但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做起来也是稳赚不赔,更别说盛玉还掌握有垄断的蜂窝煤技术。
再则,现在边关的建设,水泥厂、造砖厂……都极其?缺乏燃料动力,未来若是想要建起各个厂房,煤矿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在城外发现的煤矿资源还是太少了,若是要未雨绸缪,在这个煤矿枯竭前?,必得开发其?他煤矿,可煤资源又哪是这么好找的?在城外发现一处已是意外之喜了。
谢司的来信却让盛玉产生了一种新思路——购买开采其?他地方已有的煤矿。
若是盛玉没猜错的话,晋城的情况和她所处时代的一个省市很?像。
那里生产的煤资源集中,品质又好,可比她像只?无头?苍蝇一般到处寻找要好得多了。
是以看?到谢司来信时,盛玉便立刻下了决定——到晋城买煤矿,越多越好。
否则若是等蜂窝煤传出去,外界的商人看?到商机,晋城的煤矿就不比现在便宜好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