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抹角地相互打听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过来——
她们几个,都不约而同地曾在外头“偶遇”过殷婉,并劝她好好教教太子妃,应谨守女德,不嫉不妒,如此才为世间女子的表率。
说为人妇者要大度,要为夫家广开枝散叶,这才是女子的本分。
“不会吧。”一位身段丰腴的圆脸夫人讷讷道,有些不敢置信,“就为了这等小事?”
其她几人也是心有戚戚焉,面面相觑。
她们不过就是让殷婉给她们见个礼,一个没有品级、没有诰命的商贾女对着她们这些诰命夫人,难道不该见礼吗?
而且,女子本就该为夫家开枝散叶,她们也没说错啊。
另一个鹅蛋脸的夫人撇了撇嘴,小声说:“总不能等太子登基了,‘她’也霸着,不让新人进宫吧。”
她口中的这个“她”指的当然是太子妃萧燕飞。
就是就是。那圆脸的丰腴夫人连连点头。
她们都知道,太子确实重视太子妃,连兵符也可以交给太子妃,颇有几分当年太祖皇帝与皇后的情谊,可就是太祖的后宫中也是有好些妃嫔的。
大行皇帝宠爱柳氏,这宫中的皇子皇女也不少。
皇后之位她们家要不起,嫔妃的位置他们总能一争吧!
“李夫人……”那圆脸的丰腴夫人正想说什么,却见那位鹅蛋脸的李夫人抬手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目光望着另一边,笑着轻唤道:“祝嬷嬷。”
其她几位夫人也都望了过去。
祝嬷嬷是废后柳氏身边的老嬷嬷了,很多人都认得。
李夫人朝祝嬷嬷走近了一步,露出熟稔的笑容:“好些日子不……”
她话没说完,就见祝嬷嬷目不斜视地在她身边走过,给眼色都不给一个,径直地进了正厅。
“……”李夫人脸色一僵,略有点尴尬。
下一刻,进屋后的祝嬷嬷翻脸像翻书似的换了一张乐呵呵的笑容,对着坐在罗汉床上萧燕飞屈膝禀道:“太子妃,养心殿已经打扫出来了。”
“依您的吩咐,乾清宫,凤仪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和承乾宫都封了宫。”
候在外头廊下竖着耳朵听的几位夫人也隐约听到了一些。
封宫?
这些夫人们一头雾水地蹙了蹙眉。
眼看着再过几天太子就要登基了,来年就要选妃纳新,宫里头很快就会再有皇子皇女们出生,宫室只怕会不够住,怎么就要封宫了呢?
几位夫人又把头往门口凑了凑,想再听听,“吱呀”的一声,门就被丫鬟给关上了。
关闭的屋门隔绝了外头窥探的视线。
萧燕飞对着祝嬷嬷点了点头,赞了一句:“嬷嬷做事一向爽利。”
那谁和谁住过的地方,不止是顾非池嫌晦气,她也是,该封的还是趁早封了得好,还能节省点开支。
得了夸奖的祝嬷嬷喜笑颜开。
“嬷嬷来得正好。”萧燕飞随手拿过了一旁的花名册,交给了祝嬷嬷,“你看看这个。”
这是宫人们的花名册。
整座皇城有内侍、宫女足足四千人,再加上数千守卫宫禁的侍卫,简直相当于一座小县城了。
“过年后,我打算把宫人放出去一半。”萧燕飞道,“至于那些年岁大了又无家可归的内侍和老宫女,就让他们去皇庄养老吧。”
京幾一带就有好几个皇庄,只需每年从内库里拨些银子,又有皇庄的田地可以自给自足,养养这些年老孤苦的宫人也不费什么钱。
按她的想法,只要这些宫人安分,从宫里退休后也是可以在皇庄颐养天年的。
“只要他们当差时安份,无论是养老送终,还是日后的祭奠,自会有宫里安排操持。”
祝嬷嬷捧着那本花名册,一时呆住了。
他们这些宫人,大都孤苦无依,没有家人,他们最怕就是老了之后,被赶出宫去。
运气好的宫女嬷嬷,会有一些勋贵或官宦人家请回家去,充作教养嬷嬷,教府里的姑娘们规矩。
这运气不好的,就是流落街头,甚至于曝尸荒野。
太监内侍们更惨,出宫后,根本无人会再看他们一眼,也正因为此,那些老太监才会在宫中收义子,拼了命的揽银子,就是为了老有所依。
若是他们这些无根之人老了后,真能由宫里养着,等故去后,还有人给他们送终,烧个纸钱,那这简直再好不过了。
他们还有什么可怕的。
祝嬷嬷心潮翻涌,两眼发红地说道:“太子妃,您真是仁慈!”
她是老了,何曾能想到这辈子最大的福气这会儿才来了。
幸好姑娘当初没有嫌弃自己!祝嬷嬷抹了把泪,正想好好表一番忠心,就听萧燕飞又道:“这件事就交给嬷嬷了。”
“这具体的章程该怎么定,嬷嬷先参详参详,再与我说。”
萧燕飞以食指点了点那本足有砖头厚的花名册,“嬷嬷在宫里久了,这些人是不是身家干净,背后有没有人,有没有抱团结党,嬷嬷应该最是清楚。”
“嬷嬷辛苦一下,把那些要放出去的和送去皇庄养老的名册都整理出来。”
“该留的留,该放的放。”
“主子言重了,奴婢不辛苦。”祝嬷嬷两眼发着光,毕恭毕敬地双手接过了花名册。
“嬷嬷是知道的,我初来乍到,对这宫里的人不熟悉,”萧燕飞轻轻拍了拍祝嬷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