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绣小食肆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章 新手大礼包、做任务(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此时,孟锦绣还不知道自己的小心思,轻易就被人看穿了。

    她正推着小车慢慢往回走。

    这辆临时借来的木板车走不快,孟锦绣索性就放慢了脚步,沿着大路边走边看。

    这会儿的天已经彻底亮起来,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一眼望过去,坊内道路宽阔平直,两侧的榆树和槐树有不少已经发芽,一派生机盎然。

    再联想到今早赚了足有八十文钱,孟锦绣顿时觉得心情十分愉悦。

    说起来,也不是她故意坑人。那盛饮子的竹筒和竹杯子,都是她从系统赠送的新手大礼包里选的。

    如今送出去一只,就只剩下一只了,后续想继续摆摊卖饮子是不可能了。

    这么一想,孟锦绣又后知后觉的感到有些肉疼。

    罢了。

    送都送出去了,难道还能要回来不成?

    孟锦绣摇摇头,不再去想那只竹筒。

    木板车顺着前面的矮墙右拐,一路走到巷子里面,院墙边种着一棵大榆树,绕过榆树再往里走,便是她临时落脚的客舍。

    在本朝,客舍相当于现代的旅馆,可以长租也可以短住。并且,客舍里面寻常都配有小厨房,客人平日里可以随意借用,十分方便。

    说起来,坊内客舍数量最多、最大最豪华的,当属崇仁坊。那里西临皇城,南接东市和平康坊,是文人墨客们最喜欢聚集的地方。

    不过地段好的地方,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孟锦绣初来长安城,考虑到身上带的钱帛不多,最终还是选了靠南的永崇坊落脚。

    她推着木板车一进入院子,迎面就遇上了客舍的女主人。

    这间客舍女主人名唤杨三娘。

    杨三娘看上去三十出头,一身褐色胡服打扮,头上梳着利落的胡髻,言谈举止间十分热情直爽。

    今早听说孟锦绣想借木板车,杨三娘二话不说,就爽快答应下来。

    孟锦绣同杨三娘笑着打过招呼,推着木板车进了后院。

    后院打扫的十分干净,四四方方的围墙圈起一排排小屋子,院墙南侧种了棵桃花树,旁边还有花圃,花圃中种了几株月季并茉莉花。

    这样的景色,在市井中显得颇为不俗。

    也正因为如此,孟锦绣初看到这处客舍的时候,就立刻决定租住下来。

    顺着南侧那一排客房数过去,第三间就是孟锦绣住的房间。

    她将木板车放在院墙下,推门进了房间,拿出今早用寿命换来的新手大礼包,开始仔仔细细的查看起来。

    因为今早走的急,这些东西她并没有仔细看。

    现在一一看过去,发现毫无意外,都是跟吃食有关的。

    既有像盐、醋、黄酒、酱这样的调料,也有菊花、茯苓、党参一类的中药饮片,还有就是竹筒竹杯、瓷碗一类的器具。

    其中,一只长方形的铁盘吸引了孟锦绣的注意力。

    这铁盘长约三十厘米,宽两指,四周用厚实的青竹片包裹,正好将大一块铁嵌在其中。

    孟锦绣唤醒了系统,朝它问道:“大礼包里除了这些,还有没有其它的?”

    系统似乎有些无语:“这些已经是额外赠送的了,请宿主适可而止、不要贪心。”

    孟锦绣不服:“这怎么能叫贪心呢?你看你给的这些调料和食材,从城里都能买到,一点都不稀缺。而且器具给的也不全,比如这铁盘,精致倒是精致了,但孤零零一个,起码应该配个炉子吧?”

    系统被孟锦绣问的说不出话来。

    过了良久,才弱弱的开口:“系统现在处于刚刚苏醒阶段,所以许多功能还没被启用,也就是咳、比较穷。”

    “请宿主努力赚钱,以便解锁更多美食图鉴,发掘系统更多的隐藏功能。”

    “你还好意思哭穷。”孟锦绣无语。

    见系统开始装死,孟锦绣长叹了一口气。

    她将东西分门别类的收好,又朝那铁盘上多看了几眼。

    见窗外太阳快要升到头顶了,她收拾好东西,去了客舍前面找杨三娘。

    杨三娘见到孟锦绣找来,客气的问道:“孟小娘子今早的生意如何?”

    孟锦绣点点头:“尚可,多亏了三娘借的木板车。”

    “这有什么打紧?”杨三娘摇摇头,又道:“不过依我看,卖饮子并不是长久之计,孟小娘子合该想想,卖些朝食才是。”

    孟锦绣闻言点头,笑盈盈的看向杨三娘:“是,所以想来请教一下三娘,在本坊里,哪家胡饼做的酥香,哪里有新鲜的豚肉卖。”

    “咦?孟小娘子打算用豚肉做朝食?”听孟锦绣打听这些,杨三娘露出惊讶的表情,忍不住出声问道。

    孟锦绣迎上杨三娘惊讶的目光,脸上笑容不变,肯定的朝她点点头。

    她明白杨三娘的疑惑,毕竟本朝人最爱吃羊肉。

    像鸡、鸭、鹅和鱼类这些东西,也是寻常能在桌上见到的,算是在吃上十分丰富。

    不过,即便是吃食丰富的本朝人,对于豚肉,也就是后世的猪肉,吃的也并不算多。

    杨三娘想了想道:“本坊内,要说胡饼做的最好的,总共有两家。一是坊门左侧的张大郎家,另一家,是后街徐二娘家。”

    “不过,徐二娘家的胡饼小了些,倒是在价钱上,比张大郎家的便宜些。”

    孟锦绣听杨三娘答的头头是道,心想自己果然问对了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