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靠抽卡君临天下[基建]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33章 “昏君”并非朕!(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紫极大殿, 群臣一片安静,唯有书盛以四平八稳的语调,抑扬顿挫宣读“罪己诏”。

    不少人面露茫然之色, 彼此面面相觑。

    像“罪己诏”这样庄重严肃的自我问罪诏书,影响力非同小可, 皇帝乃天子,承天奉运,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更代表不可亵渎的天威。

    天子自认有罪,尤其是危害江山社稷的大罪,一旦以正规诏书的形式宣读流传, 必定会被牢牢记载在史书之上, 更会记在无数大臣和百姓心中。

    如此巨大的耻辱柱,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承受得起的, 不仅威信会受到重大损害, 更严重者,整个国家上至君臣,下至黎民, 都会被打击信心, 陷入茫然无措的境地。

    连一国之君都有罪,那其他人呢?岂不是人人都该有罪?

    倘使是在国家危难的关头, 君王以此承担责任的方式,破釜沉舟, 或许还能起到激励人心, 安抚百姓的作用。

    但此刻却是国家改革的重要关头, 一旦认罪, 不管究竟是什么罪, 立刻就会演变成反对派的狂欢,继而以此为借口推翻既定改革国策。

    毕竟皇帝都有罪了,朝廷的施政方针还能是“对的”吗?自然应当“有过就改”才是。

    碰上重大天灾、战乱、国家衰落之年,逼迫皇帝下罪己诏,同样也是士大夫集团的拿手好戏。

    尤其当朝廷上“人才济济、众正盈朝”之际,国家依然败坏,那自然不能是他们这些“正人君子”们的错,只能是皇帝听信谗言,误用小人□□之过。

    只要皇帝乖乖认错,并把那些不听话的“小人□□”赶出朝堂,皇帝便依然还是人人赞颂的明君。

    然而眼下局面,却根本不是上面任何一种情况。

    国家既没有陷入危难,更没有胆大包天的大臣敢逼迫皇帝,可萧青冥偏偏主动下了罪己诏。

    就算是为了替摄政大人掩饰污点,也完全没有必要自己来承担罪责啊!

    随着书盛的声音清晰地钻入每个大臣的耳中,渐渐的,众人脸上的震惊,转变为错愕,变得越来越目瞪口呆,最后只剩下一片混不知今夕何夕的茫然。

    “奸邪妖妃”,难不成是公开指责前任太后是奸妃吗?“恶宦奸臣”倒是很好理解,反正该死的也都死了,还能从阴曹地府跳出来喊冤不成?

    可是“被奸人所害,陷身囹圄,不见天光”又是什么个意思?皇帝不是好端端地在皇位上呆着吗,前几年整日寻欢作乐,哪里“陷身囹圄”了?

    至于那句“未能及时消除乱臣贼子,惩奸毙恶……”这种小事也好意思拿出来说?

    大殿上跪着的众臣们逐渐回过味来了,皇帝这哪里是在“罪己”,分明是在甩锅呢!

    高台之上,萧青冥坐在龙椅宝座里稳如泰山。

    历史修正特权奖励已经到账,根据他设定的存档时间节点,系统自动给出了三个声望修正解释的选项。

    选项一,顺应目前民间广为流传神鬼传说,宣称皇帝本是紫薇大帝转身,圣启登基至三年前在位的“昏君”,实乃瘟神附体,终于为大帝所败,魂飞魄散。

    萧青冥摇摇头,这种神神鬼鬼的话虽然容易糊弄老百姓,但读书人就极难取信了。

    他继续看向第二个选项,效仿前朝僖宗皇帝装疯卖傻之典故,宣称皇帝登基前遭奸人暗害,多次有性命之忧,故而故意装作为奸人摆布的“愚痴”模样,保全性命积蓄力量,以待来日。

    萧青冥皱了皱眉,虽然看着至少没有第一个选项那么离谱了,但说来说去,那“昏君”还不是跟自己是同一个人么。

    他的目光往下滑,落在最后一个选项上。

    选项三,效仿前朝三王叛乱、奸宦谋逆,以替身傀儡取代真龙天子,以图改朝篡位之典故……

    萧青冥挑了挑眉,看着很像民间野史话本里的桥段,但也没有更合适的说辞了。

    无论如何,把黑锅推给奸臣,总比穿越和游戏系统可信点。

    那厢,书盛手里的“罪己诏”已经念完,对于皇帝的疯狂甩锅和各种语焉不详,大臣们脸上各有各的一言难尽,皆默默抬头望着高台上的皇帝,等待最后一个盖棺定论的解释。

    萧青冥慢悠悠从龙椅里站起身,来到台阶之前,俯视着跪了满殿的大臣们。

    最后一眼,冷冷落在被几个侍卫按在殿中央的陈玖等人身上,陈玖莫名打了个颤,脊背升起一股凉意。

    萧青冥微微抬起手,命令道:“将人带上来。”

    众人一愣,却见几个太监领着一男一女两人,战战兢兢踏入大殿之中,一路来到御阶前跪下,女子看打扮应当是昔日伺候过前任太后的宫女。

    而另外一人,直教人大跌眼镜——此人不是别人,竟然是一直关押在天牢里,还留着一条性命的前探花郎!

    昔日此獠勾结奸宦童顺,企图对皇帝下毒,图谋不轨,最后却因揭露密道和燕然细作同党有功,侥幸未被砍头。

    群臣愕然地瞪大了双眼,万万没想到,这张佞臣的面孔,居然还有重现朝堂的一日。

    百官之首的喻行舟,反应尤其激烈,他腾地一下站了起来,黑沉沉的眼神锋利如剑,就差没在对方身上戳几个血窟窿。

    探花哪里敢跟喻行舟对视,被对方森冷的眼光盯得如芒在背,恨不得找条缝把自己埋起来。

    陛下竟然把此人带上殿,是什么意思?莫非还要给谋逆之人翻案不成?

    陈玖等淮州系官员个个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