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靠抽卡君临天下[基建]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6章 禁考(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一连三日, 陈沛阳四处奔波在国子监和赴考学子下榻的客栈,京城内读书人聚集的文会和酒楼雅间之内。

    到处都有他义正辞严抗议朝廷科举昏政,为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对待的落榜学子们献谋献策的身影。

    陈沛阳精准地把握住了落榜学子们内心的不甘, 和自命不凡的小心思,再加上与他相熟的淮州学子的吹捧与相应。

    三日之内, 竟被他拉拢到了近百个对这次科举心怀不忿的落榜考生。

    入夜,陈沛阳和一众淮州举子聚集在天御耧雅间之内,他们各自出身自淮州大族, 家中良田阡陌,仆从如云,更不乏有族中长辈在朝为官。

    本以为这次上京会试十拿九稳, 谁料半路杀出一堆“六科科员”。

    虽说没有挤占进士名额, 但科员考试门槛低,不光是寒门学子, 就连一般的平头百姓都有机会参加, 中选的人数比进士还多,风头立马被抢走了不少,连榜下捉婿的都分流了。

    有了这样一个退而求其次的“入仕”机会, 他们这些科考举子的地位眼看着就要被拉低了, 更别说,如今还莫名其妙混进来一个女子!

    小女子在闺阁绣绣女红,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相夫教子贤良淑德才是好女典范, 若只想读书, 请个私塾先生在家中教育也就罢了, 还能博个才女的名头, 将来更好嫁人。

    在外抛头露面已是有伤风俗, 如何能登堂入室,甚至在朝为官?

    难道朝中大臣们都死绝了吗,他们莫非能容忍让一个女子骑在头上?御史都是瞎子吗?皇帝如此乱政,竟然不死谏!

    一群贪生怕死,尸位素餐的应声虫!

    “太不公平了,竟然让一个女扮男装的女子窃据了一甲探花之位?真是岂有此理!”

    “若非此女,说不定陈兄已在三甲之列了。”

    “圣上非但不惩治其欺君之罪,反而允许她继续为官?简直荒谬至极!”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推杯换盏,借着酒劲“针砭时弊”,桌上美酒佳肴,还叫了两个唱曲的卖艺女子,弹琴唱曲,好不风流快活。

    他们在淮州时,早已习惯了这般对朝政高谈阔论。

    淮州文人众多,文风极盛,经常在青楼画舫一类“风雅”之地开办文会,吟诗作赋,指点江山,再请几位色艺双绝的花魁娘子作陪,若是能传颂一段“才子佳人救风尘”的风流韵事,那就更好了。

    “诸位。”陈沛阳身为淮州举子的领袖人物,起身道,“明日一早,我等便按先前说好的,一同去宫外游行,听说宁州那些女织工就曾组织游行,最终迫使官府不得不出面安抚。”

    “既然连那群抛头露面不守妇道的女子,都能成功,我们这些堂堂正正的读书人,胜算就更大了!”

    “既然朝中那些贪恋权位的御史大夫们,不敢正面顶撞皇帝,我等读书人就更应该在此刻站出来,对抗昏政!还大家一个公道,还科举一个公平!”

    众人齐齐点头应和:“正是,陈兄说得对!咱们都以陈兄马首是瞻,一定要把这女子逐出朝堂!让圣上收回成命,不得让女子参与科考做官!”

    “科举三年才一次,每次才录取两百多人,本就僧多粥少,若是再让女子参加,凭白多出一倍来分一杯羹的,凭什么?”

    这番话完全说到了众人心坎里,纵使心里并不愿承认女子念书未必比男子差,但世上总有那么些个才女,谁愿意突然多出这么多竞争对手?

    陈沛阳见这么多人将他视作领袖魁首,顿觉豪气干云,恍惚间有些飘飘然,仿佛已经置身朝堂,一呼百应了似的。

    正当众人说的兴起时,他们却懵然不知,雅间的隔壁一间房里,莫摧眉正坐在里面自斟自饮,带着一众红衣卫,笑呵呵地听着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相互吹捧。

    等时间差不多了,莫摧眉拍了拍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起身道:“诸位,分头行动吧。”

    红衣卫们彼此对视一眼,颇有几分摩拳擦掌的兴奋劲,一道无声地点点头表示领命。

    ※※※

    翌日。

    陈沛阳昨晚做了整整一夜“周密”的计划,太过兴奋一夜未曾合眼,天还没亮,就顶着两个大黑眼圈出了门,在客栈挨个敲门,呼朋唤友。

    他连续找了好几个跟他关系最熟悉的昔日同窗,不料,竟然全部碰壁。

    一个人捂着肚子说昨晚吃坏了肚子,现在没法出门,另一个说自己身染风寒,起不来床,还有一个房间内无人应门,一问店小二才知道,这人昨天半夜突然急匆匆退房走了。

    陈沛阳原本踌躇满志的脸色,瞬间垮下来,心里把这群没胆的孬种骂了千百遍。

    他放弃了继续游说这几人,匆匆赶到约定好的集合地点,原本约好的将近一百来人,竟然只到了十几二十个,其他人全部不见了!

    “这群废物!无胆鼠类!”陈沛阳忍不住破口大骂了一通。

    这群养尊处优的读书人,明明心里都对科举不满,嘴上说得天花乱坠,转头到了该采取实际行动的时候,就立刻退缩了。

    只希望别人出头,替他们冲锋陷阵,自己躲在后面,享受别人“流血牺牲”换来的好处。

    剩下的十几个“老实人”,面面相觑一阵,犹豫道:“我们只剩这么点人,还有什么用?”

    陈沛阳道:“如何无用?我乃陈氏子弟,我陈家在朝中有不少交情极好的大官,我们这边一同向天子谏言,让全城的百姓听见我们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