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拥朱羲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9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姜滢提着裙摆脚步飞快的往书房而去, 面上带着几丝愠怒和焦急。

    青袅紧紧跟在后头。

    书房的门开着,姜洛白负手立在画像前, 似已等候多时。

    “父亲!”

    姜滢径直踏入书房。

    青袅默默地守在外头, 以防有人靠近。

    姜滢盯着姜洛白:“调任可与父亲有关?”

    姜洛白转身,在姜滢急切的目光中轻轻点头。

    “父亲,您…”

    “阿滢。”姜洛白淡笑着打断她:“阿滢的母亲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 阿滢的兄长是我的嫡长子,我为妻儿报仇, 不是天经地义?”

    “可是父亲…”姜滢眼尾泛红。

    “没有可是。”姜洛白上前一步, 拍了拍姜滢的肩膀:“作为父亲, 我亦不会让女儿孤身犯险。”

    姜滢动了动唇偏过头,好半晌才声音微哽道:“父亲是何时开始计划的?”

    “从阿滢找我要参加明年宫中大选时。”姜洛白道。

    姜滢神色复杂的看着姜洛白:“原来父亲答应我,是因为此。”

    姜洛白轻轻叹了口气, 抬手擦掉姜滢落下的泪珠儿:“知女莫若父, 我怎能不知岁岁心中所想。”

    岁岁…

    姜滢顿时泪如雨下。

    从鹤山回来后她刻意与家中疏离, 再也没自称过岁岁, 也不愿家人这般唤她。

    好像如此, 她便能真正做到冷心冷情。

    可此时听着父亲温柔宠溺的唤她,她方才知,她不能。

    万千宠爱中长大的姑娘,再是装的淡漠不近人情,心中也始终依恋那份爱护温情。

    “父亲,这样太危险了。”姜滢声音沙哑道。

    “只要触碰到当年那件事,怎样都是危险。”姜洛白道:“届时我会将你祖母, 二叔一家留在苏州。”

    姜滢皱了皱眉想要说什么, 却终还是咽了回去。

    “待新任知府上任, 我们就得启程, 最多不过一月。”姜洛白顿了顿,略有几分犹豫道:“还有…我,写了休书。”

    姜滢眼神微闪,她明白父亲的意思,此行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不该将周氏牵扯进去。

    “父亲,周氏为姜家付出良多,这件事,父亲不如先问问她的意思?”

    姜洛白点头:“该是如此。”

    父女二人又商议了进京事宜,姜滢便告退回了银霜院。

    姜滢离开一刻钟后,姜洛白才走到桌案前拿起昨夜写好的休书,和一本族谱离开书房。

    姜洛白先去了寿宁堂。

    屏退下人后,姜洛白便砰地跪在了老太太面前,重重咳了一个头,痛声道:“儿子不孝。”

    老太太下意识想要起身,但随后意识到什么她便又缓缓坐了回去,眼睛逐渐湿润。

    “决定好了?”

    姜洛白一怔,抬起头复杂的看向老太太:“母亲,您…知道了?”

    老太太苦笑道:“知子莫若母,我如何会看不明白。”

    姜洛白喉中涌起一股涩意,颤声唤道:“母亲。”

    老太太抹了抹泪,勉强扯起一抹笑,起身将姜洛白扶起来:“你…可是托了齐家旧交的关系,可会连累人家?”

    姜洛白顺势起身扶着老太太坐下,躬身回道:“母亲放心,调任是辗转几方才成事的,儿子进京后不会与他们来往,定不会牵连他们。”

    “那就好。”老太太深吸一口气,拍了拍姜洛白的手:“我知道你放不下,母亲无法拦你,也拦不住你。”

    “岁岁那僵脾性,跟你如出一辙。”

    姜洛白一顿:“母亲…”

    “我也知道。”老太太笑了笑道:“起先我确实当岁岁是因离家多年,淡薄了亲情,但现在我想明白了,岁岁啊,在筹谋着为她母兄报仇,她怕有个万一,又叫我们伤心一场。”

    老太太说着,声音已带着几分哽咽:“她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了这么多年,苦了这孩子了。”

    姜洛白动了动唇,没吭声。

    “也罢,以后有你护着,总要好些。”老太太叹了口气,眼中带泪,笑看着姜洛白。

    姜洛白微微哽咽,缓缓跪了下去。

    他从怀中拿出族谱呈给老太太:“母亲,这本族谱请您务必收好。”

    老太太盯着他手中的族谱,一瞬间便明白了什么,她身子一僵,颤抖着手接过来。

    “儿子已将祠堂的族谱换了新的,上头没有儿子与岁岁的名字。”姜洛白声音发颤道:“若是…若是当真出了祸事,它或许可以保姜家。”

    老太太捏着族谱,泣不成声。

    “若儿子能带着岁岁回来,母亲再将这本族谱换回去。”姜洛白说罢重重将头磕在地上,带着哭腔道:“儿子不孝。”

    老太太强压着未哭出声,许久后她才将手放在儿子头上,哽咽道:“你且安心护着岁岁,母亲等你们回来。”

    “母亲。”

    姜洛白再也忍不住,跪着上前将头埋在老太太膝上,痛哭出声。

    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不知为何,却带着几分落寞与悲悯。

    一个时辰后,姜洛白才离开寿宁堂,去了素云院。

    周氏看着桌上的两封休书,放在膝上的手紧紧攥着绣帕。

    “你与母亲留在苏州,若我们能回来自是最好,若回不来,你与罗姨娘便可凭休书归家,另寻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