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国子监开组会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4章 局中人(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方才皇后来过?”

    庄良玉正出神, 萧钦竹便步履匆匆而来。

    她微微偏头,打量着萧钦竹略带匆忙的神色,眼中有疑惑。

    她在想萧钦竹会不会知道这些前尘旧事。

    萧钦竹脚步慢慢停下, 站定在庄良玉身前,黑亮的眼中流露不解, “何事?”

    庄良玉收回视线,默不作声地将方才江皇后送来的香盒递到萧钦竹手中。

    在看到香盒的那一刻, 萧钦竹面色瞬间阴沉,眼里甚至充满了戒备与排斥。

    这坐实了庄良玉的猜想,萧钦竹对这些兴许是知晓一二的。

    萧钦竹将香盒接过,用力攥在手中, 垂眸时思绪翻涌。

    他眉头紧蹙,想要将庄良玉揽进怀里, 可在宫中, 动作又要有所顾忌,于是只能拉住庄良玉的手。

    即便如此, 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仍引来无数宫人隐秘的视线。

    庄良玉却不管不顾地凑上前,轻声耳语:“我想走。”

    萧钦竹也想带庄良玉走,可没有圣旨, 谈何容易?

    “好好养伤, 我会尽快带你离开。”

    萧钦竹扶正庄良玉的身子,“我将夏荷带进来了,她正在外面候着。”

    庄良玉眼中微亮, 直接喊道:“夏荷!”

    夏荷提着裙角快步进来,一见到庄良玉, 泪水便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 哭得庄良玉还要费力安慰。

    见她要抬手帮忙擦眼泪, 夏荷瞬间收住眼泪,身材细瘦的女子站在庄良玉身后,像是一个坚定的战士。

    起初庄良玉还觉得待在绣鸾阁中不问世事,难得清闲。但不过是一个不明来路的江皇后,便让她难得安静的心里泛起焦躁。

    庄良玉好奇心不重,但她很反感这种被人蒙在鼓里的感觉。

    萧钦竹还在握住她的手,庄良玉深呼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呼吸间带动背部的伤痕,疼痛确实让她重新找回理智。

    丝丝缕缕的疼痛顺着脊骨蔓延,时时刻刻都在提醒她小心行事,一步行差踏错,可能就是掉头的危险。

    但宫里人多眼杂,庄良玉什么都不能说,便只是握着萧钦竹的手,有一搭没一搭地捏着。

    她问:“家中如何?”

    昨日萧夫人刚来看过,就是不知道她那个不能进宫的老爹眼下境况如何。

    “庄先生已经知道了。”

    庄良玉错开眼神。

    “庄先生很生气。”

    庄良玉垂下了头。

    “父亲甚是担心,几次三番请命想要进宫探望。”

    庄良玉想起方才江皇后提及的故事,她抬头问道:“你,知道这里曾经住过谁吗?”

    萧钦竹的沉默再次印证了庄良玉的猜测,她的声音飘忽,颤抖问道:“是跟我有关的人,对吗?”

    萧钦竹默然颔首,肯定了庄良玉的答案。

    如果说她是穿进了一本书里,这本书讲了赵衍恪与左仪灵的故事,那么现在,笼罩在她头上的阴影并非来自这对恋爱谈得惊天地的男女主。

    而是来自故事中语焉不详的上一代人。

    与自己父母是旧友的卢承锦将军,奇怪的郧国公府,与母亲渊源颇深的江皇后甚至是顺德帝……

    庄良玉头一次觉得,比起所谓的男女主而言,好像上一代人之间更为风起云涌。

    ***

    庄良玉在强迫自己冷静中又熬过了三日,如今她身上的伤口已经愈合,只等最后一层痂掉完,便能恢复如初。

    今日绣鸾阁谢客,不允许任何人来探望。

    不仅如此,外面还加了守卫,像是想将这里围困起来。

    庄良玉只好当做自己不知晓这些暗流涌动,仍没事人一样由宫女搀扶着散步行走。

    庄良玉起床不久,便被请去了老太后宫中。

    老太后住在坤舆殿,从绣鸾阁过去,几乎要穿过半个后宫。

    庄良玉就这样忍着后背的疼痛,一路接受无数宫人审视、好奇的视线。

    有的来自妃嫔,有的来自皇室子女,也有的来自好奇而冒犯的仆从。

    总归她是这偌大宫城里的外人。

    老太后是以设宴的名义邀她到坤舆殿,一路上,庄良玉想了许多可能。

    也许老太后会给她一个下马威,含沙射影,一顿敲打。也许老太后会对她态度热络,也准备将她利用一番。

    不论如何,在这座宫城里,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都有目的,没人会做徒劳无功的事。

    ……

    先前在金玉宴时,她见过老太后。老太后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但气势锐利,岁月只带给了这位老太后馈赠,一点也没有带给她衰老。

    坤舆殿恢弘气派,风格更为庄严肃穆。

    这次没有金玉宴时同行的其他女眷,庄良玉觉得自己仿佛即将掉进狼窝虎穴的羔羊一般无力。

    老太后……

    这位太后,与玄祖皇帝一起自贫乏起家,携手奋斗,打下大雍偌大疆土。

    为玄祖皇帝生育四个儿女,抚养了五个孩子长大。

    顺德帝便是过继到老太后名下。

    据说,连大雍朝不似其他王朝那般采用序齿排班的方式排定皇子皇女们的顺序,也是因为老太后与玄祖皇帝的第一个儿子曾在战乱中夭折。

    为了记住这位死去的皇子,玄祖皇帝特改礼法,将这位皇子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