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只想要GDP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95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想通了这一节, 剩下的事情便都顺理成章了。

    皇帝不在乎后继者是?否仇恨自己?,不在乎死后身边人是?否会因此遭到清算,但是?大多数君主——尤其是?在位时励精图治, 将国家治理的欣欣向荣的,注定会在史书上留下相?当正面评价的英主,都是?很在乎身后名的。

    用这个来?反制他, 一制一个准儿!

    嬴政随从皇帝近侍前行,空间里其余人则摩拳擦掌,争取编造一个能第?一时间就让皇帝眼前一黑的谣言出来?。

    到了皇帝处, 自有近侍前去通禀,不多时,又来?传话:“陛下令殿下入内觐见。”

    嬴政神色自若,拾级而上, 入内之后, 便见皇帝身着常服,半个身形都隐藏在烛火之后, 神情难辨。

    而玉阶两侧,自有几位近臣、宗亲列于其下,见他入内, 纷纷将目光投来?。

    嬴政视那些探究的目光如无睹,近前去向皇帝行礼之后,又被赐座。

    说起来?, 这好像是?他们父子之间第?一次面对面的言谈。

    不过此时此刻, 双方都没有为此产生尴尬的情绪。

    皇帝开门见山道:“你好像看?过很多不同教派的典籍啊。”

    嬴政道:“这不正是?陛下修建弘文阁的目的吗?”

    皇帝微微一顿,继而道:“你是?墨家的信徒?”

    嬴政摇头道:“不是?。”

    皇帝又问:“那是?法家?”

    嬴政再度摇头:“也不是?。”

    皇帝便哼笑起来?:“总不能是?黄老吧?”

    嬴政又一次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也不是?。”

    他没有让皇帝继续发问, 而是?掌控主动权,率先开口:“陛下以为, 信奉亦或者采纳某一家的学派,是?为了什么?呢?”

    皇帝毫不犹豫的给?出了答案:“当然为了强国,继而称霸天下!”

    嬴政遂道:“既然如此,信奉哪家学说,重要吗?”

    “您任用出身法家的江茂琰变法图新,又将墨家钜子之女嫁给?当时最有可能承继周国大位的皇子,这两种行径,难道互相?矛盾吗?无非都是?为了达成那一个目标罢了。”

    “既然如此,”他微微耸一下肩:“又何必介怀于我是?哪家门徒?”

    皇帝斩钉截铁道:“因为一个国家想要走向强盛,必须要有一种占据主流地位的思想!我为周国选定的思想主宰,是?以法家为主,墨家为辅,若你当政,又当如何?”

    嬴政略加思索,道:“大抵是?儒皮法骨,兼以百家吧。”

    皇帝有些危险的压低了声音:“听起来?,跟你大兄的主张有些像呢。”

    嬴政摇头道:“南辕北辙,迥然不同。”

    皇帝的想法同他前世其实有些接近,故而嬴政能够看?到当世十?年,乃至于二十?年之后的不足。

    因为这条路他早已?经走过,他很清楚路的尽头是?什么?。

    “对于君主而言,儒家和?法家,又有什么?不同?而诸子百家中的其余派别,又同这两家有什么?分别呢?不过是?要取我所欲者为我所用罢了。”

    嬴政有条不紊的道:“以十?年前之周国来?看?,需要的是?强国,便当用法家重刑,坚以墨家为辅,用纵横家作为使者游说他国,待到灭亡诸国之后,便当以法家为骨,儒家为辅,强权之后,施加恩义以宽抚四?方。而天下乱战之后,百姓凋敝,农田荒芜,又要以黄老当政休养生息,与民休息……”

    皇帝不置可否:“你看?得倒是?很远,只是?世事变幻莫测。能否用儒家来?安抚四?方,朕不知道,能否用黄老来?恢复民生,同样?是?未知之事。”

    “但朕用法家强国,使我大周屹立于诸国之首,这确实切切实实做到了的,既然如此,又为何要贸然改换治国的思略,去走一条不知道结果的路?”

    嬴政:乐。

    皇帝怫然不悦:“你笑什么??!”

    嬴政于是?就将脸上略带嘲讽的笑容收敛起来?,正色问道:“您需要我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辩驳吗?”

    皇帝冷冷道:“讲!”

    嬴政于是?就怀着一种奇妙的嘲弄,徐徐道:“我听说,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的礼制并不相?通,但它们却先后称王于天下,春秋时期前后五个强国的法制不同,却能称霸于诸侯。所以聪明的人可以创造法度,愚蠢的人却只能固守法度,贤能的人变革制度,无能的人只能受制度的束缚……1”

    跪坐在下手的某位宗亲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迎头被皇帝扫了一眼,立时停住,噤若寒蝉的垂下眼帘。

    皇帝冷笑一声:“这是?朕决意变法之后,向周国臣民降下的诏令,你倒是?通读的很透彻。”

    嬴政微微垂首,神态谦和?:“还?好,还?好。”

    又说:“您毅然变法的时候,用这套说辞来?说服别人,怎么?如今却反而要后来?人劝说您变通呢?百家能够开宗立派,总是?有其可取之处的,譬如儒家与法家势同水火,可他们所追寻的道义之中,难道便没有相?通之处吗?”

    “《商君书》定分第?二十?六有讲,主管法令的官员必须通晓法令,如若其治下的官吏和?百姓向其询问某条律令,必须清楚的做出解释,并且将这件事情记载下来?:百姓何时发问,官员何时解答,问的是?什么?,答的又是?什么?。”

    “如若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