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东西南三座大门之前就是燎国东西中三路大军, 在空间距离上,他们很容易就能后撤回援,等慕容雅博攻打城门时, 他们随时可以从后方或者两翼进行包夹,北门就不一样了。
从现在的战场去抵北门非但要绕武神关一圈, 而且武神关北门原本是为了防着燎人和其他草原部族, 当年金骨太玄攻打武神关时,第一时间就是毁坏了北门的城墙和防御线, 迄今为止虽有修复,但跟南门和东西两座大门比较起来, 防御相对松懈, 他们自己人不用防着自己人。
慕容雅博选择北门就是充分抓住燎人的弱点, 同时也发挥了宁军的人数优势——当他带领多出来的十多万部队向武神关北门发起进攻, 在前方战场鏖战的燎军能坐视不理吗?
不能,燎军绝不会允许北门失陷,就像宁军不允许行在大营后方失陷, 所以才安置李良弼的一整个御营右军在后方防守。
所以,燎军收到慕容雅博攻打北门的消息, 一定会有部队回援, 一旦燎军从前方战场回撤,萧庆宁那边的危局就算不能彻底解决, 也会大大减少压力, 慕容雅博这是活学活用了一招围魏救赵, 他没有正面去救萧庆宁, 而是打燎人的七寸, 这么做也能起到救援萧庆宁的效果。
而他当然不仅仅只是为了救萧庆宁, 围魏救赵的重点除了一个“救”字, 后面还有一招“守株待兔”,趁着敌军回援时在半路设伏,围点打援,将回来援救的敌军全部吃掉。
慕容雅博让岳芝带人去冲失朵那思和伊稚合速是为了什么?
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南云霁后军的压力,同时也让岳芝在伊稚合速和他的东路军面前露脸,如此一来,当北门遭受合围的消息传到伊稚合速耳中,他再看岳芝带人往北门方向支援的时候,他就有足够的理由领兵来追杀岳芝这个死敌了!
事实上,伊稚合速没这么容易上当,但他还是上当了,或者说他不是上当,而是必须这么做。
当他发现岳芝又带三万骑兵来冲他的军阵,接着收到慕容雅博进攻北门的消息,他第一反应自然是回援北门,这时,他的做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东路军一分为二,他和失朵那思两人分兵去救,问题在于,失朵那思现在是东路军主帅,接到的任务是攻击宁军右翼,也就是打掉南云霁的御营后军,如果他们要分兵,失朵那思这个主帅自然不能动,只能由伊稚合速这个副帅带兵过去。
再加上伊稚合速对岳芝的执念,当他发现岳芝帮了南云霁一把之后直接往北门方向转移,他就有了无比坚定的理由去追岳芝。
从实际战局分析,伊稚合速这么做没有错,别说他们东路军,就是西路军和中路军收到慕容雅博偷袭北门的消息,他们也要分兵来救,而且这原本就在燎军的考虑范畴之内——慕容雅博不是让李良弼的右军在最后方防止燎人偷袭么?穆如山阙和哥舒夜也留了部队在北门防止慕容雅博偷袭,也就是说,他们留在北门的兵力具有一定的规模,就算慕容雅博带十多万人来打,一时间也不可能打出结果,只会陷入鏖战。
这时,燎军在前方战场的东西中三路大军分兵包抄,在北门那一带对慕容雅博进行里外夹击,说不得就能围猎到一条大鱼!
故此,伊稚合速无论是出于个人恩怨还是宏观大局,他都有理由去追岳芝。
只是他没考虑清楚,在燎军三路大军之中,谁都可以分兵,唯独他不能,在慕容雅博和岳芝的计划里,北门从来不是第一目标,他们进攻北门的目的是给萧庆宁纾解困局,在这个基础之上,再从燎军的动态变化之中寻找战机,他们的第一人选就是伊稚合速!
在慕容雅博和岳芝的视角里,燎军分兵到武神关北门救援无非会派三个人过来,第一个是中路军的金骨阿隼那,第二个是西路军的哥舒夜,第三个就是伊稚合速,这三个人里边谁最好打?
伊稚合速就是那个人,在战场上,慕容雅博和岳芝就是挑软柿子来捏,他们可以是孤胆英雄,也可以是军事谋略家,他们总能选择对己方有利的最优解。
于是,当伊稚合速带领五万精锐撤离前方战场追逐岳芝,当他越过了武神关东城门这条红线(如果不过去,他就算被伏击也能往东门退回武神关内,所以必须等他过了东门),岳芝的军队猛然回头,于此同时,北门那边慕容雅博分出来的三万骑兵脱离北门战场,从后方接应过来与岳芝的三万人合成一支高达六万人的骑兵方阵!
其实伊稚合速在发现岳芝回头的刹那,他大脑中的大量神经瞬间跳动,多年的军事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让他嗅到一丝危险,战场上中计了倒在其次,最怕中计之后方寸大乱,伊稚合速显然不是会慌乱的人,他迅速反应过来自己面对的是慕容雅博和岳芝这两个军事天才,慕容雅博和岳芝会让他如此轻易前后夹击吗?
就根据这一点,伊稚合速果断判定前方有诈,他急令前军改做后军,中军和后军部队随他往武神关东门方向撤退,事实证明他这么做是无比英明的选择,能在如此关头做出如此判断,伊稚合速已经是随机应变的将领典范,但就在他下令大军行动的那一刻,前方从北门战场过来的三万骑兵与岳芝的部队“混合”在一起,还有部分前锋部队迅速从更东边封锁了伊稚合速东向的去路,当伊稚合速再要退回东门时……
他没有退路了。
前面岳芝亲自带兵帮南云霁解围是为了什么?
他帮南云霁的后军打开一个口子又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让南云霁的后军能突破一部分出来,提前到武神关东门进行封锁,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