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 萧庆宁召集将领进行军议,她们这边以裴定方和宋淳这两个御营元帅为首,主要将领是陆巡、左胜、裴纶、沈玄、岳璃、皇甫华玉、崔思慕以及幽州卫军都指挥使和各军的将军, 这次军议也把新任的幽州布政使以及大名府知府等文官叫了过来,因为这注定是一场消耗战, 后勤线要用这些官员发动整个幽州百姓支持。
慕容雅博肯让萧庆宁过来冒险, 让对这边的将领配制、兵员数量以及后勤补充就有足够的信心,别的不说, 在军队人数和后勤补给这两点上,萧庆宁她们是绝对不输燎军的,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她们这个临时组成的将领班子要面对燎国最为厉害的两个智将, 把她们放到哥舒夜和穆如山阙面前, 实在有点“将门弄斧”了。
因为纵观她们这些人, 除了裴定方有资历”跟哥舒夜和穆如山阙相提并论之外,便是宋淳都不够资格的,宋淳的年纪和慕容雅博差不多, 但慕容雅博和岳芝初出茅驴时,宋淳还在燕州读书, 他真正上战场实战是在这三四年间, 之前一直跟慕容雅博在燕州练兵。
说起来,其他将领, 在资历上能跟哥舒夜和穆如山阙不相上下的, 倒是岳璃。
当年她带岳芝上战场时, 那是亲自跟穆如山阙、哥舒交过手的, 要论勇武, 岳璃发起狠来不输岳芝, 岳芝那一套很难说不是受到她的影响。
左胜资历是够了, 可让他担任一军将领总差点意思,跟穆如山阙和哥舒夜更是不能比较。
当然了,评价一个将领是否优秀光看资历是不恰当的,资历这个东西更多是跟名望钩挂,慕容雅博能把宋淳安排到通天阙来,本身就是对宋淳领兵才能的肯定,便是萧庆宁把陆安国御营左军元帅这个职位交给宋淳,也是慕容雅博给萧庆宁的建议,而且陆巡自小受陆安国提点,长于军中,成于军中,领兵才能自是不差。
再说兵力,这倒是她们的优势,她们的部队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裴定方的十万御营中军;第二是陆安国留下的御营左军家底,加上宋淳的燕州卫军和陆巡自己的淮州卫军,得益于陆安国用自己的性命保住了这三个军的主力部队,因此通天阙失守,这三个军的主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现在被萧庆宁临时合编成为新的御营左军,人数有十二万,第三就是萧庆宁的五万巾帼军。
如果再算裴纶的一万京卫营,沈玄的骁骑卫,左胜的从三州一郡招募的旧军,幽州本地的守军,那么她们囤结在朱仙集就有三十多万部队,燎军那边虽然是东西两路大军集结,但失朵那思和伊稚合速的东路军年前已经被萧庆宁这边打减员过一次,且哥舒夜和穆如山阙的西路军还是留了部分在彰泰城北面以便接应金骨乌虎,所以燎军最多是二十五人左右。
这些明面上的数据,双方主将基本上都能做到心里有数,战场上的决胜因素,兵力只是其中一部分。
“我们的任务是守住朱仙集三个月,守住三个月等京城御营新军来,或者等慕容雅博和岳芝那边打出结果,这中间,除了守城,其他我们什么都不做,在哥舒夜和穆如山阙面前,我们不寻求主动进攻或者发兵奇袭,便是遇到再好的机会也克制主动出兵,这就是我的态度。”
大营中,萧庆宁照例先说话表明她的态度,她这个说法也是从金阳府来之前,慕容雅博千叮万嘱过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她们中哥舒夜的诱兵之计,就像年前岳芝引金骨别术出城。
对于萧庆宁的说法,终将领自然赞同,慕容雅博让裴定方这个老成的御营中军元帅过来,就是为了保证他们对哥舒夜采取守势而不得贸然出击,因此,萧庆宁说完之后问终将的意见,皆无人反对,反而是轮到她们听取宋淳和陆巡的汇报,介绍朱仙集周边的防御地形,讨论如何在朱仙集周围加强守备,以避免被哥舒夜抓住防御上的纰漏。
那么,这次军议的时间并不长,却就此达成统一意见,萧庆宁麾下三十万军队只守不攻,守住三个月。
于是萧庆宁抵达朱仙集的第二日,大宁守军开始以朱仙集为中心构筑铜墙铁壁,在得知萧庆宁亲临朱仙集,加上幽州文官的宣传动员,数十万幽州百姓,包括旁边燕州和山海郡的百姓自发过来提供劳动力,运送军粮,制造军械,开山挖石……一时间,朱仙集变成了第二个通天阙。
燎军那边,同样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攻城准备了。
他们重新挖通了通天阙的三重城门,打通了和蒙州的通道,穆如山阙带过来的西路军以及伊稚合速的东路军得以全部从门外进关,在通天阙内外驻扎了二十多万大军,他们显然下定了攻取朱仙集的决心,开始强行征召蒙州、连州、辽州和武关郡甚至是他们燎国的百姓充当民夫,在通天阙和蒙州之间连成了一条壮观的补给线。
显而易见,为了应付萧庆宁的阳谋,哥舒夜和穆如山阙做出了长时间鏖战攻城的决定,这对双方来说,注定是一场极为惨烈,极为难熬的城池攻防战,从这个实际出发,哥舒夜那些所谓的计谋和心机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他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切切实实打正面战场,把朱仙集打下来,把慕容雅博和岳芝困死在连州!
前面说萧庆宁在冒险,慕容雅博在冒险,哥舒夜又何尝不是在冒险?他们东西两路大军跑到朱仙集来,把金骨乌虎和金骨阿隼那留在金阳府北面面对慕容雅博和岳芝这两个人,其实他们是跟慕容雅博和岳芝做了“风险置换”,亦即,他们在朱仙集打萧庆宁,慕容雅博和岳芝在金阳府打金骨乌虎,双方都在拿各自的皇帝做底牌。
所以,这就要就看他们和慕容雅博谁做得更好,双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