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状元后扶持长公主登基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7章 将相和(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舒夜不杀他,给他封一个燎国礼部尚书干养着,他死也不是活也不是,无颜面对列祖列宗,一阵思索,说道:“陛下厚爱臣感激涕零,既如此,犬子自小得臣教导,现在京兆府兵曹司任兵参军事,虽不甚好读书,为人还算机警(阴损),臣在燎国炎都有些眼线,都是由他传递消息,此事臣可在京城谋划,犬子带人随使团赴燎,两边遥相呼应。”

    人家连亲儿子都舍得送出去,萧庆宁就不能不肯定这份决心,说道:“既如此,此事朕准你去办,另外内务库在燎国的商号也有可信之人,朕一并交给你父子,此事若有成效,你父子二人当居大功。”

    章丰饶道:“臣不敢居功,只盼陛下攻破燎国炎都之时,准臣亲自监斩哥舒夜!”

    萧庆宁:“……”

    看来除了慕容雅博之外,哥舒夜还得罪了一个不该得罪的人。

    不过关乎暗线,出于保密规则欧,就算是内阁议事也不能多谈,萧庆宁便道:“晚些时候带你儿子一起来见朕。”

    章丰饶拱手领命。

    说完礼部便剩下吏部的方希直和都察院的齐肃岳。

    方希直想说的话都被前面的王延年和崔固安说尽了,吏部无非是用些贤能的官员,杜绝卖官鬻爵,都察院负责监察百官,弹劾诸事,是朝堂的清流,与前面所言的政治清明有关,但齐肃岳和翰林院的赵公明是清流中的清流,他能坐在这里而没有对萧庆宁进行指摘已经谢天谢地,想要他出点什么主意是不可能的。

    而萧庆宁其实也没想着要听他说什么,把他叫来无非是给清流派文臣一个面子,臣无情她君就没有意,彼此彼此。

    那么这场第一次准内阁议事的谏言阶段就算结束,后面再问慕容雅博一些燎人近来的动向和北边的具体形势,请左王右崔和各部尚书发发表意见,算是文臣武将之间相互交流探讨,事实上,这次内阁议事是十多年来,大宁皇帝一起召见文臣武将,这种朝局在萧庆宁父皇在位时才会出现,故而到了最后,众臣起身拜别,萧庆宁还有最后的话要说。

    “诸卿,朕以武兆定鼎,登基之初便大力整顿军备,但这绝不是说在朕这里就是重武抑文,而是拨乱反正,任何一个朝代荒废武备不行,一味纵容武人也不妥,这些话本不该朕来说,诸位都是饱学之士,应该知道将相和,文臣的对头不是武将,武将的对头也不是文臣,我们的对头在北边。”

    众臣齐声称是,而为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态度,当好文臣武将的“中间人”,萧庆宁特意挑裴定方出来听讲,“裴元帅。”

    裴定方:“臣在。”

    萧庆宁:“你是中军元帅,朕方才那番话你转告下面的将士,朕能体谅他们这些年的委屈,允许他们撒气,但不该找文官们的晦气,朕听说御营好些人在街上见了文官便嘲笑胆小鼠辈,这种情况不可再有,你让他们到通天阙外嘲笑燎人去,不要往自己人头上扣帽子。”

    裴定方直接是跪了下来,垂首道:“臣治军有失,请陛下降罪。”

    萧庆宁挥了挥手:“这点事说不上降罪,你身为主帅却要防微杜渐,不要等到文臣武将再次对立才后知后觉,以前是文臣压着武将,但到了朕这里没有谁压着谁,想要高人一头,到战场上拿军功来换。”

    裴定方道:“谢陛下圣恩,臣回营后必将陛下所言传达诸军,不使我朝文武离心离德。”

    萧庆宁又道:“王崔两位公相,各位尚书大人,裴元帅所言你们听到了吗?这也是今日朕召集你们过来议事的重点,我朝文武理应同心同德,朕没有帮着武将欺负你们文臣。”

    左王右崔与各部尚书垂首称是,崔固安高唱道:“陛下文才武略,深明治国要义,臣等谨记圣训。”

    右崔显然有阿谀奉承的意思,萧庆宁不拆穿她,略一挥手,说道:“甚好,诸卿辛苦,且退下吧。”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