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权倾裙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8章 鹿血(补)(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柳白微其实有些怕闻人蔺。

    那个人他看不?懂, 危险而?莫测,而?聪明人对看不?透的东西总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慌。

    他被赵嫣催促着,回头看了眼, 当即郁卒道:“我如今都成这样了,他能拿我怎么?样?”

    赵嫣叹了声:“不?是?因为你。”

    她明明想清楚了, 面见闻人蔺时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平常心, 把控两人间微妙的平衡。可临到头,她身体下意识的反应却是?逃避。

    柳白微环抱双臂, 觑视赵嫣的神情,拧眉道:“那就是?他欺负你了?”

    赵嫣怔了怔,无奈道:“真不?是?。我是?任人欺负的人吗?”

    “也对,殿下的牙口尖利得很。”

    柳白微稍稍放下心,又小声叮嘱道,“万一他要欺负你,你定要与我说。我如今好歹算你八竿子打不?着的堂兄了,有理?由为你出头的!”

    赵嫣破功一笑, 这么?一岔神,那点懊恼纠葛也随之浮散不?少。

    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没空伤春悲秋,遂收敛神容,重新?整理?好心绪。

    行至长庆门下,见四五个文官拿着一份绢纸聚在一块儿, 时而?指点时而?谈笑,甚为陶然。

    “他们在作甚?”赵嫣好奇问了句。

    柳白微看了眼,嗤道:“多半是?在传阅许茂筠的那几首诗。那诗虽工整漂亮, 却力量不?足,颇有些脂粉气, 哪里值得这般称赞。”

    赵嫣知他不?服,笑道:“你比他有才,为何不?亲自上?场?”

    本朝经筵重在选贤,按照旧例每讲完一课后,皇子王孙与旁听者会聚集在一处,围绕今日?讲官所论述的内容习字或赋,交予皇帝与讲官圈出其中优秀之作,共同评赏。

    这是?一个能被天子看中的极佳时机,故而?许茂筠才会那般削尖了脑袋表现自己,以?盼能被天子重用,一步登天。

    可惜柳白微没动笔,周及又不?屑于沽名钓誉,否则今日?的第一是?谁,还?真难说准。

    “去年在明德馆,我们曾与太子殿下约定,先借春日?恩科入朝,再登仲秋经筵雄辩,力求受天子重视,为将来的新?政做准备……谁承想恩科进士十之八九凭家世录用,而?非才学。殿下也看到了,如今经筵上?站着的都是?些什么?人?”

    说到此,柳白微嗤之以?鼻,“食禄者相互吹嘘,鸡犬升天,我只觉可笑,哪还?有心情作文。”

    柳白微这个人有些少年傲气,然说得未必不?是?事实。

    赵嫣道:“所以?书上?常说,有贤臣不?如有明君。”

    “谁说不?是??日?至黄昏,便?有阴晦;人至中年,难守清明。若是?太子殿下还?在……”

    顾忌宫门将近,柳白微适时止住了话茬,抱臂思忖许久,方决定道,“不?行,即便?只余我一人,也需奋战到底。后日?经筵,我得想想写点什么?,压一压许茂筠的风头。”

    赵嫣连连颔首,鼓励道:“那柳爱卿加油,靠你了!”

    两人如同道好友般拉闲散闷,各自会心一笑。

    长庆门下,赵嫣悄然回首,晚风穿过门洞,灌满她的衣袖,黄昏下满地?金红,并不?见闻人蔺的身影。

    一时不?知是?空落还?是?松气。

    “殿下?”柳白微唤了声。

    赵嫣回神,与柳白微穿过长庆门,各自上?车离去。

    经筵两日?一开,八月十四乃第二?讲。

    今日?皇帝不?在,旁听众臣姿态皆稍稍放松。

    其中有两课为魏琰主?讲,一为书,二?为乐,翰墨飘香,琴音流淌,赏心悦目极尽风雅,众人皆陶陶然不?知身处何方。

    赵嫣端坐在一群摇头晃脑的王孙贵胄间,听身后一名襕衫文官手搭在膝头,随着琴音轻轻叩着节拍,与邻座倾身交耳道:“我单知宁阳侯书法一绝,一幅字价值千金,却不?知他鼓琴亦如此好听。”

    “宁阳侯精通音律,最擅长的却并非鼓琴,而?是?吹箫。”

    邻座之人便?笑道,“你若听过他夫人鼓琴,就知何为流水凤鸣,仙山天籁。”

    这点赵嫣甚为赞同。

    她儿时有幸听过舅母与舅舅箫琴合奏,印象极深。可惜经筵之上?并无女子地?位,舅母又心悸多病,鲜少出门露面,想听她一曲怕是?难于登天。

    书乐课过后,便?是?周及主?讲的《周礼》。

    连左相李恪行也拄杖来旁听,顿时殿中殿外的一应朝臣皆起身让路,躬身给这位德高?望重的肱骨老臣让座。

    作为“东宫太子”的赵嫣也起身行学生礼,亲自请李恪行入座。

    两位侍讲交接,周及与魏琰互行文士礼,一名执讲义立于书桌后,一名则抱琴退至席位中,举手投足高?雅至极。

    周及今日?讲的是?《周礼》中“地?宜”之论,有意思的是?,这原是?赵嫣在崇文殿听学时驳过他的论题。

    那时周及并未反驳她的见论,只平静地?说了句:“殿下方才所言,很像臣的一个故人。”

    今日?方知,周及不?是?辩不?过她,而?是?不?屑于逞口舌之利。

    今天的讲课,他以?“地?宜”为切入,旁求博考,讲述了青苗应时而?种、水利应时灌溉及鼓励农耕营造的重要性,田沃则粮丰,粮丰则国盛……最后收束为“开源”二?字。

    赵嫣早听人说过,周及是?名门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