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侠路相逢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八章,又写了两百章过后我终于写到这个梗了。 (43)(第1/11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庄,哪怕他晓得了施鸣野的阴谋,选择与施鸣野决裂,他照样是我们的敌人。依我看,不管郁筝查出怎样的结果,我们今后……怕是都免不了与如玉山庄一战。”

    郁啸松执掌如玉山庄十余年,在庄内威望绝对不低,无论他最终选择哪条道路,大部分郁家子弟都会跟随他的脚步。哪怕有少部分郁家旁系子弟的心向着危兰与方灵轻,一旦郁啸松的立场表明,他们也不敢公开与庄主作对,违抗庄主的命令。

    前不久,如玉山庄与别派弟子起了纷争,造成多人受伤。

    下一次,若再有此类事情发生,而他们还有了庄主的支持,只怕造成的结果便不再只是受伤。

    甚至,闹出人命……

    危兰实在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

    月凉如水,危兰有半晌沉默不语,方灵轻见她又在烦恼忧愁,略一思索,遂绕到危兰身后,双手揽住她的脖子,依偎在她背上,话锋一转,转移起她的注意力:“兰姐姐,你这会儿冷吗?”

    寒冬腊月的夜晚如何不冷?尽管她们身着狐裘,又是习武之人,内功修为足以御寒,然而裸露在外的双手仍不免沾染上夜风的冰凉,抚摸上危兰脖子的一刹那儿,令危兰颈部的肌肤不禁微微一颤。

    危兰当下回过身,握住方灵轻的那双手,带到自己怀里,笑道:“你也晓得冷,还非要拉着我在这山顶上说话?”

    方灵轻笑道:“小孤山景色的确奇特,四面皆是汹涌江涛,吞吐月光,我还从未在这样的山上赏过夜景。”

    危兰笑道:“夏夜的小孤山另有一番意境,更是避暑佳地。如若明年我们不再忙碌,我还与你到这山上赏月如何?”

    两人正闲谈到此,忽又听前方水声中传来一片喧哗,雾气氤氲里船影憧憧。“是挽澜帮的船?”方灵轻奇道,“施鸣野又想做什么?”

    这话落下,才不过片刻,其中一艘船已飞速划到山脚边。危兰与方灵轻从山顶飞身而下,轻飘飘落到船头。

    “怎么?有事吗?”

    “危门主,出大事了。”那船上的挽澜帮弟子脸上满是忧虑,“刚刚我们听说,安庆府城中有倭寇作乱,劫掠了不少百姓。”

    闻得此言,危方二人先是一惊,继而便感奇怪。

    虽说倭寇确是本朝大患,但通常只在沿海一带的城郭出没,今日怎会到安庆府肆虐?

    然而侠道盟子弟,生平向来以行侠仗义为己任,如此大事,谁都不能无动于衷。稍过一会儿,各大门派高手再次聚齐,果然有不少人提出相同的疑问。

    “倭寇?这儿怎么会有倭寇?你们这是从哪儿听来的消息?”

    “这位刘大人——”一名挽澜帮弟子指着人群的陌生男子介绍,“乃是安庆府知事,方才是他来给我们报的信,这会儿也请他来说吧。”

    那男子身着圆领大袖衫,头戴四方平定巾,确是儒生文士打扮,从怀里摸出一张官凭,同时叙述起自己的来意。

    原来就在今日哺时,安庆城中突然闯入数十名手持打刀的武士,在街巷横冲直撞,不但抢走了许多财物,还劫持了许多平民百姓。“打刀”乃是东瀛浪人常用的武器,且那伙贼人互相交流之时口音有异,因此可以确定他们倭寇的身份。

    安庆府多年以来物阜民安,时和岁丰,从无战事发生,乍遇倭寇侵扰,登时惊动全城,普通官兵也绝非他们的对手。无奈之下,安庆知府听闻近日侠道盟在宿松县城东南长江中心的小孤山召开大会,知晓这些武林人士身负绝技,当即决定派下属前来求助。

    “这群倭贼!竟如此胆大妄为!”在场侠士听到此处,无不气愤填膺,“欺我中华无人吗!”

    “可是,他们究竟是怎么到的安庆府呢?”

    “安庆府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之处,而长江又与东海相连,万里江海涛涛,倭寇会潜入安庆府也不是不可能。”

    “但今时不同往日,最近这段日子我们就居住在长江岸边,江上也到处都有我们的船,真有这么一伙倭寇走这条水路潜入安庆府,我们怎么会毫无察觉?”

    “那一边的水域倒没有我们的船只和人马,只不过在那儿登岸,却要走一段极险峻的山路才能进入安庆府,除非顶尖高手,不然怕是有坠落万丈深渊的风险。”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一会儿,遂又有人猜测:“你们还记不记得,四年前也曾有五十三名倭寇,在浙江上虞登岸,一路烧杀劫掠,竟一直杀到了南京城下。”

    “你是说,他们和四年前的那五十三名倭寇是一伙的?”

    “这是一种可能。那五十三人的武功奇高,倘若今日在安庆城中劫掠之贼也个个都有如此武艺,再险峻的路对于他们而言都如履平地。”

    那刘知事对四年前的倭祸也有所耳闻,此时越听越怕,顾不得官民有别,竟向着在场众人俯身一拜,求群豪出手相助。

    “刘大人放心,我们也是大明朝的百姓,抗击外贼本就是我们分内之责。”

    于是乎,明日的武林大会只能暂缓召开,他们暂时放下别事,各门各派选出部分高手,跟随刘知事到了城中,又见到知府大人,向他询问那伙倭寇的去向。

    谁料那知府大人愁容满面,唉声叹气,道入夜以后,那伙倭寇便销声匿迹,不见了踪影。

    若他们是畏罪潜逃也就罢了,偏偏他们还在白日还劫持了十来名百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也与他们一同失踪,现如今不知生死如何。

    这是最令众人担忧之事。

    危兰忽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