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恋惊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3章 仍是少年(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明德站在殿外,望着墙角的一树春桃,轻轻叹了一口气。

    明德自幼就被送进皇宫,陪伴了整整三代的皇帝,他亲眼看着沈钰长大,看着老皇帝驾崩,也看着小殿下与那岐山云公子相遇。

    当年江怜的尸骨寻回了一半,被沈钰亲手埋葬在姑苏。如今云公子葬于姑苏,明德再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不论身心都已是巨疲。

    明明都是些好孩子啊,却频频走在他的前面。无论是江怜、还是轻云公子,都与那些罪大恶极之人毫无关系,偏偏这世间总是好人不长寿,祸害遗千年。

    明德跨步,走到长秋殿外,抬手叩门:“陛下,该上朝了。”

    房门恰在此时被人推开,沈钰身穿正红龙袍,面色如常地走了出来。他淡淡瞥了明德一眼,点头颔首。

    明德蹙眉,连忙跟了上去,但他心底总觉得有些不适,沈钰的眼神一如往日,甚至整夜处理奏折,他若是劝言沈钰注重身体,却被沈钰一句“你要以下犯上么”轻易顶了回来。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沈钰还在姑苏时,甚至尚未返回白玉京,就接到江北边境快马加鞭上奏朝廷的密报,戎卢王携大量牛羊、金银玉器请求来访白玉京。

    虽说发来的‘请求’很是委婉,但密报中却说戎卢的车队早已在日前出发,走了整整三日了。

    沈钰读完了密报,不禁冷笑了一声,攥紧了手里的竹纸,顷刻之间竹纸随着内力的涌现化为齑粉。戎卢此行目的不纯,若不是他刚从户部刮下来些油水用来加紧练兵,恐怕下一次就变成要他这个东梁皇帝亲赴鸿门宴。

    如今户部尚书被抄家,朝廷之上人人自危,无一人敢出言为其求情,人人所做的皆是明哲保身。哪怕陪伴在沈钰身旁经年有余的明德,也只能是欲言又止,不动声色地垂下头,不说不该说的,不看不该看的。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主从这道高墙将他们拒绝在墙外。如今沈钰只相信皇权,年轻的陛下攥紧了皇权,他们的脑袋就只得随着君主的悲喜,一念之间存活,抑或一念之间落地。

    “从今往后,中书省、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行政权归为政事堂。枢密使由沈无愧担任。财权分为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计省三司。望各位爱卿各司其职,莫要再揣着明白装糊涂,勿谓言之不预。”

    “另设白玉司一职,为朕收集情报、侦察、逮捕、审问以及检察百官的职责,百天之内若无弹劾,则立刻撤职返乡。”沈钰顿了顿,“而白玉司的直属长官,即为朕。”

    霎时间群臣众议纷纷,就连身后的明德都抬起头,无声地注视着面前的君主。

    “不论是任何官职,能者居之。无能之辈,摘下头上的乌纱帽,就此离京。”

    沈钰淡淡道:“退朝吧。”

    明德反应敏捷,在一旁高呼:“——退朝!”

    沈钰无声地注视着众官的离去,他坐在王位之上,目光落在明德的身上。这位自他幼年就陪伴在他左右的老人,早已是鬓发雪白,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

    可明德非但没有向他提出返回故乡,候在子孙后代的身旁,尽享天伦之乐的请求,而是尽心尽力陪在他的身旁。

    沈钰望着老人,犹如寒冬般的眼神渐渐柔和了许多,轻声道:“明德,你怀念过故乡吗?”

    明德一怔,点了点头,却又叹息道:“陛下有所不知,老奴曾从河沟里抱出来一个女婴,她若是还活着,东梁的武林美人榜上也会有她的名字的。”

    “东梁是从战火之中崛起的王朝,而老奴的女儿死在了那场战火之间。在那场战争中她的身体被火药炸得四分五裂,有时候闭上眼,在梦中看见了她那小小的、肉块分崩离析的身体。”

    “老奴离乡太早,故乡在老奴的眼里,已经是个陌生的城了。年纪大了,即便怀念故乡,也不过是盼一个落叶归根。若真说思念谁,最思念的还是老奴那死在战乱之间的女儿。”

    明德不曾与人提起过这段将要同老人一起埋进棺材的隐秘过往,老人浑浊的眼底掠过一缕暗不可见的微光,似乎如释重负:“若非陛下开口询问,我怕是要将它连同我那死去的女儿,一起带进了棺材。”

    沈钰似是不为所动,他无声地起身,踏出宫殿。天色依然漆黑,天边却被破开一道裂缝,黎明即将降临。

    “陛下,西域使团已经在城外等候了,护城军的人就在殿外。”

    玉叶踩着树杈,轻盈跃向地面,两人的对话便由此终止,“陛下,要放他们进城吗?”

    沈钰颔首:“既然来了,那就放他们入城。玉叶,告诉无愧,要他带领禁军加强戒备。太后宴上东梁送出了二十万粮食,如今看来,他们嘴上说着却之不恭,却又不仅仅满足于储备过冬的粮食。”

    玉叶立在殿外,俯身行了一礼,转身离开皇宫。

    “明德,把七公主唤来,”沈钰神情微冷,转身缓步走回王座,平静地道:“识其面未必识其心,朕的皇妹,也该亲眼见识下这些豺狼虎豹,瞧一瞧他们的真正目的。”

    明德一凝,低声道:“陛下的意思……是要七公主,一介女子,正式参与政事?”

    老人不可思议,他辅佐了三代皇帝,却从未见过女子参政,哪怕是出身即是皇室,受万人注视的公主。戎卢的公主只有在和亲的时候,才会被人们所重视。

    东梁与戎卢相比,已经算是宽容明治。东梁的女子可以入读书院,可以排兵布阵,带兵打仗,但女子议政却是从未见过。

    “英雄不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