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乱世做纨绔君主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1章 同乡(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近黄昏时, 在这座无名府邸地处的荒郊,与地面相接的天际红得似火烧。

    院落的墙很矮,不似皇宫的高墙。

    斑驳的红柱上映出余晖的碎影, 院落也被罩在暖红色之中。

    韩迦南轻捋白色长须, 眯着眼在院落中生得最茂盛的野草堆里寻了半晌,忽的眼眸一亮,从草堆里摸出一坛没开过封的酒。

    他单手抱着酒走到谢宣身边,谄媚般笑道:“老乡,喝酒吗?”

    谢宣摇了摇头,轻声应道:“我喝不惯烈酒。”

    过了半晌, 谢宣又问道:“你每回来这里, 就是为了喝酒?”

    “非也。”酒坛被放在石桌上,韩迦南摇了摇头, “我来此处,不只是为了喝酒。”

    府邸内已经被清扫过一遍, 周侧的灰尘味薄弱了许多。

    春寒未褪,谢宣在肩上多披了一件大氅,坐在石凳上。凳上垫靠了一件陈元狩回客栈取回来的旧衣袍。

    说来也好笑, 他等在这里, 是在等陈元狩做好饭。

    他们在这等了一天, 都不曾吃过饭。

    于是,陈元狩跑了趟客栈, 又在街市上买了米和菜。这座府邸清扫干净后, 在灶房里生个火做饭也称不上难事。

    谢宣今日连早膳都没吃,下了早朝后, 他便跑来了这座空落落的府邸, 每日清晨都要按时给他送早膳的宋箐, 今日也应当吃了趟不得以的闭门羹。

    于是乎,又过了些许时辰,他们三人在府邸的客堂里吃了晚膳。

    谢宣比平日里吃得多了些,不知道是否是太饿了的缘故,他甚至觉得陈元狩简单做的这几道菜,比他在皇宫里吃的那些山珍海味要好吃许多。

    等到吃完饭,陈元狩出门喂马,留了谢宣与韩迦南单独待在客堂里。

    “老乡。”韩迦南往吃过饭的空碗里倒了碗酒,问道,“你当真不喝酒?”

    谢宣摇了摇头,“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

    “有个做皇帝的老乡是我的福气。”韩迦南拿起碗,烈酒入喉,一口气随之叹出,“尽管问便是,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何时来到这个世界的?”

    “说来丢人。”韩迦南笑了笑,“我如今五十五岁,也在这个世界待了五十五年了。”

    谢宣心头一跳,神情怔愣着意欲发问,“那你为何……”

    “为何这么落魄吗?”韩迦南摸了摸白须,边笑边摇头,全然没了白日时泼皮耍赖的模样,“老乡,这世上许多事,容不得人去改变。”

    谢宣不理会这句玄虚的言语,“你还能记得多少书里的内容?”

    “谈不上记得多少。”韩迦南凝声道,“我只是一件都不敢忘记。”

    “我年少时每日每夜都在想,想着如何把家道中落这道劫抹消,可到了后来,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也就容不得我再去想了。”

    韩迦南放下碗,碗里倒满的酒已经见了底,话语间,他拿起酒坛又倒一碗。

    “其实对我来说,做个神神叨叨的乞丐也未尝不好。”

    “有什么好?”

    世事变迁难以预料,所以谢宣不觉得韩迦南所言是荒谬的,可仍旧对他的最后一句话感到不解。

    韩迦南道:“这座皇城里没人想认识一个举止疯癫的老乞丐,我不用去认识新人,也就有时间去思念旧人。”

    谢宣神色微动,“旧人?”

    “我有个死去的故友,他姓元。”韩迦南沉声道,“而这座连门匾都被拆去的府邸,曾经也姓元。”

    “他……”

    韩迦南继续道:“他与我们一样,却也不一样。”

    室外昏了半边天,客堂里点的两盏蜡烛的光芒显得微弱了许多。

    谢宣虽与韩迦南隔得不远,可对方的半边侧脸都隐没在了昏暗里,另半边脸稍映出些烛火的光芒来,显得他面上的神色更加令人难以看懂。

    “有什么不一样?”

    “我的这位故友,平生只有两个爱好,一是习武,二是喝酒。他在皇城里名动一时,皇城里的姑娘个个偷偷心悦于他。”

    韩迦南并未正面回答谢宣的问题,只自顾自把话说了下去。

    谢宣追问道:“韩先生的故友叫什么名字?”

    “小皇帝,你不会认识他的。”韩迦南变换了对谢宣的称谓,神情里透露窳系着若有若无的自嘲,“皇城与皇宫里,多的是像我这样怯懦无能的人,记得他的名字却避之若浼。”

    “他叫什么名字?”谢宣把语气加重,把这个问题再问了一遍。

    韩迦南现在所说的这段话,像是能把他先前从不同人口中听到的不同话串联在一起。

    “在说出我这位故友的名字前。”韩迦南问道,“皇上能否听我说段故事?”

    谢宣点了点头,眼下的事对他来说无比重要,他并不着急回到那座消息闭塞的宫殿。他能感受到韩迦南的语调比先前认真了许多。

    既然对方是要与他认真交谈,他当然也愿意做一个优秀的聆听者。

    “我的这位故友,他造过反,打过许多胜仗,他在及冠前就做了大将军,能与皇帝称兄道弟,直到稳固新朝局面的最后一仗,他的队伍打了败仗。”

    “朝廷的文武百官上书启奏,信口雌黄地污蔑当朝大将军鬼迷心窍与敌军私通,起了谋反之心。”

    “官员联合上书施压一个新上任的皇帝,眼前足以一手遮天的权势终究胜过了年少的交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