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有这么一句话, 研究生只有考上的那一天和毕业的那一天最快乐,叶白如今对这句话深表赞同。
二月下旬初试成绩出分,他们学校今年只招收三人, 他很幸运地排名第三,如果复试也发挥正常的话很大几率能上岸。
复试时间安排在三月下旬, 叶白惊喜地发现面试老师竟然是自己本科时的毕设导师,他们的关系还不错,这下上岸的把握更大了。
等复试成绩出来后,确实如他所料成功被录取。
第二天学校便开始双选, 叶白在申请表中填写了他最喜欢的导师的名字。这个导师在学术界有一定地位,教学能力很强,但她很严格,非常严格,这就导致同学们对她是又爱又恨。
不过叶白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他相信自己可以达到导师的要求, 并且下定决心要在这三年内做出点成绩来。
然而等真正开学后, 他才知道自己多么天真, 这位导师简直就是魔鬼啊!
她每周布置三本书,不止有中文还有外文, 而且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
她的课题组每周都要开组会, 还要做ppt展示自己的见解,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辩论。
此外还有学术训练, 要求阅读英文文献并做文献综述,然后督促他们发小论文甚至会议论文和中文核心期刊。
要知道他们还要上专业课呢, 偶尔专业课老师再布置几本书和小组作业, 那简直就是灾难降临, 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合眼都做不完。
开学一个月叶白都没时间回家, 杭子穆一开始还又哭又闹,后来都逐渐习惯他不在家的生活了。
甚至说跟他一比,自己的小学生活真是幸福啊。
叶白内牛满面,他也好想做一名快乐的小学生啊!
但是他不能,不但不能,还必须立刻马上去看书,不然这周又要做不完读书报告了。
最大的压力其实也不是读书,而是论文。他们学校对这方面管理得很严格,论文不能随便水,对期刊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叶白现在最头秃的就是怎么发论文。
早知研究生生活是这样,他就不读了,干嘛自己折磨自己呢……
直到有一天杭远问他:“你还记得你当初为什么想读研吗,为了做学术,还是为了重新体验校园生活?”
叶白回忆自己当初的心情:“我就是觉得大学四年错过很多,所以想重来一次,把错过的弥补回来。”
“对,那就去做你错过的那些事情吧,学术固然重要,但不能急于一时。大不了延毕,你又不用担心就业的问题。”
杭远这一席话犹如醍醐灌顶,让叶白顿时清醒过来,对啊,他已经有事业有存款,有家庭有孩子,根本不用像其他同学那样卷生卷死。
这么一看他的人生次序好像和别人反过来,大家都是先搞学业事业最后才考虑结婚生子,他是先成家再立业,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既然这样,何不大胆去做他想做的事呢!
于是叶白第二天就去报名了轮滑社社团,他不止一次看到校园里有同学滑着轮滑上下课,看起来真的好有趣!
除此之外,他还报了一个校内的古筝班。小时候他就很羡慕别的小孩可以学习才艺,他也想学一门乐器,古筝是他最感兴趣的。
为了方便弹古筝,叶白退掉学校的四人间宿舍,在附近租了个小房子,杭远过来帮他盯着做好装修,然后帮他把东西搬过来。
这样的话不仅方便练习乐器,杭远和杭子穆也能时不时过来住两天,一家人总算不用分隔两地。
不过太浪的后果就是他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这周的读书进度没达到导师的要求,被叫去约谈。
叶白把自己的想法如实相告,本来以为导师会严厉批评他,他都做好心理准备了。
没成想,导师不仅没生气,反而庆祝他找到自己最想要的生活方式。
“我在法国读博士的时候,也曾度过这样一段时光,”她捧着热气氤氲的茶杯,眼角有皱纹的痕迹,“时到今日我依然很怀念,但既然我选择走上学术的道路,那么匆忙就是常态。”
“可是你不一样,你还很年轻,还没找到自己一生的目标,所以我不会顽固地限制你的道路。如果你迷茫,那就好好读书;如果你找到方向,那就放下书本,好好享受生活吧。”
叶白默算,他今年都二十八岁了,这还算年轻吗?
导师笑着说:“你知道我博士毕业的时候多大吗,已经三十岁,我当时非常惶恐。但我的法国室友说,才三十岁而已,你的人生至少还有五十年!”
“法国人固然懒散,但有时他们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没有人规定什么年龄必须做什么事,只要是你想做的事,没有违法犯罪,那就去做好了。”
叶白听完她的话之后整个心境都得到升华,然后……玩得更加心安理得了。
不仅如此,还又报了一个法语辅导班,决定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法国玩玩,感受一下懒散的生活状态。
但叶白没想到,这个机会来得这么快。
研一下学期,导师告诉他们学校和法国的几所高校达成合作,即将开启一个为期一年的交换项目,感兴趣的可以报名参加。
因为是公费交换生,而且他们学校很有钱,所以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医疗保险、往返机票等费用几乎都是全免或报销。
也是因此,这次交换名额的竞争非常激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