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只想做个好人[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 20 章节(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这世界上的老男人除了逸恒哥没有一个好东西,没有!一个!但自己心跳加速个什么劲?也太丢脸了吧......

    脸上怎么还感觉烫烫的,一定是空调吹得太热了。他侧过脸寻找出风口,愤恨地用力把出风口调向另一边。“热死了!”

    也许是心电感应,他刚在脑海里闪过苏逸恒,他的电话就打了进来。

    但似乎更多的是他松了一口气。

    电话那头应该还在什么工作场合中,在电话接通的一瞬,还在跟助理交代工作事宜。

    “喂,逸恒哥。”是与刚才跟晏遂安说话时截然不同的熟络和亲近。

    某人酸不溜丢地“啧”了声,结果被施慕程狠狠睨了一眼。

    他听到施慕程说:“昂,我回佛罗伦萨路上呢。你不是叫我回去吗。”

    这会倒是卖起乖来了,晏遂安忍不住冷哼出声。

    施慕程不满地瞪了他两秒,然后干脆整个身子转向窗外,只留给他一个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背影。仿佛并不是在接受他的帮助,只是随手在路边叫了一辆出租车。

    “我......坐火车......对......一个人......现在还在火车上......一会就快到了......嗯,你不用担心......”

    聊了可能有十来分钟,电话那头大概是茶歇结束,做为跨国并购项目法务的苏逸恒还有会议要继续。

    只听最后施慕程委屈巴巴地问:“那你什么时候来看我?”

    不知对面回答了什么。

    施慕程整个声音都透着清亮:“真的?那我等你。”

    然后心情很好的挂了电话。

    晏遂安目视前方没有看他,面无表情地问:“为什么撒谎?”

    “你干嘛偷听我讲电话!”

    晏遂安又重复问了一遍:“为什么撒谎说是坐火车回去?跟我在一起你很丢脸吗?”

    施慕程被他的气势震住,心里的真实想法脱口而出:“你是逸恒哥男.....朋友,总要保持一下距离吧。”

    “我不是他男朋友。”

    “那是炮......友?”

    晏遂安笑了,“更不是,我们什么关系都没有。”

    一会凶一会笑,这人还真是莫名其妙,施慕程应付着他:“你最好不是。”

    “我当然不是。”

    汽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那个乖巧热烈的施慕程仿佛就在昨天,眼前是一脚踩空的落差感。

    晏遂安无声叹息,道阻且长......

    33|请吃饭

    奔驰越野驶出高速收费口时, 正好12点半,时间把握得刚刚好。

    虽然组长Allen已经吃定了施慕程没法赶到,依然装模做样地发了小组碰面地址过来。是一个学校附近街区的小咖啡馆。

    车停靠在临近咖啡馆的路边。施慕程正要下车, 左臂被一把拉住,棒球外套因为拉拽领口歪向一边。

    施慕程:“?”

    他回头看到晏遂安装模做样委屈地说:“过完河就想拆桥啊,我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腰酸背痛, 谢谢都没一句, 好没道理。”

    施慕程内疚一秒钟,有些别扭道:“那谢了。”

    【系统:善意值+1,目前您的善意值为,1。】

    这会儿的善意值在晏遂安看来, 就是规避加分事件安全性白皮书。至少从此以后, 关于开车接送方面的事都在安全区。只要把分值控制在50分以内, 那他就能无限待在这个世界。

    他没有过多关注系统的出现,很快点开手机微信名片二维码递过来,“油费过路费收你50欧, 不过分吧?”

    “靠!”施慕程打量起他来, 暗暗腹诽, 早上跟他讨一杯咖啡,现在跟他要路费, 安曼铁定是逸恒哥订的, 车肯定也不是他自己的。看他长得还算标志, 该不会......是个鸭子吧??

    思及至此, 他从怀里抱着的背包中拿出钱夹,看也没看随手抽出一张一百欧的纸币, “不用找了。”

    晏遂安定定地看着他, 没有接, 谎话张口就来:“我马上回国了,不要欧元。”

    ‘叮’一声,好友添加成功,当场转了一千过去。

    施慕程没好气道:“现在可以松手了吧。”

    对峙了有那么几秒,晏遂安终于松开手,“去吧。”同时很好心地倾身上前帮人把衣领整理好。

    施慕程:“......”

    随着车门‘砰’一声重重甩上,还有一句施慕程愤恨的:“神经病。”

    晏遂安自嘲般摇摇头苦笑,点开微信好友列表第一个头像的朋友圈。

    只有一条灰色的线......

    再抬眼,施慕程推开咖啡馆的门,连背影看起来都充满挑衅。

    留学生分很多种,有摆烂富二代不看学校只想混个文凭的,有成绩过得去出来镀个金甚至镀个膜的,当然也有正儿八经成绩好真才实学的。

    施慕程是属于后者。

    但一个性格孤僻不合群,却独受老教授青睐的优秀学生,往往成为众矢之的。

    更别说是在艺术类院校,没有格式化的客观标准,很容易让人误会偏好都带着一层个人主观因素。

    Jan在出勤表施慕程名字下面又打了个叉,心情不错地说:“两次不参加小组,我看Professore Russo这次怎么袒护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