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阴间响马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71章 老参客(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提到长白山的采参客,难免会让人想起长白山的杨家,也就是杨崇文他们家族。

    杨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几乎包揽了长白山所有的采参产业。

    不远处这个缓缓走过来的采参客,十有八九是靠在杨家采参产业之下的。

    “他会不会是杨崇文派来搜寻我们踪迹的人?”我心中暗暗猜想着:“以杨崇文的性格,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们正要快步离开这里,却听见远方传来一个苍老而雄劲的声音:“那边的三个人,你们在这里是做什么的?”

    我与石头和梁水互相对视一眼,轻声说道:“咱们以不变应万变,先看看他是不是杨家的人,再做打算。”

    石头和梁水纷纷点头以示回应。梁水还暗中抽出了匕首藏在身后。

    等那人走了过来,我们才看清楚这人是一个六旬有余的老爷子。只见他头发花白,胡须杂乱,背上背着一个药篓子,手中拿着药锄,果然是一副采参客的打扮。

    老爷子走至身前,大声道:“俺说你们这几个娃子怎么恁的不懂礼貌,喊你们半天也不回应一声。你们是干嘛的啊,怎么在这野山沟子里面乱转悠。”

    我见这老爷子似乎没有恶意,才放松一些。上前说道:“这位大爷,我们都是进山的游客,跟着导游来的。不小心和队伍走散,在山里迷路了。”

    老爷子眼珠转了转,打量我们一番,说道:“俺瞧你们也是迷路的外地娃子。是不是贪便宜找上黑导游,他把你们扔在这里了?别不好意思跟大爷说,你们这种情况,俺一年到头见得多了。”

    我见这位大爷竟思维发散到主动给我们编了个借口,心中一喜。接过话茬说道:“真让您给猜中了。我们就是遇上黑导游了。进了长白山之后,他让我们买老山参,一棵要好几万呢。我们不买,他就把我们甩在山里了。”

    大爷嘿嘿一笑,说道:“记住了年轻人,占小便宜吃大亏。这回长记性了吧。”

    说着,他从身后的药篓子里面拿出了一棵人参,放在手中掂量了几下,说道:“就这么个不值钱的玩意,他敢卖几万块钱,真不怕生孩子没腚眼。”

    接着,从大爷口中吐出一堆我听不懂的土话,看起来都是骂那个黑导游的。

    我连忙跟着大爷一起痛骂。虽然我口中骂的是那个不存在的黑导游,心里想的却是杨崇文那个缺德的玩意。

    大爷骂够了,才对我们说道:“也算你们幸运,没遇上山里的狼崽子。那些畜生可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走吧,你大爷我今天就歇一天工,带你们下山,免得你们陷在咱们长白山里头。”

    听了这个采参大爷的话,我们三个互相对视一番,脸上都露出喜悦的神色。

    我们跟在大爷的身后一路前行。路上,我借着聊长白山风土人情的时候,和大爷提到了杨家。

    一提起“杨家”二字,大爷的脸上便露出复杂的神色。他缓缓说道:“你说的那个杨家,虽然带动了咱们长白山的采参产业,但大伙却不怎么感谢他们……”

    大爷顿了顿,继续说道:“也不能这么说。应该说是喜怒掺半吧。”

    我奇怪道:“这是为什么?”

    大爷说道:“在俺们这些长白山的老山民里头,有些人觉得杨家给大伙带来了财富,大伙应该感激他们。有些人觉得杨家搞起了大产业,把咱们长白山的风景环境都给破坏了,这便得不偿失了。而且,在没有杨家之前,咱们长白山的老山民也没饿着过肚子。”

    “也对,靠山吃饭的人还能饿得着肚子?尤其是长白山这种物资丰富的山脉。”我点了点头,试探道:“那大爷您是属于哪一头的?”

    大爷笑了一声,说道:“俺是哪一头的……”

    话说一半,他抬头看了看四周那些耸入云天的山树,“俺还是喜欢这山,喜欢这树。”

    我心道:“看来这位大爷并不是为杨家效力的采参客。”

    跟着大爷一路前行,大爷边走边说着:“你们也是够憨憨的。俺们长白山的景点大多都在西坡子和北坡子,你们被那黑导游带来了东坡子,都没发觉到不对劲。”

    我尴尬道:“这不是头一次来嘛,谁能想到会遇上这么一个人。”

    大爷教训道:“所以说,还是那句话,莫贪小便宜。贪小便宜吃大亏。”

    我顺着大爷说道:“您说得对,下次就长记性了。”

    跟着大爷一路穿过这片山林,走累了便坐在山石上歇上一歇,听大爷讲一讲长白山的风土人情。听着大爷那爽朗的笑声,这些日子积攒下来的郁结也化解了一些。

    过了大半天,我们在大爷的带领下,终于来到了一处山道上。

    大爷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地方,对我们说:“你们就在这里等着,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便有一趟车从山上下来。你们坐那趟车,就能到长白山脚下了。”

    我点了点头,问道:“大爷,您不跟我们一起下去?”

    大爷笑道:“俺就住山里头,跟你们下去做什么?”

    说完,大爷便与我们挥手告别,再次走进了山林之中。

    半个小时过去,果然有一辆大巴车从山道上缓缓驶来。

    我们付钱上了车,只见车上坐满了背着药篓子的山民。看他们药篓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药材,显然是刚刚从山上采药归来,要拿到山下去售卖。

    我们三个人坐在了最后排的位置,以防这些山民中有杨家的采参客,再把我们认出来。

    刚坐在座位上,石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