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夺嫡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61章 大结局 (2)(第1/9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作,总想着等孩子生下来,一切都会过去了。

    然而,骆知秋整天被那些女子哄得团团转,陷在温柔乡里,再也回不了头了。方自如见他没有丝毫悔意,立刻义无反顾的离开了宫中。

    等骆知秋想起方自如,回到他居住的宫殿,早已是人去楼空,卧室里只有方自如临走时写下的一句话,“江山只合生名士,莫遣英雄作帝王。”

    骆知秋起初还不以为意,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一天,他终于醒悟过来,派人到处寻找方自如的下落,却一直一无所获。

    这以后,思念加上愧疚,骆知秋从此一病不起,方自如早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走了,他的生命也就到了尽头。

    番外5 逐鹿之河山万里谁空付?

    方自如离开了大烈帝都,他没有回到故乡,也没有回到师门,而是漫无目的地孤身行走在大江南北,冥冥中似乎有种无形的力量在牵引着他,不知不觉又到了当年与叶知秋邂逅的雁回峰,放眼望去,漫山秋叶染红了半边天。

    “叶知秋,叶知秋,一叶落而知秋,多好的名字。而今,你已经是骆知秋了,天下人都是你的子民,你可以为所欲为了,我在你眼里还算得了什么呢。”方自如沿着羊肠小道上了山很快就到了快雪亭下,叶知秋当年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脑海里,仿佛在呼唤着他的名字。

    方自如施展轻功,轻快的跃上了峭壁,亭子还是那个亭子,并未因十年的光阴而有任何改变。

    “江山依旧,人事已非,还留着它做什么。”方自如抬头看见自己当年刻下的“快雪亭”三个字,喃喃自由道,“我运筹帷幄,助他逐鹿天下,天下大势尽在掌握,却没有料到,人心是会变的,骆知秋早已不是昔年的叶知秋了。”

    他拔出剑来,“唰唰唰”将石梁上的字迹全部抹去,纵身下了峭壁。字虽然没有了,可是十余年来,这个人早已刻在了心里,又怎是一把宝剑就可以抹去的。

    可这并不足以令方自如回头,他是一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何况他曾经给过骆知秋改过的机会,但他并没有珍惜,他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挥剑斩情丝,彻底的忘记曾经爱过这个人,即便因此耗尽自己一生的光阴。

    他匆匆下了山,到了一处集镇,发现集镇上已经张贴了他的画像,不用说,骆知秋后悔了,派人四处打探他的消息不果,便让全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他的容貌,想以此将他从茫茫人海中挖出来。

    可是方自如从离开皇宫的那一刻,就没有想过要走回头路,没人能使他屈服,骆知秋也不能,虽然他贵为天子,在方自如眼里,他们永远是平等的,一样的在时光的尽头走向坟墓。

    方自如当机立断,改换了自己的装束,一路向南行去,很快便穿越了国境,到了南离境内。

    骆知秋册封的几个妃子,陆叙诞下四位皇子和三位公主,但这些并没能够填补他内心的空虚,可他几乎将大烈的每一寸国土都给倒过来翻了一遍,依然没有发现方自如的踪迹。

    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他无心打理朝政,最后孤身一人来到雁回峰上的快雪亭,发现横梁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顿时明白过来,这一次方自如是不会原谅他了。

    覆水难收!

    从此,骆知秋终日以酒浇愁,渐渐的思念成疾,太医们面对皇帝的心病,一个个都束手无策。

    方自如在南离一呆就是十个月,不久便产下一子。

    “今后,如果咱们有了儿女,就叫天赐吧。”这是叶知秋当年贴在他耳边说下的话,时光荏苒,十余年过后,他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天赐,天赐,大哥你只算对了一半,因为咱们的儿子只会姓方。”方自如一个人将孩子抚养到了五岁,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到南离经商的大烈商人碰见了他。那位客商曾经见过他的画像,一眼便认出他就是大烈皇上要寻找的方自如,于是他连夜赶回国内,将自己的发现向大烈的地方官员作了禀报,地方官员不敢怠慢,立刻上奏朝廷。

    骆知秋得知方自如有了下落,还生了一个儿子,顿时大喜,病也好了一半,立刻派使臣携带国书和重金出使南离,请南离国主设法将方自如送回大烈。

    大烈使臣到了南离,觐见了南离国主后,连馆驿都未来得及去,便在那位商人的指引下,匆匆感到方自如隐居的住所,谁知却扑了个空。

    原来方自如从那位大烈商人的一举一动中,早已察觉到了异常,明白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等那人刚走,便带上儿子,悄悄离开了南离,辗转数千里,终于抵达北国的山戎,并住了下来。

    方自如只想让儿子过一个平凡的一生,绝口不提他是骆知秋的儿子,更没有将自己的兵法和武功传授给他,但方天赐自幼聪慧无比,表现出非凡的武学和兵家天分来,方自如不忍心儿子一辈子碌碌无为,纠结了好几年,直到他满十岁的那天,终于还是决定将自己的一生绝学传给儿子。

    几年后,方天赐便将方自如的本领学了个七七八八。方自如心中欢喜,又将骆知秋的内功心法也传授给了他。

    再说骆知秋得到使臣的回报,仰天长叹道,“河山万里,为谁空付,为谁空付!”喉头一甜,咳出了一大滩鲜血,从此以后,一病不起。

    骆知秋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当即强撑病体,将国事一一作了安排,然后亲笔写下一份遗诏,瞒过身边所有的人,派了一名亲信侍卫秘密离开大烈,令他务必要将书信交到方自如手中。

    骆知秋安排好一切,这才召集身边的重臣,令他们辅佐只有几岁的太子,并将遗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