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夺嫡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01章 封疆危日见才难(2)(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孟近竹得不到隆化帝的首肯,没有接骆钰昭的话。

    隆化帝大手按住龙椅两边的扶手,跟刚才的嘴脸完全不同,“孟爱卿,尽管畅所欲言,朕又不是昏君,决不会令你因言获罪的。”

    孟近竹卖足了关子,这才开口道,“慕容大运与官兵较量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攻占尽上风,主要是因为朝廷的军队疏于训练已久,加上军中贪渎之风盛行,士兵的粮饷常遭各级将领克扣,官兵之间离心离德,上了战场,战斗力自然要大打折扣。而慕容大运的谋反早已酝酿多年,此次借着裴毅伏诛,关内伯府被抄家的时机举兵造反,一个是有备而来,一个是措手不及,主帅骆钰杰又轻敌冒进,一旦交锋,输多胜少是意料中的事。”

    隆化帝现在最忌讳的就是大臣们揪住骆钰杰不放,忙打断孟近竹,“你倒是说说有什么退敌的好办法。”

    “以微臣愚见,慕容大运三必败,朝廷有三必胜。”孟近竹扳起手指头说道。

    朝臣顿时眼前一亮,孟近竹常常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大家早已习以为常,听他这么一说,并不觉得他在夸海口,全都屏住呼吸,静听他的下文。

    只有丞相吴文瀚言不由衷的威胁道,“你的父兄造反,你要再拿不出像样的计策来,本人第一个既要参你一本!”

    孟近竹朝他微微一笑,并不作答,“叛军大多数是受了慕容大运蒙蔽和蛊惑,才跟着他对抗朝廷,请皇上立刻颁布大赦令,凡是放下武器投诚者,一概既往不咎,此乃慕容大运必败的第一天条。”

    “叛军接连获胜,任你巧舌如簧,只怕也难以说动他们。”吴文瀚继续唱反调。

    “吴丞相所言不无道理,只要官兵取得一两场胜利,那时候大赦令足以当十万雄兵了。”

    隆化帝明白孟近竹此举旨在分离叛军上下的军心,当即点头应允,“这个朕现在就可以答应你。”

    “其二,慕容大运虽然暂获胜,但他没有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向帝都进军,错失了速战速决的战机,让朝廷得以调集各路勤王大军,到时候他的兵力捉襟见肘,粮草供应也会出大问题,一旦进军不利,必生内乱。而鬼方国的联军完全是为利索驱使,到头来捞不到好处,必然会引军北互还。朝廷再适当的加以利用,定能一举扭转战局。”

    “其三,两军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已经到了盛夏时节,鬼方联军与叛军常年驻扎于苦寒之地,耐不住酷暑,他们军中又缺乏军医和药材,我军可派人到敌军营地传播瘟疫,一旦敌人军中瘟疫盛行,军心必乱,介时我军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骆钰昭鼓掌道,“鹰扬将军果然是用兵的奇才。”

    吴文瀚冷哼了一声,“说了半天,没有一条是能够在眼下克敌制胜的东西,对于帝都的燃眉之急又有何用!”

    “克敌的办法当然有。刚才靖王殿下也说了,陛下御驾亲征就是上上之策。陛下坐镇帝都,也足以稳定人心,目前要做的是立刻调集人马,趁慕容大运犹疑之际,将他的前锋截住,以挫其锐气。”

    骆钰昭一听这话,又沉不住气了,“请父皇下令,儿臣不击退叛军,誓不后退半步!”

    隆化帝站起身来,踱了几步,“帝都目前的兵力,还剩下五万余人,先前的七万人马都不是慕容大运的对手,如今他的兵力恐怕又增加了不少,此消彼长,如何能与他较量。”

    他生怕将军力都调往北方之后,帝都成了一座空城,一旦慕容大运派人奇袭帝都,后果不堪设想。

    孟近竹看出了他的担忧,“请陛下拨两万军士给靖王殿下,臣率领西柳大营的一万余将士,合兵一处,就足以与叛军一较高下了。”

    吴文瀚哈哈大笑,“济王虽然不很熟悉军务,但冠军侯曹力可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连他也战死沙场,你孟近竹乳臭未干,何德何能,竟敢夸口……”

    就在这时,驿站的快马又将军情送到了文华殿,吴文瀚这才住了口。

    隆化帝展开里面的奏报一看,顿时变了脸色,“慕容大运率领十万叛军,朝帝都方向杀来了。”

    吴文瀚一心主和,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他在朝廷中的势力,一旦主战派得势,文官大都要靠边站了,他如何能沉得住气,此时又跳了出来,“三万对十万,无异于螳臂当车,你孟近竹怎么可以为了一己功名,如此不拿将士们的性命当一回事。”

    “丞相真要是忧国忧民,这番话早该对济王说才对。”孟近竹毫不留情的戳穿了他的谎言。

    吴文瀚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气呼呼的转过头去,不再说话了。

    隆化帝也觉得孟近竹将话说满了,迟疑道,“双方兵力如此悬殊,孟爱卿如何对敌?”

    “慕容大运号称有十万大军,里面的水分不少,而且新增的兵力中,多数是强征来的老百姓,还有一些是新近投降的官兵,这些人大都心在曹营心在汉,并没有多少战力。我军兵力虽少,但西柳大营和禁军都是帝都的精锐,两军相见勇者胜,只要擅于调度,我军可以在局部战场上兵力处于优势,战胜叛军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隆化帝沉吟了一阵,忽然提高了声调,“靖王听令。”

    骆钰昭知道父皇已经下定决心,当即躬身行礼,“儿臣在。”

    隆化帝拍拍他的肩头,“朕将一半的禁军交由你统领,与鹰扬将军的西柳大营共同开赴前线,务必设法将慕容大运的大军截住,为各地赶来的勤王之师赢取时间。”

    孟近竹见隆化帝在叛军的压力下,终于不再玩弄惯用的权术,启用骆钰昭和他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