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拿帕子擦了眼泪, 吩咐宁妈妈:“你去看一眼,打发人埋了吧。顺便再通知下她的家人。”
最近因为薇姐儿刚归来顾家, 又赶上长子要参加会试……是以忙碌的很。谁知道刚想有空闲, 熙儿又不见了踪影。
她都没来得及想好要怎么处置苗婆子,没想到她竟然病死了。
宁妈妈屈身应“是”,带着桔梗一起退了出去。
白薇是认识苗婆子的。
她对此人的认知很复杂, 起初认为苗婆子是个好人。后来得知是她故意调换了熙儿和自己的身份,就为了帮助别人报复母亲,又觉得苗婆子用心实在险恶……
人性总是复杂的, 经不起摔打和考量。
没有纯粹的好, 也没有纯粹的坏。
有的只是立场问题。
白兰给宋氏倒了盏热茶水,“夫人, 您别难受了。表小姐福大命大, 一定不会有事的。”
连着两天了,表小姐音信全无,谁不担心啊。
宋氏叹气, “她也是个狠心的。若真的做好了打算要离开顾家, 和我商量一番也好啊……”
最起码她能给熙姐儿备好行李和银票, 再找个住处。
“母亲,熙表姐一定会回来的。”白薇安慰宋氏,“您别上火。”
她唤杜小花为“娘亲”, 习惯了也亲昵。但是来了燕京城, 唤宋氏便改了“母亲”,唤了大半个月, 她也习惯了, 但总归没有唤“娘亲”亲昵。
宋氏喝了半盏茶水, 放在手边的茶几上。
她决心十分大, “只要有我在,就一定会把熙姐儿找回来。一天找不回,就照二天去找;一月找不回,就照两个月去找。总之,我是不会放弃的。”
她一手养大的女儿,任谁再不喜欢她,她也会拼尽全力去保护。
白薇唇角微勾:“会的。”
她长的明艳大方,因为年岁还小,一笑起来就显得格外娇俏可人。
亲生女儿懂事又体贴,被白家教养的很好,宋氏心里软和一片。
她招手让女儿上前来,柔和的和她说话:“你住在听雪院还好吗?可有什么不舒服的?”
白薇摇头,“母亲,我挺好的。听雪院房间又大又漂亮,住着很好。”
顾家府邸建的豪华又气派,像年画里的景一般,甚至比青溪县老爷家建的还要好。
“好孩子。”宋氏伸手摸摸女儿的头发,“有需要的东西就及时和母亲开口,或者打发金菊和迎春过来瑶光院告诉母亲也一样。”
她对于白薇总是心怀愧疚的,也愿意多多补偿她。
金菊和迎春是顾老夫人选了又选,亲自挑了来近身伺候白薇的一等大丫鬟。
俩人不仅模样出众,性情也好。
白薇笑着应下了。
金菊和迎春也跟着附和:“夫人放心,奴婢们晓得如何做。”
白薇行动总是金菊和迎春跟着,偶尔也会有别人,一开始白薇还很不自在。
她在乡下时,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个人,并不喜欢被一堆人围着。
好在时间久了,她和金菊、迎春等人熟悉起来,也就不计较别的了。
白薇又陪宋氏坐了一会儿,就告辞出了瑶光院。
春光甚好,处处明媚。
顾家后花园种了一片山茶花,此时红艳张扬,盛开的如火如荼。
金菊笑着同白薇说道:“大小姐,咱们去折些茶花插瓶吧?摆在屋里也喜庆。”
“好的。”白薇再稳重也是个十岁的孩子。
她喜欢热闹,也喜欢鲜艳漂亮的花草。
迎春瞧着主子高兴,也凑上前:“咱们可以多折些,送给夫人和老夫人一些。”
白薇“嗯”了一声,答应下来。
她之前生活在瑶山乡时,常常帮助家里做活计。不是上山打猪草就是忙着做饭,哪有时间去折花玩闹。
就算偶尔有了空闲,却也没有同龄的玩伴愿意陪着她。
顾家栽种的山茶花里,六角大红最显眼别致。它没有花蕊,花瓣儿层层叠叠的,呈半圆形。有的正怒放绚烂,有的还只是个花骨朵儿。
香气扑鼻,美丽极了。
白薇拣选着折了一些,大多都是盛开的。
她觉得很好看。
倒是迎春提醒她,“小姐,山茶花要选择带花苞的,这样插瓶才最好。等盛开的时候,满屋香气。”
金菊比迎春年长一岁,生怕迎春言语太直白招了白薇多心她没有见识,急急忙忙拉了迎春一把。
她说道:“是迎春多嘴了,您别生气。”
白薇却神色如常。
她性格平和稳重,轻易不会动气的。
白薇笑着应下了,还和迎春道谢,“多谢你提点,我记下了。”
她生在乡野长大,没人教过她这些,她当然不懂。
其实她来了顾家才发现,有许多事情她都不懂。比如读书识字,女红作画……但她愿意去学,一点一滴的学起。
迎春反应过来后,额头上也出了一层薄汗。
她恭顺的回应:“不敢当。”
白薇折了许多山茶花回去插瓶。
她打发人送给了宋氏一些,又让金菊去给顾老夫人送去。
“大小姐,不如您亲自跑一趟幕斋堂,给老夫人送去。她一定高兴。”金菊说道:“也能彰显您对老夫人的孝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