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有福妻(种田文)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9章(第1/5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另外一边陆彦生与刘掌柜也商量完了, 陆彦生和陈五娘碰了头,交换了彼此的想法,都觉得眼下最重要的事是保证酿新酒得以顺利酿造。

    陆彦生派刘掌柜去其他酿酒师家里, 邀请他们加入陆氏酒坊, 另派一队人马分三波守在吴、黄、王三人家旁边,人一出现,就赶紧带他们来见主家。

    这时陈五娘忽然想起徐宜,梁夫人不是说徐宜小娘子是酿造高手吗?便问酒坊里的伙计,今日徐宜可有来过。

    “她孩儿这几日发烧,没来。”这伙计叫米顺, 是跟着刘掌柜一起到的新人,很有眼力劲儿, 说完添补一句, “夫人要见徐宜娘子?我这就去喊她来。”

    徐宜家离这不远, 米顺知道她就住隔街的巷子里,虽不知具体哪一户, 到了巷中寻人打听便知道了。

    “不用, 你带路, 咱们一块儿去。”

    略犹豫一会儿后, 陈五娘说道。

    当初收留徐宜, 并不是因为梁夫人说她会酿酒,主要原因是小娘子动了恻隐之人, 不曾想无心的善举如今得了回报。若徐宜真的会酿酒, 且酿的好,自然是绝处逢生, 解了燃眉之急。

    但是你说、他说皆是空口无凭, 还要亲自见过才算妥。陈五娘要亲自去徐宜家中, 或许能看出些蛛丝马迹。

    ……

    徐宜居住的巷子没有名,附近的居民称为窄巷。窄巷建在北城,自然破败不到哪儿去。

    相反,整洁的青石板小路,两边的屋舍皆是青砖乌瓦,白色墙壁上绘着福禄的图案,各家门前贴着门神相,挂着红灯笼,干净且宁静。

    只有日子过得好的人家,才有心力将屋门口收拾得这般整洁。事实上,窄巷里居住的人家,确实富裕,徐家祖传酿酒的手艺,酿酒师月钱高,住的起这样的好宅子,后来徐父去世,丈夫远行,徐宜带着女儿日子难熬,但是这间祖传的宅子一直不敢卖,那是娘俩最后的栖身之所。

    门一拉开,看着外头乌泱泱的人影儿,徐宜明显吓了一跳。这几日女儿断断续续的发烧,她一直在家照顾,还不知酒坊里发生的事情。

    一岁多的小女孩昨夜退烧,一觉睡醒后恢复了精神。大人们在院里说话,小丫头就抠角落里的青苔、踩院里的水坑,玩的不亦乐乎。

    王林静静听着主子和徐宜娘子说话,突然裤子一紧,小丫头不知道什么时候贴了过来,正扒拉他的裤腿,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紫葡萄似的,咯咯笑着盯他瞧。

    “咕咕咕——”小丫头嘴里叽里咕噜不知说的什么,她才一岁多,除了几个单词外,还说不出整句的话。大概是从小就随母亲出门卖小东西,徐宜忙起来就托东家姨、西家姑抱一会,丫头片子打小就不认生,且记性好,上回梁家酒坊门前见过王林,她就记住了。

    王林不理会,小丫头就一直扯他裤腿,最后王林不堪其扰,只好弯腰一捞,将丫头抱起来。

    这下,她终于消停了。

    “什么?突然消失?怎么会有这种不讲礼义廉耻的人!”

    徐家是酿酒师,徐宜很明白酿酒师对酒坊意味着什么。就凭陆家在不酿新酒的几年不间断的付他们银钱,这三个人也不能在这种关键时期撇下主家而去。

    “七爷、七夫人如信得过我,我可以帮忙。”徐宜是聪明人,陈五娘还没有开口,她就知道今日主家为何而来。说完以后想到空口无凭,徐宜提起裙摆匆匆入屋,搬出来几个小酒坛。

    看酒坛上的泥封,有新也有旧。

    “这些都是我酿的酒,七爷、七夫人尝尝看。”徐宜将那几坛酒都开了。

    封口一开,酒还没倒出来,一股浓郁醇美的酒香味儿就在院中弥漫开来。

    徐宜取来两只碗,把酒倒出来让陈五娘和陆彦生尝。酒色澄澈,略带米白,光闻着味儿就勾得人醉熏熏了。

    是好酒。

    陈五娘刚想伸手去拿,陆彦生快一步轻攥住她的手腕,“你抿一点点就好了。”

    小娘子的酒量他再清楚不过,喝下这一大海碗非得露洋相。陈五娘也是一时情急,忘记了自己的斤两,经过陆彦生提醒才想起那日窘态,反正那夜,挺丢脸的。

    “喝吧。”陆彦生端起一碗让陈五娘抿了些尝滋味,随后自己喝了一口,将剩下的分给诸人品尝。每一坛开封的酒都尝遍了。

    众人都赞此酒窖香浓郁、回味悠长,就连陈五娘这样不善饮酒的人,都能尝出来,酒确实不错。

    “徐宜,以后你就是陆家的酿酒师。”

    听七爷和七夫人这样说,徐宜高兴地眉毛一挑,“太好了。”

    如此她不仅能发扬徐家的酿酒手艺,也能报答夫人对她的恩情。

    ……

    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酿酒坊的事情也捅到了陆二太爷那儿。二太爷虽不管生意上的事,各房铺子都由自己打理经营,他极少过问。可是酒坊不一样,酿酒所需的粮食都是从仓库里拉的,今年田地丰收,陆何氏在二太爷跟前提过一句,说是要酿一万多斤酒,需仓库拨三万斤粮食。

    陆二太爷还没点头,三万多斤粮不是小数目,需要慢慢商议,没曾想就出了这档子事。

    二爷来给二太爷请安,爷俩说到了这件事。

    “我早就说了,老七管不了生意,读书人读书人,安静读他的书去!瞎掺和这些做什么!老七那媳妇儿,也不是省油的灯,蹿捣老七一天天瞎胡闹,比以前更混账,哎呀,爹,你盯着我看做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