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反派对我居心不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8章(第1/3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八月的云州正热。

    纪心言兑现了五百两银票, 另外一张五百两仍然收在小衣内兜里。

    她东跑西颠这么久,已经习惯心口放钱,多少个不安的日夜, 都是这两张银票给了她力量。

    即使如今有了稳定住处,她仍不敢将钱全收在屋里。

    五百两再加上碎银,又典当了几件无用的饰品,她顶着太阳,按照林娇儿给的清单, 挨个上门还债, 借机积攒人脉。

    其实这些债主多是原来的供货商,对林家知根知底, 见这新掌柜言出必行,果真登门还钱, 个个都是笑脸相迎。

    也有旁敲侧击打听她来历的,纪心言只含糊应对, 这招她最拿手了。

    酒坊生意一点点恢复正常。

    林娇儿留下当了帐房先生。

    小姑娘到底抹不开面子, 再加上日前许少爷的骚扰, 让她更觉羞愧难当,越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活动范围仅限酒坊两个院。

    这日林娇儿下楼,一眼看到大厅当中的圆桌上摆了十来只白瓷酒杯。

    纪心言正扒在桌边, 逐个观察酒杯里的酒。

    林娇儿对这个突然闯入她生活的外来者感觉很矛盾。

    一方面她总觉得对方趁火打劫,另一方面她又不得不承认,对方在危急时救了她。

    她走过去,站在纪心言身后, 视线越过她头顶看向桌上酒杯。

    杯子里并不是寻常的或浅黄或浅绿的酒, 而是各种颜色都有, 粉色,紫红色,橙色,绿色,蓝色……

    她纳闷地想,这是要画画吗?

    纪心言看得专心,又蹲的低,没注意身后来人,忽地起身。

    林娇儿正探头在看,一个不备险些撞上她后背。

    小姑娘脸一红,往后退了好几步,掩饰性地问了句:“你在干什么?”

    纪心言回头,对她道:“你尝尝看,看这酒怎么样。”

    “这是酒?”林娇儿疑惑道。

    “果酒。你尝尝。”纪心言劝她,“专门给酒量浅的人喝的。”

    林娇儿在五颜六色的杯子中挑了一个看上去颜色最正常的。

    她喝了一口。甜甜爽爽的梅子味,极易入口。

    她眉一挑,下意识又喝了一口。

    纪心言换了一杯浅粉色的给她:“再试试这个。”

    “这是什么果子?”

    “甜桃。”

    林娇儿懂了,这些不同颜色就是不同水果做的。

    纪心言道:“我刚刚都尝过一遍,虽然不尽人意,但也能卖了。现在京城非常流行这种果酒,这股风迟早吹到云州来,咱们得抢占市场。”

    她是听柳南星说的。她现在做的果酒只比星辰山庄差一点点,主要是差在水果成色上。

    林娇儿只听到前一句,呐呐地问:“你都尝过了?也用这个杯子吗?”

    纪心言无所谓地嗯了声,抬头见小姑娘圆脸俏红有些不知所措,她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还是男子打扮,整日留个小胡子。

    林娇儿养在闺房,甚少与男子接触,如此共用一个杯子,她肯定不适应。

    这种事越关注越尴尬,纪心言只当没注意到,问:“你说这种果酒往哪里卖合适?”

    林娇儿见他并无异样,也努力收起别扭感,说:“我去年去过知府千金办的茶会,今年若还请我可以带上。”

    纪心言心想,等人家办茶会再上市,这么没谱的事哪能指望。

    她眼珠一转,问:“你家和知府大人认识?”

    林娇儿摇摇头:“唐大人是去年才上任的,来了不多久就成立了什么商会。商会会长韦珞与我父亲相识,想请我父亲带头入会,我这才收到邀请。但与唐大人,我是从没说过话的。”

    “这个唐大人多大岁数?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给我细细说说。”纪心言拉她在椅子上坐下。

    林娇儿抽回胳膊,说:“我也不了解,都是听人说的。”

    在她东拼西凑的描述中,青唐郡知府唐广元逐渐立体起来。

    纪心言越听越觉得这人有点像俞岩,尤其他的一些政令,如给商人减地方税,鼓励平民经商,建立商会……

    她留了心,当晚便让林伯去查一查唐广元的来历。

    多的查不出,但哪年哪月点中进士,哪年哪月到哪地上任,这些明面上的东西很容易查出来。

    于是纪心言惊喜地发现,当年唐广元中进士正是入了俞岩的门,所以,俞岩是唐广元的老师。

    她立刻动起了脑筋,该如何利用这点微弱的关系呢?

    几日后,纪心言让林伯去了趟云州商会,以纪家酒坊新掌柜的身份向商会会长韦珞送去拜帖。

    云州商会是去年新知府到任后才成立的,韦珞与知府唐广元是旧交,两人在赴京赶考时相识,同住一间客栈。

    韦珞住的是上房,唐广元住的是下等房,但不妨碍他们一见如故。

    后来唐广元中了进士,韦珞名落孙山收拾东西回老家接手家族生意。

    唐广元赴任云州后与韦珞重叙旧谊,聊着聊着提到临淮省商会一事,直说商会成立后,对商贸促进很大。

    韦珞听了甚为动心,两人一拍即合,韦珞便做了第一任会长。

    商会刚成立时,各商家都持观望态度,入会很不积极。

    韦珞可以说是挨个上门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成立商会后的好处一条条掰开来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