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一审判决过后, 引起了社会舆论的轰动。
有人说判决合理富有人性化,并对人贩子的可恶行径深恶痛绝。
也有人说判罚太轻了,俗话说杀人偿命, 再怎么那也是一条人命。
网络上两派人撕得不可开交, 甚至专门为这个热门开了一个辩论话题, 让所有人畅所欲言。
办公室里,小王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话题底下不断更新的激烈言论说:“我觉得判决挺合理的, 毕竟没有证据证明展莉是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情节。”
重案组的人对于这个判决都没什么特别的争议。
案情是他们一步步挖掘侦办的, 其中经历的各种阻挠艰辛,还有那些耸人听闻的事情, 也只有他们才知道。
如果说法院对展莉的案子判得不够严, 那下山角村里那些助纣为虐的蒙昧无知的村民没有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 岂非是不公?
小王和几个同事说着又叹息起来。
梁瑞办公桌紧挨着夏瑶的,他侧头看向专心致志工作没有参与讨论的夏瑶问:“夏法医, 你不觉得挺可惜的吗, 展莉那个人其实……”
要是没有发生下山角村的那些事情,展莉将会拥有一个幸福圆满的人生。
夏瑶头也不抬地说:“只有客观为受害者发言,才是尊重生命与真相。”
他们是刑警,是法医,是站在事实真相这一边的,道德的讨论和谴责有社会上那么多人监督,不差她这一个。
这话听得重案组的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外面讨论得这么激烈,你说有没有可能闹到我们市局来啊。”梁瑞不免担心。
这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之前侦办案件的时候就有几次贼喊捉贼的。
要是网民得不到宣泄,保不准会来经办案件的法院和市局扯横幅抗议。
夏瑶不觉得这有什么, 她道:“等着吧, 检察院不会任由舆论发酵的。”
半个月之后, 果然如夏瑶所说,检察院以量刑极轻为由向法院提出抗诉。
检察院认为,如果不对被告人加以严惩,将会引起其他人效仿,肆无忌惮夺取他人生命,对社会造成不良引导作用。
许多人都在法院和检察院的官网翘首以盼,等着随时观察案件判决的变化。
舆论中的“判罚过轻”派跳得更欢腾了,甚至还在网上艾特很多官方组织,试图增强舆论的影响力。
梁瑞等人得知了不免担忧起来。
“这个案件,二审还有可能会变吗?”
要是真判了无期甚至是死刑,怕是暗中攒动的人贩子更会肆无忌惮了。
反正被拐卖的妇女儿童还有法律约束,就算他们再怎么虐待毒打对方,只要不被警察发现,他们就能躲在黑暗的沟渠中一直偷鸡摸狗、大行其道。
“不会。”夏瑶斩钉截铁地摇头。
她的话像是一颗定心丸,重案组的人心也安?????定了下来。
不管家里人怎么跟他们打听,重案组的成员回家之后都是一个回复,等着法院判决吧。
要是作为警察的他们都不能坚定相信法律是公平公正的,那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法律是有温情的法律,它不是道德的抄底网,而是道德的护基石。它与道德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双生兄弟。
在道德这种自律方式无法达到遏制人释放内心黑暗的目的时,法律这个他律手段才会出现。
它是道德的标榜,是希望的引向。
或许法律会有滞后性,然而不能否认的是,社会必须有其存在。
最终,江市高级人民法院经过三次开庭,四次会议商议,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达判决书,判决结果驳回抗诉,维持原判。
本次二审是终审裁定。
这意味着该案的审理终结,不得再以二审程序提起上诉和抗诉。
“法理不外乎人情”派大获全胜。
与此同时,夏瑶开始忙着接新的直播任务了。
在月初来临之前,她已经有预感这次会是什么任务了。
等到30号手机如约响起的这一天,如她所猜想的一样,这次的直播内容是“反拐宣传”。
用事实说话,就是最震撼人心的力量。
夏瑶将市局里存放的早已经过公示的往年人口拐卖案例给搬了出来,这其中不仅有解救被拐妇女儿童的视频资料,还有很多潜入人口贩卖团伙内部的卧底拍摄的照片。
“根据公安部的数据,全国自打击拐卖专项行动至今,已摧毁1.1万个拐卖犯罪团伙,解救了5.3万被拐儿童,以及7千多名被拐卖妇女和约5千多名男性。”
“与此同时,到年底的全国失踪人口统计在10923名,其中有多少是被拐卖了,我们暂无线索。”
“在拐卖案件中,7成是陌生人作案,2成是熟人作案,不要因你认识某个人就完全不设防,被拐卖的不止妇女儿童,还有一部分男性被关在黑矿山做苦力。”
直播间里的夏瑶的话句句直击人心,每一个对着手机屏幕的观众都是泪流满面。
他们是幸运的,至少能够在父母长辈的疼爱庇护下长大。
这么多拐卖案例中,最小的还没满月,被养父母奴役虐待着长到20岁,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讨父母的嫌”,最后忍受不了煎熬心理崩溃,在亲生父母找到她之前便自杀身亡。
这样的案例看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