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时空盲盒,捡漏暴富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73章(第1/6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雨后的沙漠像洗去了浮尘一样, 就连空气都清新了起来。

    温荑和哈哈乘坐老板开的车,副驾是老板的女儿,后座是第一个开口想要和哈哈玩的那个小女孩。

    他们的目的地确实不远, 跃过一个十多米高的沙丘后女孩指着远方喊:“姐姐!就是那!”

    温荑从前排中间的位置伸出脑袋向那看去, 下一刻她就被自己看到的东西震撼了。

    瞳孔逐渐放大,睫毛颤抖着目不转睛的看着黄沙中的那抹绿意。

    那里不是绿洲,却比绿洲更震撼人心。

    一片网格一样的东西出现在沙漠中。

    仿佛整个阳关镇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来到了这里,默契的选了自己的位置, 带着一包包麻袋的东西低头劳作了起来。

    这一幕不仅是温荑被震撼了, 其他因为好奇跟来的游客也忍不住湿润了眼眶。

    震撼了众人的是一个个网格连成一眼看不到头的人为绿洲。

    整个阳关全员出动背着的麻袋中是一捆捆的干草。

    他们用工具在沙地上挖出一条条沟壑在把干草用力压进沟里。

    虽然埋进去的是干草, 可站在温荑他们这个略高一点的位置向远处看去却能见到远方已经有了一丝绿意了。

    就像初春的青草一样“草色遥看近却无”看似没有,实际上已经承载了人类治沙的希望。

    而且这些用草形成的网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外扩散。

    这座小城是沙漠前最后的防线, 人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几代人的宏伟愿景, 已经能看到希望了。

    除了那抹绿意同样让人看着动容的还有天边的晚霞。

    天快黑了,新的一天又要来了。

    谭怀宇走到温荑身边, 默默地陪伴她沉浸在这种震撼中。

    一个女孩向这边跑来, 正想说什么, 被谭怀宇抬手在嘴边悄悄的抬起一指,

    女孩看了一眼温荑, 眼睛一转捂着嘴巴偷笑着跑远。

    ……

    这天之后,温荑觉得自己好像是找到她要找的东西了。

    每天她都会和客栈老板租借车辆,带着哈哈来到这片草格地上, 照样一看就是一整天。

    晚上回去之后她就会在房间铺开纸张,将这幅画面用淡淡的水墨色勾勒出来。

    就这样, 一天, 两天, 三天……

    整整一个月, 剧组在这里的拍摄任务要完成了。

    谭怀宇这晚敲响了温荑房间的门。

    看着她的气色明知故问:“灵感找到了吗?”

    温荑耸耸肩,“你呢,这边的工作完成了?”

    谭怀宇也学着她的样子耸耸肩,做完之后两人纷纷忍俊不禁。

    比起来时温荑略带焦灼的心情,此时已经截然不同了。

    他们两人之间也好像出现了某些化学反应。

    证据就是一个月里虽然两人交流依然不多,可这相视一笑间却好像多了三分默契。

    “谢谢你,要不是你这次带我来这,也没办法这么顺利。”

    谭怀宇摆摆手,“我也是要来工作的。”

    节目组接下来要转战去蓉城影视基地,谭怀宇接下来就不用再跟了,照例开车带着温荑和哈哈一路返回。

    一个月的时间发生了很多事。

    时间到了年根,沿途虽然气温虽然越来越高,却也染上了几分冬季的萧瑟。

    牧微的新剧在苏城已经完成了拍摄任务,娄今的公司也重回正轨。

    温荑则自从回去之后就开始了忙碌。

    她这次的作品还是要在汉服的基础上设计,而且比“瑚光珊色”还有更复杂。

    春节之前温荑只抽出时间参加了顺达的年会,就连春节也只给自己放了三天假,除夕当天在蒋家别院,初一在拜访暮云枝,初二拜访林崇欢。

    初三开始继续她的工作。

    这次再启航,温荑就察觉了不对,灵指术她从没停下每天睡前两个小时的练习,现在已经能做到第十二个动作了。

    刚一上手她就发现缂丝的时候手指摆动间的动作竟然很有节奏感,就是这种节奏感让她的手仿佛自己就知道它应该干什么。

    这种现象用科学的角度解读,就是脑子能更自如的控制手了,不会产生脑子会了手做不到的情况。

    显然手指的灵活让工作都仿佛成了一件让人享受的事。

    这让温荑下定决心,灵指术的练习绝对要雷打不动。

    而且这次制作的过程中温荑还发现了一样惊喜,有的时候在制作的过程中,提前定好的色织出来却发现和想象出现了偏差,她就会临时调整,做出来的效果比画出来的更自然。

    这种临时调整的情况温荑之前从未有过,一直都是按照原图严格复刻的。

    由此可见温荑她又进步了。

    时间转瞬即逝,一眨眼五个月过去。

    当代工艺品双年展准备开始初选了,一件件工艺品被送到国博的作品库中。

    老馆长九月份就要退休了,正好是双年展为期一个月的展出结束的那一天。

    到时候还会有一些作品要进行拍卖。

    虽然艺术品不能用金钱去衡量价值,但金钱却能代表大众对艺术品作者的认可。

    这日例会,照例说起双年展的话题,老馆长突然问道:“作品都送来了吗?”

    张馆面上带着淡淡的忧虑,“还有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