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美人当配第一剑客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章 远方来客(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桂月初七,晨雾初开,楚水城门前的江道上便有画舫泛行,与其人影一道,被拢入烟纱柔情中。

    画舫上,闻人晏,及其随侍杨幼棠。

    除此之外,同行的还有一位着装朴素的及笄少女,为闻人晏的师妹,苏向蝶。

    她唯一的特点是“普通”。

    从气质到相貌,再到打扮,都是放到人堆里就会被忽略的类型,全身上下唯一会令人深刻记住的地方,是她眼角绘着的朱红凤尾蝶。这还是她自个画上去的。

    苏向蝶打了个呵欠,身上浸着一层被扰清梦的戾气,恼道:“武林大会分明是开春才设擂,饮雪剑庄的人这么早动身作甚?”

    闻人晏:“你猜。”

    苏向蝶不想猜,果断转向杨幼棠:“你说。”

    “少主压根没提什么时候开擂吧。”杨幼棠本在一旁沏茶,被突然一问,下意识道。

    “这你都知道。”闻人晏挑眉。

    “……少主您一向如此。想来是算准殷庄主会把帖子都给直接扔了,所以饮雪剑庄那头……可能真不太清楚武林大会开擂的日子。”

    苏向蝶无语:“他们都是傻子?”

    “倒也不一定。”闻人晏浅笑道:“摘星桥市也要开了,许是想着顺路呢。”

    摘星阁阁主是个出了名的和事佬,只有他不搅进去的恩怨,没有他和不平的争端。嘴上总说:桥市是道敞开的大门,想来就来,欢迎大家都来。会给均天盟送帖,也会给饮雪剑庄送。

    “所以……少主这回是以摘星桥市为由,才让殷少庄主出来的?”

    闻人晏勾了勾唇,并未回答。

    他心情颇好地背过身,倚在画舫边,一只手淌入水中,感受仲秋时节的凉意。另一只手持着团扇,扇面纱质半透,其上点缀着些许珠玉金线,半掩盖住那桃花面容,朦胧住那绝色模样。

    若说真有倾国倾城颜,可能就是这般。

    可惜,纵使能倾国倾城,也倾不倒素来清正的殷少庄主。不管你是西施捧心,还是东施效颦,在殷寻面前,全都跟街边的大白菜一样,颗颗平等。

    闻人大白菜边在心中哀叹,边思索怎么把自己凹得再好看些,就听一阵马蹄乱,他即刻起身,原本认真凹了半天的动作,霎那间付诸东流。

    “阿寻!”

    这一声唤划破了江面的宁静,鸥鸟被惊得踩水而飞,在水岸边上掀过一道白幕。

    白幕过后,闻人晏立在画舫之上,笑颜尽展,犹如花迎新春,显露出些许傻气。

    如此不值钱的样子,确实是与大白菜无异了。

    岸上被喊了名字的殷寻适时手勒缰绳,在马儿一声长吁中,神色沉静地朝闻人晏点了点头,便算应了话。

    原本跟在他身后的两位随行弟子反应要慢上些许,他们超了好几步才止住了疾行的骏马,目光投向江面上的画舫,瞬间全都愣住了。

    其中一位随行弟子,名叫殷明诗。

    他不是头一回被选为跟随殷寻出行的“幸运儿”了,所以也不是头一回见着“美”名远扬的闻人少盟主,只是上一回,与现下十分不同。

    当时他听过闻人晏的诸多传闻,但亲眼见到的,却十分货不对版。

    他还记得,当年闻人晏一身简洁武服,长发用束带高绑,眉眼俊俏,但也英气逼人,令人一见难忘。完全是传闻中那仅是白马游街,便能引莺啼燕徊的少年郎模样。

    而此时,有美人兮,在水一方。

    当年与今朝相照,让殷明诗想起说书人那句:“朗若清风少年意,半点红妆能羞花”。

    人长得,啧,当真不管怎么瞎折腾都挑不出错处。

    不过,上天虽给了闻人晏一张貌若好女的皮囊,却没给他恰到好处的身量。就连殷寻也比他矮上两寸,给人一阵诡异的压迫感。

    殷寻规矩地拱手行礼,把饮雪剑庄少庄主该有的礼貌教养摆得十足,轻道:“谢晏兄相迎……”

    “阿寻!”闻人晏持扇的手缩了缩,明明是责问的话,却分外柔声细语:“你以前分明是叫我晏哥哥的。”

    “……那是你我十二岁的事。”

    殷寻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次重申了。

    “阿寻还记得这是与我十二岁时的事,真好……可你不是说我们是好友吗?好友间哪有称呼得如此生分的?”

    “再说了……就算你不愿与小时一般称呼我为晏哥哥,你我年岁相仿,也可以直接唤我一声阿晏的。”

    闻人晏眸中以诡异的速度泛上一层水雾,死死地盯着殷寻,一派委屈道:“还是说,你已不愿与我交好了?”

    当初闻人晏也是用类似的说法,让殷寻把对他的称呼从“闻人兄”改到了“晏兄”的。

    殷寻垂了垂眸,想着对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子,只好例行地退一步海阔天空,唤了声:“阿晏。”

    闻人晏喜笑颜开,眼中水雾消散无踪,摆了摆手,便要把他带到画舫上去。

    这时,被冷落在一旁,本就满心烦躁的饮雪剑庄弟子硬着头皮上前道:“闻人少盟主,我们随你上画舫,这不好吧……我们这还有些马儿呢,总不能直接扔官道上。”

    “这简单,你们走陆道,阿寻随我走水道。”

    他说的倒是个解决办法,但马一个人牵就足够了,他们是奉命来跟着殷寻的,没道理一块走开。

    两厢一合计,最后决定由殷明诗跟随殷寻上画舫,而另一人牵马走陆道回楚水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