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真是被送上来的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百四十六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些事情, 他们想去找前辈一起聊一聊。

    这次是带着小娇一起去的。

    前辈见了小娇后颇为惊讶,但随后便识别出小娇的身份,面色有些复杂:“没想到天地间竟然还有灵兽……”

    他知道小娇现在是常无忧和曲肃的孩子之后, 心情更加复杂,但既已如此, 他便也认了自己是这只灵兽的叔叔。

    云瘴前辈还拿了见面礼来, 是一串漂亮的项链,上面缀满了闪亮的彩色宝石。

    果然, 小娇很是喜欢。

    趁着小娇玩项链的时候, 前辈小声告诉常无忧:“灵兽……孩子就喜欢这种亮晶晶的东西。”

    之后三人便坐在一起开始说起了正事。

    “如何升仙,”前辈有自己的思考:“境界是一定要到的。”

    “我小时候见过一次门派里的长老升仙,天上降下九九八十一道天雷,一击比一击更加猛烈,每一击都有摧天毁地的力量。但最后一击天雷降临的时候, 我总觉得隐约看到了一条光束从天而降。”

    “那位长老抗过了八十一道天雷,便踏进了那道光束中,消失在半空中了。”

    “我觉得还需要心境圆满, ”前辈说:“也许这两点达到了之后,便得到了升仙的契机。”

    但这个契机从何而来, 他并不知晓。

    常无忧安静听完之后,便慢慢说出了自己的发现。

    “我觉得, 升仙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前辈所说的境界, 二是前辈说的心境。”

    “第三,便是凡人的心之所愿。”

    “这是什么意思?”前辈听着, 并不理解。

    常无忧换了个说话:“天地人神, 也许成神的秘诀就在前三者中。境界高深, 便是达到了与天平齐,道心圆满便是同地一般自得融洽。此外,便还有个人。”

    “自身的境界和道心足够了,唯一需要的便是外界了。”

    “升仙并不是只和自身相关的事情,升仙是集齐天地之灵气为一人打开上界的通路。”

    “既然是与整个天地有关的事情,那么自然与所有人都有关。”

    “决定这一条的,便是凡人的愿力。”

    愿力一词,他们无人听说过。但他们能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愿力啊,那就是心之所愿。

    前辈沉默了,从没想过这种事情的存在。

    常无忧手指沾了一点茶水,慢慢在桌上勾画:“凡人是天地中生出的最脆弱、却最有灵智的。他们每一个单独看来,都脆弱到不堪一击。但他们却是最蒙受天地恩宠的。”

    “我翻找了很多的资料,找到了一些信息。凡人古时候传下来的记录中,都会记录一些影响当地的大事,其中若是牵涉到修行之人的,自然也会有记载。”

    她背诵了其中一段:“康洛十四年,秋,大水。山走石平、水高十丈。”

    “河溢铎城,决横堤、河水暴至,数十万众号叫求救。”

    康洛十四年,是太过久远的年间,记录中的铎城早就消散在岁月的尘埃。他们都不曾经历过那个时候,自然也不曾知道那个时候曾有这么一场暴雨。

    前辈和曲肃认真听着,常无忧沉了口气,继续说了下去:“然,有仙人至。”

    “为万生民移江堤,暴雨十日,仙人立于堤坝,不动不移。”

    “十日雨停水缓,仙人悄然而离。”

    在铎城曾存在过的位置附近,有几个零星的小县,县里有残余的族谱,她拼拼凑凑,便看到了铎城曾有的这一段故事。

    “那里有几座废弃的石庙,那里的人说那是治水仙人。”

    “那仙人,应该名为襄长。”常无忧看向了云瘴前辈。

    前辈沉默着,微微抬起头来:“……我知道他。”

    襄长是很有名的修仙之人,不属于任何一个门派,独行天下,却什么都懂得一些。

    最重要的是,他修行得顺风顺水,是极有天赋,也极有机缘之人。现在修仙界的传闻里,襄长一直都是修行时间最短而顺利升仙的。

    “让我开始认识到凡人对于升仙的重要性的,便是襄长。”常无忧解释:“后来我又看到了很多凡人的记载。凡人记录了对他们做过好事的所有人。”

    即使凡人中途经历过很多劫难,但他们仍然认真记录下来所有的拯救过他们的恩人。他们做不了什么,便代代相传了这份感激。

    “那些被凡人记录被深深感激的,只要境界到了化神,不遇意外的话,几乎全部升仙了。”

    她这话一出,前辈已经明白了全部。

    他站起身,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我从未想过……”

    曲肃也明白了,他怀中还抱着孩子,眼中却有些失神:“是凡人觉得他们是神仙,天地才愿意让他们成为神仙……”

    常无忧点了点头,这就是愿力,这就是凡人的力量。每个凡人都脆弱,但他们的心愿合在一起,便是通天动地。

    修行,修的是自己,也是对天下的意义。

    她看了很久,记录了很多事情。那些对凡人有过大恩德、被感念着的,只要境界足够、道心圆满,天地便给了升仙的机会,打开了通路。

    而那些不曾对凡人做过大恩德的,便慢慢消磨在时光中,她在记录中再找不到他们的存在。

    还有些曾对凡人造过大孽的,凡人并不敢在记录中光明正大提及,而是春秋笔法、影影绰绰记下了当时的仇恨,这些修行之人,就算境界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