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在古代打更的日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4章(第2/5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睛看来时,配着那圆圆的身子,瞧过去有几分逗趣。

    顾昭失笑,认出这妇人是长宁街的街坊,阿庆嫂。

    阿庆嫂:“顾小郎,真还我啊?”

    顾昭点头,“我瞧到了,我手中的这个,和你手中的那个,它们确实是一对儿。”

    “既然如此,自然该物归原主。”

    阿庆嫂欢喜的不行。

    她接过顾昭手中的这个耳珰,当场歪着脑袋,小心的将它们重新别回耳朵上。

    片刻后。

    她拿手拂了拂耳朵,见顾昭瞧着自己,笑着问道。

    “好看吗?”

    顾昭点头,“好看。”

    阿庆嫂神情满足,和顾昭唠嗑了几句。

    她嗓门有些大,声音爽脆,说起话来就跟珠子落玉盘一样,和那微胖略显笨拙的样子分外不一样。

    “我这副耳珰啊,是前些时候,我家当家的进靖州城卖鱼获时候,特意给我带的。”

    “家里独独我有这一份,家婆的那一份是银手环。”

    “前些天不是忙着收割稻子么,也怪我,我这人臭美爱显摆,就是忙着做农活,都得将这耳珰往耳朵上挂着。”

    “嗐!不知什么时候,这耳珰就丢了一只,可把我心疼坏了。”

    她一拍大腿,神情懊恼,随即又转为欢喜模样,喜滋滋道。

    “还好顾小郎今儿帮我寻回了,多谢多谢!”

    顾昭听她说话有趣,表情生动,忍不住轻笑一声,也跟着凑趣道。

    “嫂子,这说明啊,这耳珰和你有缘分,你丢了,它还能再回来。”

    阿庆嫂听后,叉腰畅笑。

    “是是是,该我的跑不丢!”

    她瞧着顾昭的眼睛更感激了。

    这耳珰是金子打的,虽然小巧,却也值不少的银子,她家相公是一直安慰她丢了便丢了,等攒几次鱼获再给她买,婆母嘀咕了她几次败家娘们,臭了几天脸,到底也没说什么。

    但阿庆嫂她自己难受啊!

    她原先都想好了,相公给她买的这些首饰,她都要攒起来,等她家娃娃以后讨婆娘了,儿媳妇孝顺,她就慢慢的将这首饰给她。

    到时啊,儿媳妇高兴,儿子也高兴,家里和乐融融。

    现在嘛,有首饰戴着的她也高兴。

    这小小玩意儿,可是能讨三人高兴哩!

    前几日丢了,阿庆嫂想着三人的欢喜都没了,可是愁苦的连饭都少吃了两顿。

    夜里辗转反侧,睡觉都不香了。

    想到这失而复得的欢喜,阿庆嫂大嗓门笑得田野间,稻草人身上的衣裳都震了震。

    “玩笑玩笑,还是要谢顾小郎的,就算有缘分,那也是你帮我寻回来的!”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阿庆嫂看了看日头,想着还有两木桶的衣裳被单没有晒,几步走了过去,矮身将扁担重新担在肩上。

    她整了整木桶的麻绳,冲顾昭挥别。

    “好了,顾小郎,我先家去了,还有活儿要忙呢。”

    顾昭:“嫂子慢走。”

    远远的,阿庆嫂热情的声音还朝这边过来。

    “空了去嫂子家玩耍啊,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柿子树,这时候挂果了,小郎摘一些放到大米里,很快便绵软香甜了,好吃着哩!”

    虽然没捡到这金晃晃的财气,顾昭的心情还是颇好的,当下便应下了。

    “成,回头便去,嫂子不嫌我贪心多摘就成。”

    “哈哈,不会不会。”阿庆嫂的声音也热情。

    ......

    阿庆嫂的身影消失在田野间,顾昭又朝四处看了看。

    她低头瞧了瞧自己腰间系的荷包,动了动,里头哐当哐当的响。

    顾昭仔细的回想自己方才捡铜板的方位。

    唔,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正北……再凑上刚刚田埂里,东北方位的这道金黄财炁,正好凑成了八方。

    确实是五路财神,八方来财。

    就是财薄了一些罢了。

    顾昭叹气:也是,她们玉溪镇穷着嘞!

    她颇为意兴阑珊的将身上的八方来财符箓散去。

    罢罢,这等符箓,还是搁城里的店肆里更好使一些,搁在人身上,只能捡些铜板这等偏财。

    顾昭去河里捞了条大鱼,草绳一扎鱼嘴,拎着活鱼家去了。

    捡财无用,还不如樟铃溪里捡鱼儿来得实惠!

    ......

    那厢,阿庆嫂担着木桶家去。

    她到了院子里,手脚利索的架了几个三脚的竹竿,又捡了角落里的长竿,仔细用湿布擦净,踮着脚将它搁在三脚竹竿之间。

    忙活完了,这才将洗净的衣裳和床单抖开,微微踮脚,将它们泼在长竿上。

    阳光暖暖又明亮亮的照下,很快,院子里便是皂角好闻的气息。

    “牛娃,牛娃?”

    阿庆嫂在院子里找了一通,没有看见自家的孩子,也没有瞧见婆母。

    “奇怪,人都哪儿去了?”

    她一边擦着手,一边在家里寻着人。

    阿庆嫂没有虚言,她家的院子里确实是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老柿子树。

    柿子树很高,约莫四五丈,小灯笼似的柿子高高的缀着。

    秋日树叶枯黄稀疏,树冠张开,暖暖的阳光落下,带着丰收的喜意。

    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