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市
逢源客栈门前, 元笙笙刚从马车行回来,便看见一身黑衣的尹清与带着小虎头帽子的小鬼头袁京站在一侧。
她提起裙摆, 快步过去, 就听到小鬼头摸着尹清的新盲杖说:“亲爹,你这新换的竹杖真好看。”
“那当然,你也不仔细瞧着这竹杖出自谁人之手?”元笙笙站在小鬼头后面忽然出声。
要说起来, 这盐城铁匠师傅的手艺比永合镇上的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她只是拿出了张画的极简单的图纸递给她们一瞧, 那些个师傅立刻便明白了她的意思。
用熟桐油刷过的竹节又亮又防虫,她在竹杖的顶端还用上好的料子缠了好几层,保证尹清用起来不会伤到手。
“你来了。”尹清朝她的方向,低头浅笑,眉眼间尽是温柔。
“嗯,为何不在里面等?”元笙笙抚上他的一片冰凉的手。
“是袁京,他坐不住。”
“我……”他没有,明明是亲爹, 非要拉着他出来等。原本他想反驳, 但抬头看见亲爹的面容又忽然噤声。
“那走吧,我方才来的时候,就看见这年集那边已经热闹起来了。”
***
小鬼头的身子已经大好了,明日她们便要离开盐城前去汴京了。
邻近年关, 城中年前最大的一次集市正是今日。
理应前几天就该启程的,但因为客栈的小二姐说盐城年前的这次年集最为盛大,于是她就自作主张推迟了些时日。
进了腊月之后,这过节的意味就开始变得浓厚起来了。
三人还未走进, 只是放眼望去, 整个集市仿若被各种不同的红色淹没成一片火海,
临街的屋檐上挂满了喜庆的灯笼, 虽然现在是天还没黑,这些灯笼还未燃上,但笙笙的脑海里已经有夜晚万家灯火的盛况了。
甚至一点都不输给夜夜笙歌的汴京城。
因着昨日落了场雪,虽然现在地上未干,却一点儿都不影响小孩子过节的快乐。
走街串巷,嬉闹无比的孩童们,有的手里握着个糖人,有的呼朋唤友的,手里拿着只用竹片绑的老高的窜天猴。
更有甚者,一个胖阿婆连着买了三盏鲤鱼灯,分给围在她身旁的三个喧闹不停的孩子。
元笙笙低头,就瞧见袁京一直眼巴巴地朝着卖鲤鱼灯的摊子看,
于是问道:“喂,小鬼头,你想要鱼灯吗?”
“不,不,不是。”
袁京身子一顿,赶紧收回视线,一本正经地继续往前面走,不料下一瞬就被身后的元笙笙扯住了后衣领。
“我方才明明看着有个人看着那鱼灯羡慕的口水都要诞下来了呢。”
袁京赶忙起袖子蹭了蹭唇角,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他抬头看着元笙笙拦着亲爹的腰,走到了鲤鱼摊前,还不忘回头朝着他说了句:
“想要就说,怎么小小年纪别的不学,就学了尹清的那一套口是心非。”
……
这鲤鱼灯笼扎的极可爱,身子又大又胖,圆圆的黑眼睛又大又亮,看起来十分的讨喜。
元笙笙伸手付了银钱,接过摊主递过来的灯笼,弯腰给了袁京。
得了灯笼的袁京自然开心极了,要不是他还拖着他那条极为不利索的腿,估摸着都要举着那鱼笼蹦起来了。
三人继续往前走。
路两旁有挑着扁担的小商小贩,扁担上面摆满了各色的小吃茶点,
还有的摊子上精致的鞭炮被捆成一团放在一起。
一个背着箱笼的婶子,她的肩上趴着一只猴子,会随着她的动作做出来各种拱手的动作,
引得围在一旁的孩童们的阵阵惊呼。
不远处有位读书人模样打扮的人摆摊,她穿着一身浅蓝的长袍袄子,面前的摊位上摆着一堆裁好的红纸,正蘸着墨汁在挥笔题字。
黑色的墨汁在红色的上晕开,随着她从容不迫的收笔,一副春联就写好了。
在他旁边,还有位妇人的摊子上挂着已经画好的门神和桃符,金彩礼花同春贴。
元笙笙以前没见过,所以就多瞧了两眼。
当然这集市中最热闹的还要数那唱大戏的摊子。
三人走进了才发现,这戏是个男人在唱,他的脸上涂满了白色的油彩,脸颊处花了两坨红色。
这人身上穿着的是单薄的绯衣,手拿着一把扇子,独自一人在合着小调在跳舞。
吹小调的是一女一男。
女的奏着鼓,男人敲着锣,好不热闹。
笙笙侧头看了眼稳当站在身侧的尹清,想到在镇子上,两人好似也是这样的看了场喷火的杂耍。
那时候的她还很担心尹清,害怕他会因为如澜之事伤怀,
其实,那时不止如澜,林水也对尹清有些恐惧。
毕竟在村子里,男人都是被女人压制的,大家也从没见过尹清这般身负武艺的男人。
那时她也怕,虽然她面上强装镇定,可只要一想到王二麻子那双未闭上的眼睛,她便会想到尹清仅仅只用了那钝头的簪子,眨眼间便能取人性命,
这脖颈处就不禁凉飕飕的,
尽管怕归怕,但她也知晓,若不是这王二麻子半夜闯入,便也不会落得如此个下场。
这里并非现代,
护了人的尹清不该被那样对待,所以她带他去吃面,带他看杂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