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缠娇[双重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1章 悠悠我心(第3/6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在前往南苑的路上,途经梅园时,荀馥雅询问谢昀:“你为何帮我?”

    谢昀走在前头,说得理所当然:“你这么孤立无助,我不保护你怎么行。”

    荀馥雅轻嗔浅笑,由衷地向谢昀道谢:“二叔,感谢你方才的维护。”

    “我只是……”谢昀挠了挠面容,有些难为情,“不想让大哥为难而已。”

    荀馥雅见他那双被打得肿胀的手,想到与谢衍之间的约定,忽然改了主意:“你大哥那处我就不去了,你去过后来小学堂找我吧,落下的课业是时候补上了。”

    言毕,她亦不理会谢昀有没有回应,领着玄素和吟冬往小学堂的方向走去。

    玄素想了想,折返叮嘱江骜:“江郎,你也要到小学堂来找我哦,知道吗?”

    江骜一脸嫌弃:“没空,本少爷要与谢衍大哥下棋呢。”

    玄素丝毫不介意,认真地看着他:“那我去南苑找你。”

    江骜心头一顿,心想:让这母夜叉去南苑,指不定会出什么幺蛾子呢。万一把病弱的谢衍大哥吓死,谢家不灭了我才怪!

    如此一想,他吓得赶紧改口:“还是我去小学堂找你吧。”

    玄素笑意吟吟:“那就这么说定了。”

    言毕,她手持鱼叉转身,步伐豪迈地追上荀馥雅。

    江骜见她言行举止粗糙如男子,不由得望其兴叹:“你说这天底下怎会有如此恐怕的女人呢?小爷我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才被她缠上。”

    话到此处,他忍不住自恋起来:“啧啧啧,长得好看的男人就是这么迷人,连母夜叉都爱我爱得死去活来,真是的,我都佩服我自己了,哈哈。谢疯子,你说是不是……”

    他兴奋地转身,可谢昀早已不见踪影。

    “啧,这家伙一定是嫉妒我了。”

    他收敛起笑意,赶紧追上去:“谢疯子,等等我啊!”

    今日无风亦无雪,天难得放晴,谢家的小厮丫鬟们在院内院外干活时动作利索多了,脸上洋溢着笑意。

    荀馥雅命吟冬带玄素到临近的厢房安顿下来,自己沐浴更衣后,与她们会合,前往小学堂。

    其实上一世,她有想过开学堂当夫子,与容珏作对神仙眷侣,可惜造物弄人,身不由己……

    及至小学堂,闻得书声琅琅,她深感欣慰。

    她不在之时,小学堂是由小川管理的,可今日却不见小川的身影。

    从其他人口中得知,恒娘要将小川送人,小川心里很难受,躲在假山后面哭泣。

    荀馥雅去找小川,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虽然有不舍,但想到进入江家,对小川以后的仕途大有益处,便不说劝言。

    逐郡即将面临一场胜负未定的恶战,她不知晓是否如前世那般三城被屠尽,谢昀斩杀犬戎十万大军,砍下犬戎王桑吉桑吉的头颅来祭奠被屠杀殆尽的谢家。

    她心想着,小川能去南陵避难也是好事。府中除了妙光,不知还有多少敌国细作,这种时候,能送出多少人便尽量送出多少吧。

    她弯下身来,温柔地劝慰小川:“小川别哭,我会说服江公子把恒娘也带到江家,这样你们母子就可以不分开了。”

    小川抬起朦胧的大眸子:“真的吗?”

    荀馥雅摸了摸他的头,笑意温柔:“少夫人何时骗过你。”

    小川擦干眼泪,脸上有了笑意。

    其实他不是不想去,他立志要出人头地,成为江家少爷是最好的踏脚石,只是这个代价需要抛下他娘,他不能,也不愿。

    如今心结被化解,他自然不再退却,跑过去抱紧荀馥雅,心里充满了感激。

    “少夫人你真好,小川真舍不得与你分开!”

    荀馥雅轻轻拍着他的肩:“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将来我们必定会重遇的,只愿那时的你已成为你心目中的你。”

    小川放开她,笃定道:“我一定会的!谢谢你,少夫人!”

    言毕,他转身跑开,迫不及待地将此好消息告诉恒娘。

    荀馥雅凝望着细小的背影,仿佛看到了前世幼时的自己。

    年幼时,她勤勉好学,王氏觉得有其父必有其女,想着他日荀况归来,若能瞧见女儿满腹经纶,必定为女儿感到骄傲,便有心培育她成为当世才女。

    镇上有一户人家,正妻多年未出,欲想认领她为女儿。此事传到王氏耳中,王氏起初不肯,可后来闹饥荒,饥不果腹,王氏没能赚得足够的钱财供她上书院,思虑再三,决定将她送给那户人家抚养成才。

    她不欲与王氏分离,死活不肯,哭着表示要弃了学业,学女红为家营生,被王氏狠狠地甩了一巴掌,而后拥着她痛哭流泪。

    最终,王氏没有送走她,厚着脸皮向整个村子借钱,继续供她上学。

    王氏东凑西凑的,将脸皮都丢尽,借得村里人见她便跑开。她知晓了此事,难过得无法自已,跑去跟王氏说她在家自学,若是不懂,就厚着脸皮去找夫子找同学询问。

    王氏能为她求学丢尽脸面,为何她不能为了自己的求学丢尽脸面呢?

    玄素心疼她,小小年纪悄然跟随村里的渔夫出海打鱼,得益于她天生神力,帮了不少忙,从渔夫那里得到了不少酬劳。

    有了玄素的收入,家里的经济条件渐渐好转,她与王氏不再需要为了凑银子上学之事烦恼了。

    年幼的玄素当时提着十几斤重的鱼叉跑来,笑眯眯地对她说道:“小姐你放心读书,有玄素在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