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魔王的降临[快穿]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7章 无冕之王3(第1/5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仅仅替苏赢喂了天的猪, 兰心却感觉比过去十年还要累。

    这人居然仅凭口述就念出了足以写成厚厚一本册子的养猪心得!按对方的说法,这还是考虑到她以前没经验,刻意简化过之后的版本。

    听着他一本正经道出养猪的各种注意事项和方方面面细节, 兰心只觉得离大谱了。

    ——这哪里还是养猪?养孩子还差不多吧!

    不, 养孩子都不至于细致到这种程度,乡下的孩子一向都是放养。即便是高门大户的孩子,也不至于被全面呵护到如此地步。

    总之,兰心感觉下半辈子都不想再靠近猪棚那种地方, 也不想再见到这种生物了。

    ……别问,问就是已经有心理阴影了。

    好在她的付出并非没有回报。这几天她扮演贴心姑姑的角色,养猪和照看侄儿之余, 她旁敲侧击, 总算是从这小子口中问明白了当初来上林村调查他身世的人和他接触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事。

    他们问过的话、接触过程中对这位便宜侄儿的态度, 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或许便宜侄儿本人没有注意到, 但听到他转述的兰心却将这些细节都在心中拼凑了出来,组合成最有可能的真相。

    “果然被发现了……”

    某个隐藏了十六年的秘密,多半是已经瞒不住了。如果她的猜测没有错,大概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来上林村接人了吧?

    兰心忍不住看向眼前笑容灿烂, 对可能发生的一切都一无所知的少年,她的眼神说不出的复杂。

    少年憧憬的神色里, 仿佛还藏着之前那个“被外祖家的亲人找上门”的荒唐念头。

    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她怅然开口:“那些人这般打听你的身世, 也不知是福是祸!”

    少年果然露出疑惑之色:“诶?怎么说?”

    “郎你自小就心地善良,不知道这世上人心险恶。我就曾听人说过,有那等拍花子的, 惯会伪装,别看派头十足,把自个儿包装得富贵非凡,找些个认亲、招工、做买卖的借口,专门骗你这等不知世事的少年人哩。指不定就把人拐到那见不得人的地方,做些见不得人的事。或是发卖出去,从此为奴为婢,不由自主……”

    随着兰心的声音,少年的眼睛一点一点睁大,震惊道:“竟然还有这等事?”

    不知为何,兰心总觉得他的神情与其说是震惊恐惧,不如说是好奇和跃跃欲试。

    ……一定是错觉吧。

    抛开奇怪的念头,兰心不动声色地笑了笑:“所以说你没见过人心险恶,别什么都同外头的人说,再遇到这等事,最好先找亲近信任的长辈把关……”至于那个亲近信任的长辈,当然就是她了。

    “兰心姑姑放心——”

    苏赢笑眯眯点头,似乎全听进去了。

    “我知道该怎么做哦~”

    。

    两人在屋里交谈之际,一架低调素雅的马车行过小道,缓缓驶进了上林村。

    马车停下,有人被车夫恭敬地请下了车。

    那是一位身着月白绸衣的少年,容貌清雅,贵气逼人,一看便是锦绣堆中长成,逼人的权势之中熏陶出来的气质。

    少年的目光扫过那一排排简陋的房屋,还有半干半湿的泥泞地面,下意识后退一步。

    他好看的眉毛一点一点皱紧,嘴里发出低不可闻的声音:“……上林村?”

    “……人就是在这里吗?”

    回忆的牵引中,少年的思绪回到了半个月前——

    数百里外的上京城,魏国公府出了一桩大事。

    已不管事的老国公,如今正当家的国公夫妇,还有国公的嫡亲弟弟、府上没分出去的二爷,竟齐聚一堂。

    “这、这,怎会发生这样荒唐的事?”

    刚刚被叫过来,就从大哥口中听到了爆炸性的事件,二爷徐清震惊得不知如何是好:“大哥你是说,明瑾他不是我亲侄儿?我亲侄儿在外面流落了十六年?”

    魏国公徐潜叹息一声:“此事已确凿无误。我派人仔细调查了一个月,桩桩件件线索都指向,那个流落在外十六年的孩子,才是我和你大嫂的亲生子。”

    徐清忍不住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事说来也是一桩巧合。”老国公一开口,其他人都不吱声了,纷纷看向他。

    就听他将前因后果娓娓道来:“一个月前,我收到你们王伯父的一封书信。”

    “他在信中说,出游途中偶然遇到一个孩子,与我年轻时宛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任谁见了都不会怀疑这孩子的来历……我俩也算总角之交,这等事上他不至于骗我。”说着说着,老国公就生起气来,他哼了一声,“这老鬼居然在信里笑我,洁身自好装模作样了一辈子,没想到在外头早有风流韵事…… 此等污蔑我岂能认?那老不正经的以为谁都同他一样不成?”

    自己有没有风流韵事,老国公当然很清楚,但他那早逝的大哥有没有遗落在外的后代,他就不清楚了,想到这一点,老国公便交代大儿子派人查探。

    ——没想到,这一查就查出不对劲来了。

    魏国公夫人李氏恍惚开口:“夫君仔细一查,那孩子的父母,竟是我认识的……”

    “——就是十六年前有恩于我的那户人家。”

    “十六年前啊……”

    想起当年之事,徐清一时沉默下来。

    十六年前,这是个特别的关键词。

    说起魏国公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