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早安!三国打工人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46章(第2/2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毕竟不是雒阳南宫的德阳殿,没有那样高的屋顶,没有宽敞到几近空旷的大殿,即使下邳的官员令织工赶制出玄色壁衣覆盖在四面的墙壁上,壁衣上也没有庄重冷峻的花纹,没有能在风来时一动不动,异常肃然地垂挂在壁衣下方的玉饰。

    但这座行宫自然也有它的好,比如说它不宽敞,官员们就必须接席而坐,互相离得很近,自然也就可以用更隐蔽的方式交换眼神和意见。

    他们当中有人就在用这样的眼神注视着面前的这一幕。

    “张将军既总揽徐·州军事,未知小沛战事如何?”

    “陈元龙是知兵之人,曾以奇计退江东贼寇,有他在,可保小沛不失。”

    “既有退敌之才,何时能退袁谭?”

    “袁谭势大,兵马倍于我军,因此当据城而守,待袁绍失利,袁谭自然退去。”

    有人不言语了,有人幽幽地叹气,有人又开口了。

    “市井流言,称袁谭宽仁爱民,为大义而来,张将军可有听闻?”

    张飞“哈!”了一声,而后声音变得慌张和急促起来。

    “臣失仪,臣并非,并非有意……”

    “嗯,”天子的声音听不出感情,“卿有何见解?”

    “袁谭不过装模作样,”张飞坚持道,“他数番劫掠北海,致十余万生民逃散,百姓困苦不堪,何曾有什么宽仁爱民之心!”

    “他前番如何,皆因天子不在下邳?”

    “不错!”

    “那岂不是说,袁谭事君以忠,见天子巡幸下邳,因而行事恭慎?”

    张飞说不出话了。

    很快又有杨彪的声音响起。

    “朝廷征辟河北名士时,他们却是无人奉诏,恐怕称不得‘事君以忠’。”

    “既如此,便更该令陈元龙速退敌兵,否则民心思变,便是无损朝廷的威仪,难道也无损刘将军的声名吗?”

    被天子赐予“独坐”恩宠的伏完一直没有开口,而是沉默地听完这场争论后,与公卿们慢慢走出这间并不宽敞的行宫主殿,他的步履不快不慢,偶尔有人同他讲几句话,他也只会简短地回以寥寥数字,因此其实很不显眼。

    张飞在与人争论期间,曾经偷偷看过他两三眼。

    出身寒微的武人不该有这样敏锐的觉察力,大概是有什么卖弄聪明的人指点过他,伏完心里冷哼了一声。

    他在下朝后没有回到家中休息,当然也没有同哪个朋党串联,而是去拜访了一下陈珪。

    老人以年岁高为由,不曾在朝中出仕,只在家里给弟子们讲一讲课,最近连课也讲得少了,一心一意猫冬。

    伏完来拜访时,坐在轺车上等了一会儿,被请进去后又坐了一会儿,陈珪终于出来了,一脸的睡眼惺忪,摇摇晃晃,见了他就立刻笑着告罪。

    “未审寒门今迎贵客,竟令伏公久等!”

    “岂敢,”伏完笑道“汉瑜公这般客气,分明指我为不速之客啊!”

    两个老头子一起笑了起来。

    先寒暄,聊一聊近况,聊一聊过去,还可以聊一聊经学,然后再将话题转到骂几句袁逆身上。

    伏完没有说来这里做什么,他只是过来拜访,看望一下这位名门出身,虽称不上老友,倒也熟识的同僚。

    陈珪也没有言语机锋试探,好像真觉得伏完来这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他讲起了几个关于桓灵之时的小笑话,伏完立刻接上,然后用同样幽默的刻薄话继续这个话题。

    这样的拜访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伏完就告辞了。

    当他出门时,陈珪礼数非常周到地送他出了门。

    虽然称不上宾主尽欢,也还其乐融融。

    但当这位不其侯坐上轺车,渐渐驶离了陈家之后,陈珪脸上的笑容忽然变了。

    有人七手八脚地上前来扶他,将他搀进屋去。

    “给大郎送个信,”一片兵荒马乱中,陈珪平静地说道,“他必须寻一个时机,尽快出战。”

    “……从父为何如此说?”

    陈珪疲惫地瞥了侄子一眼,“难道你看不出,伏完今日来此,就是想探看虚实,看我几时死么?”

    他已经尽力掩盖,但若是到了掩盖不住的那一天呢?

    东线上的战争就是这样真正开始的。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