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清穿]太子宠妻日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3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山西的叛乱最好平定, 将几个贪官杀的杀,流放的流放,百姓也就满意了, 湖南稍微麻烦了一点, 里面掺和了吴三桂的下属, 清军将叛军首领就地格杀, 起义才渐平。

    南疆的事情,胤礽派了一部分人支援, 却是再也没插手。这些事解决总共花了一个月都没有,二月份,礼部就请示是否举行登基大典了。

    “可以。”

    胤礽夜里头看向黛玉, “当初没有举行太子妃的册封大典, 如今皇后的册封大典你觉得该怎么办?”

    黛玉有些奇怪,“什么怎么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我是担心你这小身板受不了,这规矩可有一百多条, 礼仪都得背上个两三天, 先伸哪只手,先迈哪条腿都有讲究,我想着,可以删减掉一些。”

    黛玉却摇了摇头,“我想完整地走下来。”有时候,虽然累,可这仪式却也会带来满足。

    登基前一天,胤礽带人亲往天坛地坛祭祀, 意思是告诉祖宗们,我要登基了。也是在这一天,仪仗都摆设完毕。登基当天,天还没亮,大门便开了,百官装戴整齐,按照官位依次而出,在各自的位置上站好,各方乐队开始奏乐,声音低沉而又鸣长。

    红毯铺的很长,旗帜更是插了一路,胤礽并没有按照规矩坐在椅子上等着,而是站在了城楼上头,从上往下更直观,也更震撼。这么多世,他最遗憾的莫过于这一世,如今,终于登上皇位,他的心头的满足已经达到了巅峰。

    登基大典,是最为浓重且正式的仪式,没有之一,胤礽一步一步地坐上皇位,百官也依次前进,品级够的,在殿内,不够的在殿外。林如海也在百官之中,对于女婿登上皇位,他也是很高兴的。千百年来,太子顺利登基的不多,不登基的只有死路一条。

    “跪!”

    “一叩首!”

    “起!”

    ......

    “尊阿玛玄烨为太上皇,尊祖母仁宪为太皇太后,福晋林氏为皇后。”

    “皇上任孝。”

    “臣等叩见皇上,愿皇上万福金安。”

    黛玉的册封大典,胤礽全程都牵着她的手,陪着她。两人四目相对,笑颜更是不曾离开,宫女太监个个都是人精,自然知道太子妃娘娘对太子,不对,是皇后娘娘对皇上的重要性。别说妾室了,皇上连通房丫头都没有,如今后宫竟然只有皇后娘娘一个。

    “今儿黛玉好霸气,看着威风十足。”

    黛玉把头一抬,“是吗?”

    胤礽刮了刮她的鼻子,“自然。”

    在胤礽看来,黛玉的管理能力是不输宝钗的,大观园闹出那么多事,潇湘馆却是从没有爆出任何事,而且个个心系黛玉,她不理事,只是身子不好罢了。如今,黛玉被好好养着,身子骨也不错,定然能更好。

    所有的仪式都结束,胤礽又踏进了康熙的屋子,如今,为了避嫌也好,有事情耽搁住也罢,如今屋子里除了宫女太监,竟然再没有其他人了。

    他看向毫无知觉的康熙,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今早太医来过了吗?”

    梁九功躬身道,“来了,说是没什么变化,便又走了。”

    胤礽点了点头,仔细打量了康熙两眼。

    回到毓庆宫,胤礽便对着何柱儿道,“让王太医来一趟。”

    “皇上。”

    “太上皇现在如何?”

    “意识沉睡了,可以维持现在这个样子,也可以...”

    胤礽摆了摆手,“不必,你在平时的药膳中掺着些解药。”

    王太医一愣,“皇上是想...”

    “朕想让他好起来,却不能是现在,你先带着医治。”

    “臣明白了。”

    朝鲜知道胤礽登基以后,立马派了使臣过来,请求大清支援粮草。

    胤礽看完后冷笑了一声,“有借有还,下借才不难,你们来借粮,打欠条了吗?”

    朝鲜使臣一愣,“臣等...”

    日本攻打朝鲜,是大明救了他们,后来大清入关,他们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要替大明报仇雪恨,一派是管他统治者是谁,谁强谁是大哥。随着大清越来越强,大哥派压制住了报仇雪恨派,占据上风。可不管这么样,在他们看来,他们是附属国,出事了大清就有义务帮忙。

    “圣上,如今百姓民不聊生,城内死尸无数,臭味熏天,国王也是迫不得已...”

    胤礽抬了抬下巴,“这和朕和大清有什么关系吗?”

    “每年我国都会向大清朝贡...”

    胤礽点了点头,“是这样没错,可大清给你们的回礼不也很多,要是有人侵略你们,大清会派人帮忙,可如今,这是你们统治阶级出了问题,难不成以后你们但凡闹个灾荒出个瘟疫大清都要插手吗?”

    反正不管怎么说,胤礽就是没欠条不帮忙,后来使臣没办法,打下了欠条,胤礽这才让户部着手准备筹粮。

    “我大清多地发生起义,登州更是饿得直接吃人,如今便也只有这一万石了。你可以出去打听打听,太上皇为何病倒,便知道大清如今的处境了,不是不想帮,是以目前的状况,大清也有心无力。”

    对于这件事,也是有大臣叽叽歪歪的,胤礽直接扔了一句,大清需要粮食赈灾,没存粮了,你们要想帮忙,就拿自己家里的粮出来帮忙,这话一句,所有人都不吱声了,跟鹌鹑一样,缩了起来。

    胤礽在后世呆过,被韩国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