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封诊录(全两册)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十二章 奇人马奴道术幻境 (1)(第3/10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流,很多人会在牲畜臀后挂个箩筐,用来接住粪便。在城中行走时,虽说偶尔有粪味传来,但至少路面看起来并不污浊。

    大路两侧遍植阔叶树木,挖有排水沟渠,流水淙淙从洛水而来,流过街道,增加不少清凉之感。李凌云放眼望去,觉得眼前的一切看起来整齐干净,周围行人或广袖飘飘,或胡服矫健,虽说都是市井情状、人声喧扰,倒也很有一些温暖的人间烟火气息。

    明珪问李凌云:“要不要去南市外瞧瞧?虽说不比长安,但洛阳南市也有一百二十行,足足三千肆,靠近南市的坊中有胡商聚居,风情与我大唐截然不同,尤其是胡庙,挺有意思,很值得一看。”

    李凌云正要答,却瞥见有个人突然拦在马前,他连忙拉住缰绳。只见朝天鼻花马刹不住脚,从那人身边擦过才站住,差一点就踏中此人。

    那是个一手持竹竿,面容清癯的青衣道人。此人似乎完全没察觉危机,仍然毫无畏惧地昂起头,望着李凌云。

    李凌云仔细一看,发现这道人眼球居然是烟灰色的,明显是个瞎子。他正想问这人为何冒险拦住自己,却见明珪下马恭敬地迎上去,喊了声“先生!”,又问:“您为何会在这里?”

    李凌云见状,也下马来到那人跟前。明珪连忙介绍道:“这位就是方才我提起的异人,葫芦生。”

    李凌云上前行一礼。“听明子璋说先生擅长占筮之术,今日是出来为人占卜的吗?”

    明珪闻言一愣,心知李凌云这是觉得葫芦生是他的熟人,试图像一般人那样套套近乎,虽然明白是好心,但还是忍笑道:“大郎慎言,求先生占筮的人能排到洛阳城外,先生根本不用离家摆摊,再说先生患有眼疾,外出营生也不方便。”

    “哦,既是如此,先生为何来这里,又为何拦我的马?”李凌云不解地问。

    明珪同样感到古怪。那葫芦生摸着白须道:“我吗?当然是为你而来的。”说着,他快如闪电一般抓住了李凌云的手肘。

    被一个瞎子抓着,李凌云并不觉得害怕,况且他感觉葫芦生并未使力,他也就没有反抗。

    葫芦生缓缓说道:“你这人身上缠着重重因果,却又与我大唐国运纠缠在一起,你的命途真是怪异得很。”

    “命途怪异?”李凌云试着抽手,谁知那葫芦生的手指看似苍老如树皮,实则力大无穷,他根本无法抽出来。

    “小郎君不要急,我说完就会放了你。你父亲不久之前死于血光之灾,你母亲也在许多年前死于非命,啧啧啧啧,你可真不是个寻常人。”葫芦生瞪着灰白眼眸,死死盯住李凌云,就好像那双瞎了的眼睛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一样,“你要小心,不要为邪恶所惑,切记切记……”

    李凌云正不解,葫芦生却已松手,转身用竹竿戳着地面,缓缓摸索而去。“我是三世人,你却是两生人,有趣有趣,你也非常人,我也非常人,我们都不是人……”

    李凌云与明珪对视一眼,后者道:“你别看我,我也不知为何会遇到这位,他的话你听听就算了,不必当真……”

    “我阿耶的确死于血光之灾,可我阿娘是病死的,这是阿耶亲口所说。”李凌云喃喃回忆道,“……嗯,是病死的才对。”

    明珪见他有些恍惚,拍拍他的后背。“别想太多,我阿耶就是术士,他们这些人大多神神秘秘,有时说话也是云山雾罩的,若仔细分辨,其实每句都留了余地,只要能说准一二便是神异,至于不准的,也可以解释为被他们化解了。市井之人多是报喜不报忧,时间一长,被人宣扬出去,便是神通显灵,这术士自然免不了门庭若市,钱财滚滚而来。”

    此时街上人多,明珪和李凌云没再骑马,而是牵着马顺着人流缓缓向前走着。

    李凌云听明珪继续道:

    “一些术士爱玩弄语言陷阱,这其实也是一种‘道技’,因是说话的方法,术士私下里便称之为‘话术’。

    “天津桥上的术士大多精通话术,他们给人占卜时,首先观察来人的穿衣打扮。若是庶民,要问的无外乎与婚姻、钱财有关。若是富人,情况又要细分:比如来人表情急切,便要试说该人恐遇祸事,出些银钱,便可给出化解之道;若来者面有喜色,自然要道出祥瑞,旁敲侧击地告知对方天降红运,好事临头,只要把来者说得舒服,自然少不了赏钱。

    “就算偶尔说不准也无伤大雅,退掉银钱,全当磨了嘴皮子,倒也没人会与他们较真。日子久了,也可以积累出几分名气,在东都城里混口吃食还是很轻松的。”

    李凌云听完突然问:“什么是三世人,什么又是两生人?”

    明珪想起那葫芦生所说,跟李凌云解释道:“所谓三世人,简单来说,就是能活三世的人。这个葫芦生一直对外说,此生是他的第二世,他前世就是生在这洛阳城中,等他在此修行到第三世,便能化仙飞升而去。”

    “就是说,他是转世投胎来的?”李凌云摇摇头,“这怎么可能?人死了,尸首很快会腐败,多年以后只剩下骸骨,用什么来转世?”

    “也非绝对,我大唐太宗皇帝时,三藏法师玄奘前往天竺,取得了大藏佛经。我阿耶虽是修道人,但也听过僧人讲经,据经文记载,人有前世、今生与来世,修行的人可以把福祉带到来世。怎么,李大郎不信吗?”

    “宜人坊太常寺药园中有一块土,种植了各种灌木,特意围起来不给人看,你可知道那里是派什么用场的?”李凌云刚提出问题,不等明珪回应,旋即又自顾自解释起来:“那块地方其实是我们封诊道研究尸首腐败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