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麒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2章 龙袍与坎离丹(第1/5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余庆带着珠儿回来了,带了许多土产风物,玩笑说:“皇上南巡刚走,我和二小姐又来南巡了。”珠儿见过父亲和七娘,陶铭心拉着她的手笑道:“长高长胖了,饭量不会又大了罢?”余庆在旁笑道:“二小姐心宽体胖,能吃是福呀!”青凤上来抱着珠儿哭了半天,两姊妹去别屋说知心话儿去了。

    问素云和外孙,余庆笑道:“托老爷的福,小姐和小少爷都好。找算命先生给小少爷起了名字,大名叫宋育德,小名叫升哥儿。”陶铭心满意地点点头:“《易》云:君子以果行育德,好名字!”余庆又道:“皇上这次南巡,专程去曲阜拜圣人,想起前几年河防的案子,发了慈悲,下圣谕说宋老爷等人只是一时疏忽,算不得恶官,父祸不及子,他们的儿子全都加了贡生。太太又给大爷用了些银子,据说不出一两年就能做官了。”

    陶铭心冷笑道:“希望你家大爷做个好官。”他掰着指头算了算:“三年的孝快满了,我岁数大了,近来身体也不好,看来素云的婚礼我不能去了。”余庆道:“老爷放心,我们家不会怠慢大小姐。大爷还说呢,做官的话想来江南,让小姐离家近些。以后见面的日子多着哩!”

    歇了几天,余庆告辞回济南。从渡口送行回来,陶铭心看到三棵柳树下聚着好多人,一个五十上下的妇人浑身肮脏,乌黑着两只眼睛,肿着嘴巴,歪着鼻子,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在向乡亲控诉什么。陶铭心在村中见过这个妇人几次,是个跛脚,也不知是谁的老婆。听人一说,才知道是任弗届的老妻。

    她哭道:“好好一个女儿,竟许了十个人家,我劝也不听,还把我打成这样——从嫁到他们任家,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这张脸就没好过。我也顾不得脸皮了,说出来让大家评评理,这日子我过不下去了,哪个乡亲行行好,去说说他,让他休了我罢!”一个妇人问道:“为什么把女儿许给十家人?那十家人莫非都不知道的么?”任弗届妻子哭道:“就为了图人家的彩礼!他们知道什么?看他是个相公,是个体面人家,以为女儿多哩,不知道就这一个!”村民纷纷道:“任先生也是个读书人,怎么做下这样没廉耻的事!”陶铭心不住地叹气:“斯文败类!衣冠禽兽!”

    众人正说着,任弗届提着一只木棍跑来,驱散了村民:“都滚开!”用木棍照着他老婆身上就抡,边打边骂:“老不死的!在外面给我丢人!”陶铭心气得冲上去,一把拉开他:“任先生!你不要太过分!”任弗届气得两眼鼓鼓的:“关你屁事!”陶铭心夺下他的木棍:“有本事和我去县学里,让学政老爷评评理,你一个秀才,当众殴打发妻,看他怎么说!”任弗届被镇住,嘴上依然不服软:“学政算个屁!老子怕他?”撇下妻子,骂骂咧咧地回家去了。

    陶铭心气得午饭也吃不下,到下午,肝也疼起来,躺在床上休息。七娘要去找大夫,陶铭心不让:“找什么大夫,找人把任弗届打死,我就好了!”七娘劝道:“不是我说,老爷也是闲的,哪里犯得着跟他生气!这个老狗不要脸的事多着呢!”她压低声音,“听李婆说,他老婆裤裆里常年挂着一把锁,他在外头混吃的,怕他老婆偷汉,就把那块儿地方锁起来,自己拿着钥匙。村里人都以为他婆娘是瘸子,其实不瘸,底下吊着锁,走路费劲。”陶铭心捂住肝又哎哟了起来:“你可不要说了!”

    傍晚,保禄竟和阿难一起来了。陶铭心看见两个孩子,心情好了些。珠儿和青凤更是拉着阿难不放手:“可想死我们了!这两年你跑哪儿去了!”欢笑一番,陶铭心让保禄和阿难来书房说话,问阿难:“你今天怎么脱了身?”阿难道:“皇上回北京,父亲送驾跟去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我跟母亲说村里的宅子许久没人住,我回来照管照管,又碰巧任弗届家中有事,好多人去他家打闹,说什么嫁女儿的事,好像和他儿子打了起来,闹到县衙去了。他没空看着我,我就趁着天黑跑了出来。”

    陶铭心笑个不住:“任弗届终于要吃亏了。”阿难问保禄:“这阵子的事,你都告诉陶先生了么?”保禄笑道:“今天来就是要说的,这不遇到了你,一起来了。”阿难道:“那你先跟先生说,我也听听。”保禄便将葛理天告诉他的,悉数告诉了陶铭心。陶铭心惊讶道:“连薛神医都是反清的?真没看出来。”又感叹何万林死得惨烈,“他的这番事迹,能入《刺客列传》了。”阿难却惊讶道:“原来我那晚在园子里遇到的,就是何万林呀!”

    皇上到苏州的第一天晚上,在织造府行宫接见了十几个苏州本地的文士——都是明德遴选出来的,阿难是众人中最年轻的。皇上当场考了他的四书,他答得流利,又让他即兴写了首诗,他写得不好,皇上也没生气,鼓励他:“虽说八股才是正务,但诗词歌赋也能陶冶性情,你很像朕少年时,慧心玲珑,学起诗词来易如反掌。”

    见皇上喜欢阿难,乔陈如便奏请让阿难在行宫伺候,当皇上的跟班小厮儿,皇上也允了。这是莫大的荣耀,让明德等大小官员羡慕不已。文士退下后,苏州织造普福捧着一个杏黄包袱上来,说织造府为皇上新做了套龙袍。太监打开了给皇上看,黄绸鲜亮,刺绣精密,乾隆很是喜欢:“苏州的匠人手艺越发好了,比南京的云锦还鲜丽。”

    明德笑道:“龙床的帐子也是这些匠人织的,普大人有心,让匠人们每缝一根线,就念一声佛,做这领龙袍和帐子,念了也有几千万声佛了,就为了祈祷皇上安康。”乾隆高兴,赏了普福一幅御书,发下三吊玉钱,赏赐织造府的匠人。

    入夜后,明德送来十名苏州美人,乾隆责备了他几句,选了一个侍寝。太监们往来伺候递水送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