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燕看到的未来却不仅仅是《春华秋实》中写到的内容。
在秋秀玲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的三十年里, 赵春燕也一步一步踏向泥潭,最终活得是生不如死。
彼时是九十年代。在省城,一个普通的工厂职工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是三十多块。而在山里, 山民们大多是自给自足, 村中往来也是以物易物。
独龙村特别偏远,九几年才有第一条公路修到独龙村所在的大山脚下。但即便山下有了公路,不少独龙村的村民们仍是一辈子都不曾从山里出去一次。
外面这都用上第四套人民币了,独龙村里人民币还是个稀罕物件儿。孩子们大多不认识钱这种东西, 每家的钱只有家中最德高望重的老人才能管。只是许多老人攒了一辈子的钱, 加起来也不过就是几块的金额。并且这几块钱里最多的是第二套人民币里的一分、两分、五分、一角……
赵春燕上头有三个姐姐,三个姐姐都出嫁了。她们的彩礼钱加一起是三十来块。这在独龙村里无疑是一笔巨款。而这笔“巨款”是老赵家准备拿来给儿子赵嘉宝去县城上学的钱。
赵春燕痛恨赵嘉宝, 也痛恨老赵家的每一个人。离开独龙村去省城的事儿她酝酿了多久,这偷钱的事儿她就酝酿了多久。
偷窃得手后,揣着三十块零九毛钱的赵春燕有种大仇得报的兴奋感,她连跑得脚下流血都不觉得疼了。
然而黑中巴的司机一张嘴就要车费三十块。
赵春燕那个肉疼啊……但肉疼归肉疼,赵春燕到底没有自己赚过钱, 她不知道钱有多难赚。加之她满脑子都是富丽堂皇的城市梦,自然是豁出去了。
在县城下车的时候, 赵春燕还以为自己已经来到了省城。她兴奋了大半天, 到处走到处逛,县城的物价却给她那颗发热的脑袋浇下了冰水。
小县城在华国的边境上,再往前头几十公里就到了另一个国家。改革开放后, 两边往来的生意人日益增加,小县城也因此繁盛热闹,物价不输省城多少。
阳春面一毛五, 菜汤面三毛,大饼一个一毛。就算一天只吃一个大饼, 赵春燕也撑不了太久。
赵春燕瘦瘦小小黑巴巴,她这么个小姑娘哪处做工的会要?还是一对老夫妻看赵春燕可怜,又怕她一个孩子在外头被些二流子、泼皮给欺负了,这才让赵春燕住在他们店里当小工。
赵春燕头疼的毛病一直没好。一次她犯头疼时正好是饭点,出入的客人又全是赶时间要到邻国去生意的生意人。
被一堆客人连连催促、要筷子要碗要茶水,头疼的赵春燕一下子就炸了。她这么一炸,老夫妻怕得罪人,当然是不敢再收留她。
赵春燕很后悔,她在老夫妻的店前下跪,却是被老夫妻的儿子挥着扫把赶走了。
就在赵春燕蹲在暗巷里哭泣时,一位“好心人”站了出来,他把赵春燕领会了自己暂住的小宾馆,还给赵春燕买了她从来没吃过的奶油面包。
后来的事情就像所有人都能想到的那样。到了晚上,“好心人”露出了自己狰狞的真面目。
他把赵春燕给糟蹋了。
赵春燕刚开始还在挣扎反抗,被她一口咬在手臂上的男人一巴掌扇歪了她的脸,随后恶声恶气道:“你以为你吃了多少奶油面包?你以为那些奶油面包都是不要钱的?要不你赔我奶油面包的钱?”
赵春燕身上是揣着老夫妻给她结的几毛钱工资,可那点钱哪里够赔男人?
男人见自己的威逼有效,又诱哄道:“你乖点。你乖乖的,我就再给你买奶油面包吃……”
是继续挨揍还是继续吃香香甜甜的奶油面包……这种问题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来说足以击穿她的心灵与底线。
第二天赵春燕果然得到了一大包奶油面包。可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奶油面包”成了赵春燕听见都会干呕不止的四个字。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县城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知道赵春燕和人“睡过了”。所有人明里暗里都喊她“女支女”。
赵春燕不是没有试过自救。可县城里的“正经人”们,谁会愿意与一个“女支女”有来往呢?每个人都巴不得和赵春燕划清界限。就连卖她大饼的人都是直接把大饼装起来往她脸上扔,以免碰到她的手。
成年之后再回想起这些事情,赵春燕自己都奇怪自己怎么没有崩溃,竟然能死皮赖脸地活到几十岁。
赵春燕十四岁这年,县城的旁边建起了一座工厂。工厂招工,赵春燕谎报年龄说自己十六岁,就这么进了厂——彼时第一代身份证还没能完全普及,加上第一代身份证是塑封材质,没有防伪功能,假身份证好弄得很。工厂方面急需大量人力,也不怎么重视人员的身份问题。
成了厂妹的赵春燕在入厂不久后就和大自己八岁的厂工谈起了恋爱。
不要问赵春燕这么做是不是脑残,都在男人身上吃了这么多的亏,怎么还学不会吸取教训?事实上赵春燕会这么做也是为了自保。
她的女支女身份在县城是人尽皆知,进了厂也只是让她换了一个地方被人觊觎身体。赵春燕唯有找一个男人,依附在一个男人的身上,成了“有主”的女人,其他男人才不会去动已经成了“私人财产”的她。
赵春燕和男人好了五年,五年里为男人堕胎好几次。男人总是说会对她负责,两人在厂里攒够了钱就辞职回男人的老家结婚。赵春燕对此深信不疑,哪怕抓到男人和新来的厂妹劈腿,也只是撕打臭骂那新来的厂妹是臭不要脸的狐狸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