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级画师的古代科举日常(穿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5章(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钦州地动之事令无数人为其牵挂。

    京城里的百姓自然也分外好奇担忧钦州地动后的情况又是如何。

    但京城和钦州距离较远, 消息想要传递过来就不怎么容易。

    好在现有京城报纸出现。

    据说钦州那边弄出一个实时报纸,专门每天报道地动灾情怎样妥善处理。

    比如哪位大善人又捐赠多少银子和粮食,是要被刻录在功德碑上面的, 能够传承千秋万代。

    在赈灾结束后更是会有陛下亲自嘉奖。

    这消息引得不少富商都开始为钦州做出贡献。

    事实也的确如此, 有关于钦州实情的报纸在京城发行后,陛下的指令就下来了。

    捐款的乡绅富商等皆获得了陛下亲自书写的抗震救灾荣誉证书,这可是能够一直传承下去的宝贝, 说出去都可以炫耀一辈子。

    尤其裴妙珩殿下更是公开了捐款细目——某某富商捐赠多少银子和粮食都是有具体数字的, 每天都会张贴在公示处,并表明银子和粮食所用多少,用于哪里。

    这样做法便让钦州乃至京城的百姓们无不称赞起裴妙珩。

    再一听说这些办法俱都是慕书玉慕大人想出来的以后, 慕书玉的名声又进一步, 放在现代来说, 那就是大明星。

    京城里几乎快要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了。

    可见这位慕状元的受欢迎。

    现在,这些用于赈灾的细目报表便全部呈于陛下, 慕书玉特意采取了表格的形式,不仅分布明确, 而且看得更加清晰容易。

    天晟帝得此表格, 便想着推广出去。

    这样一来,报纸就又要起到作用, 不得不说, 报纸的出现着实重要。

    再比如钦州粥棚和药堂医馆每日能救助多少难民, 钦州参加院试的学子们亲自手写报纸, 每日为百姓们诵读, 花样多得很, 从精神上振奋钦州的百姓。

    那些小孩子聚集在一起, 露天听书学习, 孩子们纯真的脸颊,诵读声朗朗,瞧见岂不是能叫人从心底里生出希望。

    不管何时,孩子们才是大盛朝的未来。

    最重要的是,陛下亲自下令将能人义士出海寻来的最新农作物优先交给钦州种植。

    而这些农作物叫什么名字,模样,如何种植的方法以及产量全都详细不已的刊登在此次在京城发行的报纸上。

    可想而知,当这一份报纸到了百姓手里后会引起怎样的震惊和狂喜。

    “这、这这番薯、土豆和玉米种植后的产量怎么会如此之多,不会弄错了吧?”有人不敢置信。

    “怎么可能弄错,这可是那位海上义士专门留在海的那一边记录下来的,绝对不会有错,甚至没准在我大盛朝种植后,产量还会增多呢。”

    “那、那要是万一不适应我大盛朝这边的土壤怎么办……”

    “你这人就不会想点好的么,如果不行的话,陛下又怎么会下令叫人种植。”

    “说的也是,这报纸上还讲了出海寻找这些的经过,竟与年少的慕大人有关,诶呀,这么说慕大人又有功劳了?”

    “慕大人年纪轻轻,自为官后都做出多少事情来了,就说尚没有为官时,那也是才华横溢,寻常人比不得。”

    “不知道哪家的女郎才能配得上如此优秀的慕大人。”这人感慨道。

    ……

    钦州地动再加上出海寻来的这些东西,慕书玉甫一回京后,陛下的圣旨便来到了安定伯府。

    全府上下一同出来接旨。

    “陛下特命慕大人由正六品太常寺满汉寺丞升至正五品户部郎中,此乃皇恩浩荡,慕大人,上前接旨吧。”刘太监面容和煦地笑道。

    作为天晟帝贴身伺候的总管太监,竟是他亲自来安定伯府宣读圣旨,这也给旁人一个信号——陛下对于慕书玉的看重恐怕还得再多一点。

    慕书玉上前,双手平举:“臣谢陛下隆恩。”

    接过圣旨站起后,慕书玉自是又感谢刘太监一番。

    待刘太监笑容满面、钱包鼓鼓地离开后,慕史进的脸色真是既欣喜又复杂,其中心情纠结万分。

    高兴伯府能有如此优秀的子弟,复杂则是这样的孙儿却为庶出,尤其不好管教……

    安定伯的长子慕正成的心里更是不成滋味,没想到不过是钦州一行,再回来后,慕书玉竟升官至正五品的户部郎中。

    要知道他现在的官职也才只是正五品的吏部郎中……

    一下子,三房的庶长子、一个他曾经看不上的晚辈居然就与自己在朝堂上平起平坐了,这如何能叫他开心得起来。

    更别提心里堵塞难受,仿佛蚂蚁啃咬般令人难以忍耐。

    尤其越不想提起什么越来什么。

    慕书垣直接开口说道:“兄长这做官的速度,真是别人拍马都赶不上的。”

    “啊这样一想,大伯父也是正五品的官职,担任吏部郎中呢。”

    “兄长你要是有什么不懂或者没有经验的话,还可以去请教一番大伯父,毕竟大伯父在这官职上可是待了许久呢。”

    慕正成的脸色唰的就沉了下来。

    慕书玉浅浅勾了下嘴角,点头:“若有不懂之处,书玉一定会去请教大伯父的。”

    一向为三房的透明人,慕书玉几人的父亲慕正言象征性地咳嗽一声。

    慕正成沉着脸拒绝道:“你我官职不同,我在吏部,你在户部,没必要前来请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