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京风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0章 神降于莘18(第1/4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有时候掩埋真相会比犯罪更可怕。”

    若是换个人说这番话, 顾九只会觉得他在故意挑衅自己,而站在自己眼前的这个男子,神情坦然, 语气恳切,顾九感受不到任何一丝恶意。

    相反, 她甚至觉得秦行知是认真的。

    顾九凉凉地睨他一眼, 唇瓣无声动了动:有病。

    秦行知放声大笑。

    外面,黑云压城, 山雨欲来。

    楚安越想越气,索性停住脚,指着那扇紧闭的院门恼道:“他那个样子摆明了就和此案脱不了干系!咱们真就这般任他嚣张?”

    “证据呢?”顾九心底固然也有气,但比起情绪都写在脸上的楚安,还算平静,“还记得黄允吧, 万一秦行知这副模样是故意迷惑我们,咱们真按照他说的那般, 二话不说把人抓到牢狱逼供,待真相大白后,却发现抓错了人, 怎么办?”

    楚安噎住,缓了缓,又不解道:“如果秦行知真是秦理和唐氏的孩子,二十年前援军来迟这事也另有隐情,那他为什么要杀其他人?”

    暂且不论弘敏和尚与秦理的死有无关系,至少其他三人应是与此事八竿子打不着。

    他顿了顿, 拧眉:“总不会还真是为了他自己的审判吧?”

    “肯定有这方面的原因, ”顾九沉思道, “但这绝不是其如此行为的根本。”

    为何审判?

    为何要与大宋律法为敌?

    说到底,其一切的源头还是因为“复仇”二字。

    而要真是事实如他们现在所怀疑的这般,那么秦行知之所以杀了另外三人,既是为了审判他们的罪过,也是为了更好地掩盖他的罪行。

    顾九眸色暗了暗,冷冷吐字:“滴水入海,藏木于林。”

    一滴水若是不想被发现,那融入一望无际的大海将是它最好的选择。同理,人在什么情况下不会特别注意到一根木头,当它置身于整片森林之中的时候。

    楚安听得惊骇,好半响都没缓过神来。

    顾九则思忖起了如何顺着眼前这些蹊跷之处往下查的问题。

    秦行知的确存有混淆视听的可能性,但吴知州应该没有理由如此做。他儿子如今尚在凶手手中,生死不明,他在忧心儿子安危之际却还对二十年前的事情有所隐瞒。

    由此可见,当年秦理获斩,或者是西征这件事,一定有什么见不得光的秘密在其中。

    吴知州不说,秦行知不说,她便只能从别的地方查起。

    顾九思前想后,心中最稳妥的选择还是沈时砚。但偏偏此事又和沈家军战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她若是直接问沈时砚本人,只怕会因此勾起他的伤心事。

    楚安看她一脸纠结的模样,便问怎么了。顾九犹豫了会儿,将心中顾虑如数说出。

    楚安听后,却是奇怪道:“你可以问咱爹啊。”

    顾九愣了下,而后才恍然。

    对啊。

    楚老将军身居军营几十载,或许知道些什么。

    楚安略有不满,俯下身盯着她:“顾九,你怎么回事?”

    “怪我怪我,”顾九连忙道,拍了拍他的臂膀,“那咱们这就回驿馆写信去。”

    楚安叫住她:“那秦行知这边呢?”

    顾九回头望了眼:“自然是找人看着。”

    想了想,她看向流衡:“秦行知这人狡猾,倘若再交给衙门那群人,我实在不太放心,这两天你先盯着他吧。”

    流衡默了会儿,抱拳:“是。”

    顾九和楚安回到驿馆,先是写信询问楚老将军二十年前援军将领秦理的事情,后又命人奔走西京各个县衙,吩咐其张贴白羊的画像,再增强晚间巡逻和城门进出核查的力度。

    顾九想来想去,决定还是再去问问吴知州,尝试能不能从其嘴里再打探出别的事情来。但几个回合下来,但凡问到关键点的地方,这个老家伙要么说不知道,要么便将话题扯到救他儿子这件事去。

    顾九生了些不耐烦,压着火缓了一会儿,只得先从别的地方入手。

    顾九让人拿来秦行知与人买卖房屋的契书,她指着老人的名字:“认识他吗?”

    吴知州摇头。

    顾九抿了抿唇,又写出老人儿子的名字:“那他呢?”

    吴知州迟疑了会儿:“认识,原是秦理的部属。”

    顾九梗在胸口的气终于顺了些,她继续问道:“高少卿调查后得知,这人触犯军法被处死了,你可清楚原因?”

    吴知州却道:“他又不是我的部属,我现在还记得他已是不易,又怎么可能清楚他所犯何事?”

    说得有理,但她不信。

    顾九不再问了,站起身:“吴知州。”

    她折好契书,放入袖中,语气不咸不淡:“有时候,掩埋真相会比犯罪更可怕。”

    吴知州神情僵住。

    顾九淡淡地扫他一眼,转身离开。

    能让一个知州对此三缄其口的事情,其所包含的秘密多半是非同寻常。

    高方清刚安排好通缉令这件事,见顾九从关押吴知州的房间出来,便走了过去。

    高方清问:“怎么样?还是不肯说?”

    顾九点头,将那纸契书交给他:“劳烦高少卿......试试能不能找到这个老人吧。”

    她微微一顿,继续道:“吴知州说这老人的儿子生前乃是秦理的部属,而秦行知又花了一千贯来买那座平平无奇的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