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京风华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6章 王孙不归16(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岂止是匪夷所思,简直是天方夜谭!”

    自从那日钟景云从府衙离开后, 接连几日“告病”在家,未曾再出府半步,且府内护院成群, 看这严阵以待的架势,估计要当好一阵子的缩头乌龟。

    而与此同时, 沈时砚前不久让王判官所查“孙先生”一事有了结果。

    议事厅内, 王判官奉上来一本厚册子:“王爷,汴京城内所有‘孙’姓男子皆在此处, 籍贯、原籍贯、现居处、年龄等,凡能从户部查到的资料,下官都已誊抄下来。还有未在京都内居作一年的流民与乞丐,凡厢官登记在册的人也在其中。”

    沈时砚扫视的速度很快,几乎没等楚安和顾九两人反应过来,他已经翻了页。

    顾九有点犯晕, 闭上眼,捏了捏眉心骨, 正准备再次将视线投过去时,却见沈时砚翻页的动作忽然停下。

    他抬手,用朱砂红笔将一个人的名字慢慢圈住。

    楚安仔细瞧了两眼, 无意识地念了出来:“孙惊鸿。”

    孙惊鸿,原籍贯汴京,建元三年授司农寺丞,调任于吴中,另担江东转运判官,协助当地官员治理太湖水患, 于建元六年病逝。

    吴中?

    顾九微微蹙眉, 立即联想到了许薛明那本《治吴水方略》。

    沈时砚之前说, 除非许薛明亲自去过吴中各地考察,否则只凭一些书卷所记,几乎不可能写得如此详细。

    不是许薛明所想,可偏偏却是他亲手所写,如此,便有一个合适的原因可以解释这些。

    是有人将这些告知与许薛明,而这人,则非常熟悉吴中的地势水系。

    楚安也反应了过来,难以置信道:“在破庙里的乞丐是他?”

    沈时砚沉默一霎,缓缓道:“符合,但也不符合。”

    楚安不禁道:“王爷,你这绕得我有些晕。”

    “前几日我们在破庙遇到的村民说过,许薛明和那人相谈甚欢。既然聊,便是有话题可说。许薛明对水利一事志趣甚深,若两人所谈之事乃就是这吴中水患,便可将此点解释得通,以及许薛明为何能写出那本《治吴水方略》,也有了合理答案。”

    “但如果那瘸腿乞丐当真是孙惊鸿——”

    沈时砚顿了顿,用朱砂红笔勾出“建元六年病逝”这几个字。

    他眸色微沉:“而不符合的地方,便是这时间和地点。”

    楚安恍然:“孙惊鸿死于建元六年,而那乞丐却是早在建元五年时,就被人谋杀于城西外的破庙中。可那会儿,孙惊鸿仍在吴中任职。”

    说到此处,楚安连连摇头:“仅这一处疑点,就可以把孙惊鸿的嫌疑完全排除在外。总不可能这世上有两个孙惊鸿,一个远在吴中治水,另一个跑到汴京城外当乞丐,听着就荒唐。”

    顾九抿了抿唇,却忽然转了话题:“你们应该还记的无头女尸案中的岑四娘子吗?”

    沈时砚倏地抬眼,眉心慢慢敛起,显然是明白过来她想说什么了。

    楚安则愣了愣,而后点点头:“记的啊,怎么了?这两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还能有什么牵扯吗?”

    “两件事情的本身并无牵扯,可它们都有一处疑点相似,”顾九缓缓呼了口气,声音不自觉带了丝颤抖,“如果......如果在破庙里的乞丐真是孙惊鸿,而五年前......前往吴中任职的另有其人呢?”

    楚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接连几次张了张嘴,都没能说出半个字来。楚安忍不住来回踱步,借着动作来抵消内心的惊讶和愕然。

    顾九见他如此,叹了口气:“我知道有些匪夷所思。”

    “岂止是匪夷所思,简直是天方夜谭。岑四娘子和孙惊鸿怎能一样?!”楚安惊得倒吸两口凉气,满脸写着荒唐,“孙惊鸿可是前往吴中上任的朝廷官员,这又不是话本子,偷天换日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在他身上!”

    楚安又指了指王判官送来的册子:“孙惊鸿五年前受命去吴中治水时,可是带了家眷,一个正妻,两个儿子。而且从汴京前往吴中需要好几日的车程,我估计他们十有八九还带了随行照顾的仆从婆子。再者,还有朝廷派去护送孙惊鸿上任的吏卒,告身敕书,沿途经过各州县所需的批文,到吴中后与当地官员的见面交涉,这一步又一步,无论哪一环出了差错,冒充的人都死无葬身之地!”

    说罢,他忍不住扶额,连连摆手:“不可能,偷天换日这个猜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顾九也知道这个想法有多么令人难以置信,默了默,无奈道:“可能性是很小,但这也不代表一定不会发生。”

    顿了顿,她又道:“如果那乞丐身份没有什么要紧之处,为何钟景云在杀死他后,还要用石头毁了他的容貌?”

    “没错,”楚安道,“那乞丐的身份肯定有问题,但绝无可能是孙惊鸿。而且你别忘了,那时告诉我们这些的村民说过,‘孙先生’这个称呼他并不确定。汴京城里那么多人,总不能只有孙惊鸿一个人去过吴中吧。”

    顾九道:“你说的也没错,可去过吴中,且对吴中水利水势这些甚为熟悉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楚安一噎,停了会儿,又问道:“万一那乞丐并非汴京人士呢?”

    顾九不说话了,只觉得被这复杂的一切搞得阵阵头疼。

    “王爷,”她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沈时砚,“若真要细细论起来,符合咱们目前所得线索的人可是数不胜数,总要先寻个方向去查。”

    沈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