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也想做明君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百零五章(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崔安这才反应过来此刻自己成了什么样子,目光复杂地看了眼书房,朝冯氏颔首,“多谢姨娘相告,那我,我先告退了。”

    待崔安走后约一刻,有人从书房中出来。

    冯氏与那人目光短暂地交汇,那人轻轻摇头,冯氏眼神骤地冷了下去,却在听到崔平之呼唤时立时变了神色,往里走去。

    食盒被冯氏轻轻放在桌案上,打开,将几样菜摆出来,“王爷一日未食未饮了。”冯氏劝道。

    崔平之哪里有半点胃口,摇摇头,面上浮现出几分疲倦,眼睛却亮得吓人,“康儿呢?”

    冯氏面不改色,道:“康儿昨夜奉王爷的命去官署理事了,”她笑了笑,“王爷忘了。”

    崔平之点点头,然后继续道:“方才我仿佛听见了崔安的声音,他人呢?”

    “大公子哭得厉害,”冯氏为崔平之盛了碗燕窝甜汤出来,“妾以为王爷好一会才能见他,便劝大公子去洗洗脸。”

    崔平之接过了甜汤,舀了一勺放入口中。

    见他用饭,冯氏仿佛松了口气。

    两人正沉默无语地对着,忽听外面传来了崔安的声音,冯氏看了眼崔平之,见他没有不理会的打算,不等崔平之开口,起身道:“王爷,妾下去了。”

    崔平之嗯了一声。

    冯氏出去,崔安进来,二人正好擦身而过。

    崔安换了衣服又洗过脸,眼上的红肿掩盖不了,崔安只能这样来见崔平之,恭恭敬敬地跪下,叫了声:“父王。”

    崔平之看他红肿的眼睛,微微皱眉,只问:“知道错了?”

    崔安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但还是回答,“知道错了。”

    崔平之冷笑一声,笑得崔安心里更加没底,犹豫着不知道要不要照杨廷机教他的说,半晌听崔平之恨铁不成钢道:“现在知道了?知道皇帝的恩赏不是那么好受的了是不是!小皇帝比武帝还锱铢必较,他给你的世子之位,却叫你要命去换,安儿,先前不是很得意吗?如今可还想要这世子之位了?”

    刚被杨廷机呵完,又要被亲爹嘲讽,崔平之眼角的泪水又要溢出,忽地想到杨廷机的话,福至心灵,伏在地上咽声道:“不要了,儿不敢要了。”

    崔平之看他这幅扶不上墙的样子只觉得碗里的甜汤再也喝不下去,还没等他重重摔碗,就听崔平之继续道:“但事已至此,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父王,箭在弦上,我受恩王府已找不出搪塞皇帝的借口了,皇帝早容不下王府,若因儿子不去而成了皇帝开罪王府的理由,儿就是王府上下的罪人。”

    崔平之一愣,像是第一天见到崔安似得看他。

    崔安重重磕了个头,“父王,儿子愿意去!”

    崔安的反应大大出乎了崔平之的预料。

    他以为,自己这个儿子会哭,会到杨廷机面前哭,然后由杨廷机出面,拒绝去京城,然而,崔安却说他愿意。

    崔平之一时没有回答。

    崔安就保持着这个姿势,冷汗如雨,身上一片湿冷。

    崔平之听崔安之言,即使知道这话真心的成分太少,但还是有一瞬间的动容。

    但旋即,他就明白,这法子定然不是崔安自己想到。

    崔平之不能将儿子送到京城中。

    抱薪救火,薪不尽而火不止,只要受恩王府还在,受恩王府就永远是皇帝的眼中钉,今日他让世子去京城,或可保受恩王府一息,但是之后,皇帝不会因此而停止,只会得寸进尺!

    况且,如杨廷机所想,连自己的儿子都保不住,都能拿来做献媚取信皇帝的工具,崔平之还有什么是不能双手俸给皇帝的?如此一来,崔平之如何管理封地,威严何在?

    最最重要的是,崔平之已经下定了决心,既然要划江而治,独立为一国,他就绝不能将世子送出去。

    显然,这一切,杨廷机都料到了。

    崔平之低头,面上情绪莫测,他看着崔安额头上浸出的冷汗,道:“起来吧。”

    ……

    对于皇帝的要求,受恩王府选择了不回应。

    沉默,就是抗旨。

    萧岭等得就是崔平之抗旨!

    密奏夜晚送到宫中,次日早朝,由皇帝向众臣宣布。

    在仿佛怒不可遏地向群臣说完了受恩王府的不臣之举后,萧岭问:“众卿以为,该如何?”

    殿中响起了一阵低声的议论。

    眼下,早已不同当日。

    诸机要部门长官要么是一直得萧岭信任的官员,要么是后来换上去的,得萧岭信任之人,在重大事项上,只要皇帝没有昏头,他们都会与皇帝同进同退。

    萧岭道:“叶卿,你以为呢?”

    这种事情,应该先问礼部尚书,或者吏部尚书,总之,不该直接问兵部尚书。

    有人惊觉,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敲打。

    叶秉和恭恭敬敬道:“回陛下,臣以为,京城与兆安想去甚远,旨意未能及时传达也是有的。”

    他明面上仿佛是不治崔平之罪的意思,实际上,却是在告诉皇帝,一次抗旨,还不足以成为出兵最正大光明的理由!

    毕竟,崔平之现下还没谋反呢。

    帝王轻轻颔首,“叶卿所言,有理,便明发旨意给受恩王罢。”

    萧岭可不是今日就要出兵,但皇帝将兆安之事提起,就释放出了一个信号。

    皇帝,将要解决兆安一事了。

    现在,不过是给众臣一个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