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也想做明君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八十八章(第3/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扑通一声跌倒在地。

    英元宫中有一瞬寂静凝滞,而后,呼声骤起。

    百官逃窜着离开英元宫,然而还未出门,就被手持利刃的禁军拦住。

    沈九皋并没有放下持弩的手。

    禁军与照夜府卫相峙。

    血腥味浓重得令人窒息。

    任谁都不曾料到,先出手的人居然是照夜府卫。

    萧岭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逼宫,不会只用英元宫中的一支禁军。他应该忍耐,至少,不会去激怒逼宫之人。

    “丞相是百官之首,有监察百官仪态之责,”萧岭望着赵誉,望着这个晋朝的丞相,他名义上的舅舅,平静地开口了,“不知丞相,有何见教?”

    血液以和靖侯的身体为中心淌出。

    赵誉颔首,回答;“和靖侯御前失仪,当死。”

    在这种时候,赵誉对待萧岭的态度居然还是温和的。

    萧岭弯起眼睛。

    这种场景在原书中显然不曾出现过,原书中皇帝朝政依赖赵誉,与世家贵胄秋毫无犯,所以,两方相处,安然无恙。

    赵誉与萧岭对视。

    这个脾气温和得在世家中先前认为有些庸懦的正人君子中终有冷色闪过,他说:“只是和靖侯所言虽狂悖,却未必不是实言。”

    血蔓延到赵誉皂色的朝靴边缘,他毫不在意地踩血,上步。

    “陛下御极三载,凡政令出人主,皆辱国殃民,无一利国利民,卖官鬻爵,钱入私库,税制苛责,百姓流亡四境,十室九空。而至于官场,陛下侮辱屠戮臣下如家奴,为满朝所憎。后,妄动国器,违背祖制,引得天下动乱,民不聊生。”

    他细数着萧岭为政之过,前面种种,于赵誉,于世家而言,其实无足轻重。

    最后一句,才是今日宫变的原因。

    赵誉所说的,大部分是真的。

    暴君的确视天下如私产,视群臣如家奴,随心所欲,予取予夺。

    讽刺的是,皇帝先前暴虐种种此时义正词严,冠冕堂皇的赵誉不以为意,而当皇帝真正开始了利国利民,革除积弊的变革时,他们却开始反对。

    甚至,不惜换一个帝王。

    “为政不平,天下所不容。”赵誉问萧岭,“臣想问陛下,此等不仁不义,暴虐无道之君,可有何颜面为天下主?”

    作者有话要说:

    为政不平这段出自史记。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