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池鱼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47章 秋点兵(七)(第1/2页)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自去年出了西南草乌走私一事,现在各地的集市上对这种药物的需求紧缺,官府审查制度和流程也繁琐复杂。

    虽然说看起来,这种管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种麻痹性药物给人带来的负面作用,但同时也取缔了它曾缓解疼痛的良性效用。

    去年案子结束之后,朝中其实有人上书提议,恢复各州市场的草乌贩卖,只要从出口源头控制用量,也可以避免可能会发酵的事端。

    可惜朝中还有一部分顽固坚持认为,草乌用多便成瘾、甚至致死,只要放宽限度,久而久之,早晚人人都会有瘾,届时国家根基被腐蚀,山河不在……

    于是联合起来诘难,促使贞景帝信服了他们的决策。

    不过民间药庐一时找不到可以取代草乌来缓解疼痛的其他草药,如今的各地黑市上,便出了许多贩卖假药的案子,吃死人的事也是常有。

    京城众人对待远哭视而不见、默不作声,实则皇宫的太医院里,一直都没有舍弃草乌这味药材,而且月月有所进存。

    这也是为什么,摄政王府会有草乌这种全国禁令的东西。

    “你要用来做什么?”闻濯出声问。

    方书迟犹豫一瞬,看了看沈宓,“喂给别人。”

    沈宓微微皱眉,“你可知草乌的效用?”

    方书迟点点头,“我知晓。”

    “那你想要多少?”沈宓问。

    “只要能让这人言无不尽。”方书迟道。

    “你…”沈宓神色凝重,抿了抿唇,“没有你说的这种效用。”

    “只要药材过量,让他意识混乱,随便诈他几句,他会什么都说的。”

    沈宓还是不敢轻易答应,“你身在朝中,步步为营,倘若有人知晓此事,你可知会是什么后果?”

    方书迟神色平淡,“你放心,不会有人知晓的。”

    沈宓欲言又止,却见一旁闻濯已经让濂澈去取了药材过来。

    “虽不知你审问的是何人,但能够合谋起来在京中搅弄风云的,反正也是死不足惜,”闻濯将装着药材的匣子推到他面前,“最好找个能信得过的大夫用药,这匣子里的量不至于死人,却还是会留下些后遗症。”

    方书迟点了点头,“多谢殿下。”

    ……

    拿了药材之后,方书迟没有再多留,出屋撑伞匆匆没入雨幕之中,片刻便没了踪迹。

    沈宓在门口目送完他出院子,又多站了半晌才进屋,见闻濯还端坐在案前饮茶,也挪步坐了过去。

    “我这个师兄为人不坏,行事作风从来都有自己的一套准则,耽于礼义之事,之前从没见他做过,这回,估计也是逼急了。”

    “你这些沾亲带故的兄友在你眼里,有哪个不好?”

    沈宓摸摸他的脸,认真说道:“你最好。”

    闻濯呛了口茶,刚想把他揽过来挨一阵,就听他又说,“不过你觉得,我师兄这碗药是喂给谁的?”

    闻濯凝思一阵,咂了咂舌,“不好说。”

    沈宓笑而不语,“怎么个不好说法?”

    闻濯趁着他静坐,迅速出手一把拦住他腰身,“你先前说他与谁走的近来着?”

    沈宓随他去了,“还能有谁。”

    ——

    方书迟回梅苑时,池霁已然烧的不省人事。请了大夫过来看,才知晓是先前泡了澡的缘故。

    不过还好正值夏季,屋里有充裕的冰块给他降热,一顿折腾到半夜,摸着才稍稍不烫手些。

    期间方书迟让大夫照看,自己又回了一趟方宅,跟老爷子禀完有差要办,便匆忙离府,连招呼都没跟其他两人打一个。

    气的方书白连晚饭都没吃下去两口。

    夜色里赶入梅苑,听下人说池霁已经醒了。

    搁了伞挪去厢房,一进屋,便瞧见先前还烧的病入膏肓的人,正生龙活虎地立在书案前,盯着面上放的一副题字。

    脸色好了不少,仔细看唇色浅淡,倒也是副病容。

    “好了?”他淡淡出声。

    对方闻言把脸转过来,又咧到一旁咳嗽两声。

    方书迟:“……”

    怎么就这么像装的呢。

    “去榻上躺着吧。”他说。

    池霁伏病之时,一举一动都很让人心生怜爱,甚至平时眼中那股浓烈的妖艳之感也全无,哪怕身量修八尺之余,却也让人看出来“娇花照水,弱柳扶风”的味道来。

    挪上榻,他脸朝门外,眼巴巴望着方书迟,“你不上来么?”

    方书迟原地愣了愣,随即挪步,宽衣上榻,被他还烧热的身子紧紧挨着。

    他背对着池霁,“你我立场,终究不同。”

    池霁眸间闪过低落,“又有什么不同呢,就凭我与思潮激进者同流,你与满朝愚忠者共济?”

    “思潮激进,满朝愚忠,你是这样想的么?”

    池霁神色黯淡,“你平心而论,这样的朝廷和这样的皇帝,我们为何要守,为何要让百姓跟着一起遭罪?”

    方书迟冷笑,“倘若不是我亲身所历你们这些阴谋诡计,我倒真是要信了你这番说辞。”

    “方宿和,孰对孰错,你又怎么能够分得清?”池霁不平道:“你忠于朝廷,服于朝廷,这些没错,可我们想要构建一个新的朝廷,去实现新的决策,避免‘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境况重演,又有什么错?”

    “你没错,”方书迟淡淡道:“我说了,我们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