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当年先有小凤凰渡劫的九重天雷, 后有辰虚和司命两大神官并不怎么低调的下界。
动静闹得很大,这个故事,光在丰都妖灵玄门间流传的就有四五个版本。
杜芒记录的版本是最广为人知的。
那时杜家刚搬来丰都不久, 丰都也不像如今这般有人间景象。
往山里走一点还常常可见欢喜兽, 长渡鸟之类的妖兽。
杜芒年少继任家主之位, 期初也不太顺利。
人间玄门讲究“长久”二字,迁地搬家之事闹得杜家很不安宁,各大长老分成了两派。
一派坚持等长陵城风波平息后, 搬回云梦泽。
另一派觉得丰都城虽然不及人间繁华,但很适合修炼, 索性借这个机会彻底避世专心修炼。
杜芒有所困惑, 便在那天晚上, 在海棠林边设下了一个问天阵。
循音而现的是杜芷仙君。
杜家先后飞升过两位仙君,说是先后,其间也隔了千八百年。
杜衡飞升在前,杜芷飞升在后。
杜芷飞升时间不长,又因经常行走人间, 并不像其他仙官那么高高在上言谈晦涩。
族里的长老曾隐晦道, 这样并不是好事。
但杜芒觉得挺好。
所以当他看到问天阵中现身的是杜芷而非杜衡时,心下是高兴的。
杜芒手持白玉板, 鞠了一躬,“仙君。”
那时候杜芷大约刚从人间回来,身上还带着些烟火气。
他抻了抻袖子,揶揄道:“封殊君又有所惑了?”
杜芒天资聪颖,是杜家最年少的家主。
刚开灵窍时便能在梦中偶能与仙者语, 悟道之后, 其在符修一道上的天赋无人能及, 隔三差五地开阵问灵问天问鬼。
这种阵,一般都以“吾有所惑”开头。
只是杜芒所问之事,大多不怎么正经。
有很长一段时间问来问去,就是为了编著一本《三界杂文录》,听说最后编著编著,就编成了八卦轶事集。
以至于到最后,那些常被唤来的妖灵仙君,都会调侃一句,封殊君又有所惑啦?
不过那一天,杜芒正正经经地询问了杜家的事。
当年,杜芒灵感有异,开了一卦,便卜算到了长陵城的天灾。
在杜芷的指点下,他们才搬迁至丰都。
如今人间已经安定,杜家是去是留,再问一问杜芷也很合理。
但杜芷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中。
最后说了一个字,留。
不等其他,便化作一蓬碎星,消失在了阵法之中。
看着兀自流转的空空阵法,杜芒露出了十分少见的严肃神情。
仙者不可妄加干预凡间事。
即便是杜芷答疑解惑,也只是旁加分析,点到即止,从来不曾给出一个明确是或者否的回答。
直到很久以后,杜芷才晓得,当时仙君心中所忧的其实并非是天灾。
而是长陵水君擅调水源一事,迟早东窗事发,天道降罚。
杜芷帮着隐瞒,亦牵扯其中。
但这也是后话了。
杜家决定留在丰都,也并不都因为仙官口中那个薄薄的“留”字。
更何况,杜家也没有全都留在丰都。
杜家有相当一部分外门弟子,他们并不能像杜芒这般,随手画个阵法就能上通天地,提笔点几下就有驱魔降妖之效。
符修不比其他,若是画出来的阵法不那么好用,呆在丰都这种人鬼交界的地方,那就是拿自己的命开玩笑,每天过得提心吊胆。
那段时间,几乎所有要走夜路的人,手中都需提着一盏家主亲自刻画的驱魔灯。
这样的日子,对于一直入不了道的外门弟子来说并不好过。
即便是已经入门的弟子,也有人开始怀念长陵城中的时光。
杜家在长陵城声望颇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风水一道,在给富商官家看宅点墓时十分受欢迎。
这其实并不需要多高修为,略通理论便可。
丰都没有显贵,也没有需要庇护福佑的普通百姓。
是污邪混杂,礼乐崩坏之地。
对他们而言,与忽然窜出来的邪祟相比,无人问津,不受礼遇的日子同样让人不舒服。
杜家去留两派的分歧愈发严重,在那年七月半里达到了顶峰。
最终在几次大会商议后,杜家分成了两支。
几名长老带着一部分弟子,离开丰都,回了长陵城。
其中,就有杜芒的师父。
他的师父并非贪慕凡尘之人,自幼教导他收心养性,阖则大道。
杜芒当有些不解,但也并未阻止。
他师父没说什么,只是在桌案上留了一卦。
是倾巢灭门的大凶卦象。
那一年,七月半里蜂拥而出的邪魔,比以往每一年都要多。
长久的阴云遮天蔽日,难分晦朔。
从死域来的邪祟之气,幻化出三千幻境,落在了丰都城里。
幻境之中人不分人,鬼不分鬼。
不能堪破便永困其中,许多弟子硬生生地在逆境之中催出了道心。
那时,只要大家睁眼抬头看,便能看见一名身着白袍,衣角流转金光的少年站于浓雾高处。
在一阵一阵锒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