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干殿
元武帝满脸怒气的坐在龙椅上,底下是跪着的太子、丞相和工部尚书,还有全都安静如鸡的众大臣们。
元武帝重重的一拍龙椅,“淮阳决堤,所有人都知道了,就朕一个人被蒙在鼓里,朕问你们,你们到底有何居心?说呀!”
这一番质问自然是得不到任何回答的。
元武帝自己也清楚,眼神在群臣身上扫视了一番,然后将目光转到了跪着的太子身上。
“还有你,太子,淮阳河堤是你亲自监督修建的,这才多长时间,几十万两的银子不过两年时间就决堤了,这淮阳河堤难不成是用泥巴堆积的不成?如此不堪一击!”
“还有你,身为丞相,此等大事竟然不上报,竟然敢瞒着朕,如今闹的满城风雨,所有百姓都知道了朕却还不知道,你说,你是居心?”
对于工部尚书,也就是一个督促不利的罪名,远没有太子和丞相来的大,元武帝也没什么心思骂他了。
太子三人跪着一声不吭,事情是他们做的,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元武帝没有直接把他们拉出去砍头也已经是留了情面了。
而也是到了这个时候他唐晋逸才知道了这消息竟然不是丞相上报的,再一次闹到了满城风雨的地步,事到如今,就是想瞒也瞒不住了。
唐晋逸不由得看了一眼二皇子,却不想二皇子同样在看他,面对唐晋逸疑惑的眼神,二皇子摇了摇头,告诉唐晋逸消息不是他传出去的。
本也就不是他传出去的,他才不会这么傻。
不是二皇子做的,也不是太子,那剩下的可能也就只有一可能了,那就是这个消息是那个算计他们的人传出来的了。
唐晋逸对这个人是越来越好奇了,他在想,不知道是他三哥,四哥还是他五哥呢?
在唐晋逸走神的期间,元武帝又把太子和丞相大骂了一顿,然后才生气的提到了要如何解决这件事情。
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主动将这件事情揽在身上,因为谁都知道这件事情不简单,更不容易。
元武帝看着没有反应的群臣,火气更加大了。
“混账,朕养你们做什么的?到了这个时候就没有一个人出来,今个要是拿不出注意来,就全部都给朕滚,朕一个都不想要!”
皇上发怒了,朝臣自然是要认错的。
“臣知错,请皇上息怒!”
“息怒!息怒!你们让朕怎么息怒?你们告诉朕要怎么息怒?朕的子民如今在水里泡着,你们一个两个的贪生怕死不敢吭声,你们说要朕怎么息怒?你们说啊!”
越说火气越大,此刻若是还没有人站出来说话,估计元武帝真的想要砍头了。
这时候太傅站了起来,“皇上,臣有话说。”
终于有一个人肯站出来了,元武帝心里的火气也稍微的缓和了下,“太傅有何话要说?”
“启禀皇上,淮阳府出这样的事情是谁都不曾预料到的,如今事情已经出了,皇上生气也只会伤了自己的身体,臣看此事还是先派人去是安抚淮阳府的百姓才是最重要的,淮阳府还在下暴雨,此事若不能妥善处理,只怕会有更多的百姓受灾啊!”
元武帝听着这说了跟没说的话,好不容易压下去的火气再次起来了,“朕难道不知道救灾吗?朕问你,你觉得何人去赈灾最为合适?”
元武帝如今就只想找个人去把这件事情给解决了,让百姓不要再骂他了。
太傅的正题也终于到了,“皇上息怒,臣以为解铃还须系铃人,此事应当还是太子出面比较合适。”
言下之意就是让太子再次去赈灾,算是将功补过。
对于太子,元武帝一向是宠爱的,可是这次出了这样的事情,还谁都知道淮阳河堤是太子亲自监督修的,所有人都认为是太子贪污了银两,便是元武帝都有这样的想法。
若是在这之前元武帝是不可能放太子去这样的地方吃苦的,可是这次,元武帝却不这么想了。
元武帝觉得太傅说的有道理,略微的沉思了一会儿,元武帝就再次开口了,“太子可听到太傅的话了?此事你如何看?”
太子此时还能说什么呢,自然只有应承了。
“回父皇,儿臣听到了,儿臣愿意前去赈灾,将功补过,不过儿臣认为此事也蹊跷,河堤乃儿臣亲自督促修建,儿臣认为河堤绝不可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就被大水冲毁,请父皇让儿臣将此事查明,儿臣定然给父皇和百姓一个交代,也还儿臣自己一个清白。”
或许其他人都没有想到太子会如此坦荡的说出这件事情来,他们都以为此事太子想的应该是如何隐瞒此事,不让事情的真相败露,可此时太子自己提出来了,那就只能说明一点,太子心里没鬼,当真是不怕别人来查他的。
而元武帝在听到太子这话之后神色也有些变化,仔细的看了太子几眼,最后点了点头,“朕准了,太子,此次赈灾可不能再出任何差错了,不能让百姓不满,你可明白?”
“儿臣明白,儿臣定不会辜负父皇的嘱托,也不会让百姓们失望,定然查明此事,给所有人一个交代。”
太子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坦坦荡荡的,却不禁叫人开始深思,这件事情到底跟太子有没有关系。
在所有人想这件事情的时候,皇上已经再次开口了,命工部的几个人跟太子一起去淮阳府,另还让户部的人拨出二十万两白银给太子做赈灾用。
动辄便是几十万两白银,虽然旱灾过后就风调雨顺,可也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