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第一纳税大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8章 、戏过了(第2/3页)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三姐儿点点头,又道:“昨儿和前儿红福记有事,我就让绣娘们轮流着放了两天假,只是桂花婶、我想着还得再请一个来做饭打扫的婶子,不然只桂花婶一个,连个能倒班休息的时候也没有。”

    玉格笑着点头,“三姐看着安排就是。”

    三姐儿闻言,嗔怪的瞥了她一眼。

    贵宾卡的事情平息后,几家的生意并没有立刻好转过来,毕竟城外的饥民未散,高消费的事情总得低调着些,所以三姐儿也没急着把回家探亲的绣娘们招回来。

    直到第二天下午,第二拨休假的绣娘们到了回来的时候,三姐儿才派已经驾车驾得有模有样的张丰年去外城把绣娘们接回来,顺便问问那几家里,有没有想要到红福记做饭打扫的婶子。

    张满仓跑回棺材胡同传了话,张丰年又驾着马车把他送回红福记,这才往外城接人去。

    因为绣娘们都定了要在红福记做二十年,城外的明叔等人也有了帮忙建房的工钱和别的收入,几个绣娘们的家人便提前进了城,找了地方安置下来,住在外城两处挨着的大杂院内。

    三姐儿瞧着张丰年驾车往城外去,又看着传话回来的张满仓,心里想着……院子还是太小了,连辆马车都放不下,回回要用车,都得让人先回去传了话再驾车过来,很不方便。

    “满仓你等等。”三姐儿叫住要往后院走的张满仓。

    张满仓忙住脚回身,“三姑娘有什么吩咐?”

    三姐儿道:“你去帮我打听打听,嗯,咱们这院子后面的胡同里头,有什么要卖院子的人家没有。”

    张满仓瞪大了眼,这才刚买了马车又要买院子了?

    “这、少爷不是说,咱们这一段收不到什么现银了吗?”

    贵宾卡的买卖刚起飞就夭折,而他们店里为了家里的房子、隔壁的院子还有大姑娘的嫁妆,在开业的时候就把银子收得差不多了,一百两银子且要花一阵子了。

    三姐儿道:“你先打听着,我自有安排。”

    三姐儿信心十足,张满仓就……

    行吧,张满仓点点头,又往店外走去。

    这头信心十足的三姐儿迈着沉稳的步伐找到了玉格,交了一百两银子又如何,让玉格想个别的法子,或是捣鼓一个更贵的东西出来,三两下把那一百两用完,不就又有现银入账了吗。

    玉格听得大为震撼,“三姐,这怎么能这么算?”

    “怎么不能这么算,咱们当初只一间铺面的时候就收了一千多两银子的现银,刨去本钱和税钱,咱们也分到了足足四百两银子,现如今多了两间铺面,咱们也不求多了,只一半,收个四五百两银子,让咱们能分到两百两银子再买个小院就行。”

    三姐儿给完压力,又开始描绘美好的蓝图。

    “你不是一直想有个小院子能养花养草、养猫逗狗吗,这回挣了银子,买了院子,你不就能过上你想过的日子了吗,就在红福记后面的胡同里买个小院,再在红福记开个后门,到时候咱们住起来宽松,到红福记来看店做事也方便,用马车也方便。”

    “要是有事,你踏出家门走几步就能到红福记,要是没事,你就在家养你的猫逗你的狗,睡到天光大亮也没事,观云观雨观太阳,都随你,这不是你想要的日子吗?”

    玉格承认她狠狠的心动了。

    “好吧,我想想办法。”

    人的欲望,果然是无止境的,但也是动力所在啊。

    瞧见玉格答应了,三姐儿满意的笑了笑,放心的到前头继续看铺子去了。

    外城,大山娘和大山正拿着包袱送大山媳妇出门,“虽然红福记是好东家,但你身子弱,自己也要多注意些,别累着,身子是最要紧的,家里有我呢,你和大山放心,我在家给你们看着孩子。”

    大山娘嘱咐完儿媳妇,又把包袱递给大山,接着嘱咐道:“你拿着包袱,照顾好你媳妇,把她送回红福记去,她身子不好,路上不要赶,慢慢走,你多扶着点儿,好了早点出来,路上不用急,慢慢走,别迟了就行。”

    大山接过包袱点头应下,“您放心。”

    大山媳妇却道:“娘,不用给我准备这些,你和大山还有大宝他们吃就行,我用不着,红福记里头一日吃三顿,不说吃得多好,但是和少东家和姑娘她们吃的是一样的,顿顿都有干粮,管饱,我真用不着。”

    大山娘却非要她带着,“那么多人呢,能吃得多饱,你这样的,唉,说到这个我就担心,你这样的,大伙一起吃饭,你抢得过哪个?哎哎哎,我知道,不用抢不用抢,好吧,不用抢,可你晚上饿了怎么办?还是自己带着些干粮好,饿了能自己垫吧垫吧。”

    老人家固执起来很难说通,再说又是为了自己好,大山媳妇没法子,只能收下包袱了。

    旁边同住大杂院的人瞧见了,也很赞同大山娘的说法,可不是,在外头做工能吃得多好?想是那小媳妇不想家里人担心,说来哄家里人的罢了。

    转念又奇,头一回瞧见对儿媳妇比对自己儿子还好的婆婆,又由着这么个漂亮儿媳妇一个人出去做工,也不知是傻,还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大山媳妇蹲下身子和孩子们告别,大山娘扫视过大杂院里其它的人,抬起下巴只笑不语。

    他们知道什么,她儿媳妇一个人能挣一两银子的工钱,她在家看好孙儿,儿子出去打零工日常花用,那一两银子就能完完整整的攒下来,这么攒上个六七年,他们就能在外城买一处小院,在这京城里头安家了,他们懂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